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途径

2015-05-12 00:09张时碧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34-03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要想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需要对教育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

一、加强和改善学校周边环境,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这给人们的心理、生理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这直接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甚至对其存在厌恶心理。因此,要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就需要改善社会风气,减轻社会压力,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们在设计和规划自己未来的培养道路时往往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因此,要想为大学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就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参与功能。只有当一个社会是公正公平、协调统一、具有凝聚力的,人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才能提供大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才会让大学生充满斗志;而一旦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是腐朽、阴暗、充斥着不正之风的,则会让大学生愤世嫉俗,认为读书无用,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甚至产生厌恶心理,自甘堕落。

因此,要想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就必须要肃清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既充满机会与挑战,又宽松、和谐的环境。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在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大众传播媒介向人们传播信息中所包含的政治内容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这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也产生着影响。因为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遭到错误思想文化的影响,所以大众传媒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通过先进典型的树立,倡导新的风尚,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抓反面例子,组织公众的批评。对革命先辈、各行各业的先进楷模、优秀学者、作家、企业家等优秀事迹大力宣传,为大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对腐蚀毒害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抨击。第二,依法加强对高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场所的治理。各级政府应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对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有效进行管理,加强打黑、扫黄等工作,肃清不良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也是对其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的主要战场。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形成的,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制约着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力量,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路径。因此,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得以优化的关键。

首先,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较好的精神文化基础,要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教学环境作为软环境,对教师教的状态与学生学的状态产生间接影响。高校的校风建设、教师风采、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都能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质量。所以,高校要大力倡导先进的文化思想,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端正的校风、浓厚的学风。

其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创造比较好的硬件设施。大的方面来说就比如校园环境、活动场所、图书馆、实验室、宿舍、食堂、浴室和各种绿化设施等,小的就比如实验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等。它们都是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物质教学环境的主要因素。完善的教学设备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从事这份职业的热爱,更好地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热爱学生,做好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完善的教学设施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增强广大大学生的爱校意识。反之,不完善的教学设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的实施与开展。

三、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实施者,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一名优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素质,有突出的教学技能、扎实的科研功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就是说,如果树立了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动力,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去引导大学生用健康的观念正确看世界。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如何,政治观点如何,必然会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的内容教育学生,并且他对马克思主义怀有的坚定信仰之情也会渗透出来,对学生产生浓重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信服马克思主义;反之,在课堂上讲大话、空话,政治立场模糊、个人信仰和所讲内容相矛盾、摇摆不定的教师,就会没有威信,丧失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充满排斥。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头脑的清醒,在重大政治问题前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各种错误思潮坚决抵制。在课堂教学中不散布和传播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歪理邪说,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素质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固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石,只有教师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组成课程的内在逻辑系统梳理清楚,做到从整体的角度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越扎实,知识结构越清晰,讲起课来就越能做到深入浅出。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具备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比如,为了向学生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对中外历史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流派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面狭窄,讲课内容就会缺乏广度和深度,上课时容易照本宣科,难以真正吸引学生。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这不仅包括出色的教学能力,还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其他职业能力。首先,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效果直接相关。其一,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只有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施是井然有序的。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做到烂熟于心,才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时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馈,在课后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对今后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其二,师生情感交流主要是通过教师口头语言来进行的,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能让教师事半功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语言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使之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在论证严谨的基础上,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通过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将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通俗地表达出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效果。其次,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前线,往往会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素质,有探索创新的热情,乐于对教育教学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才可能不断在专业上进步,获得自身成长,并为教育教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社会生活,掌握不断更新的学术观点,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努力使自身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使人从心里信服,一是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二是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一种魅力,是教师自身所有的,在日常行为中不自觉地散发出来的、稳定的、美好的特点。它体现了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教学能力以及良好的师德。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人格魅力越大,就越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师生关系也就越融洽。教师应做到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同时要热爱、尊重学生,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充分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在教学和生活中,使自身的人格魅力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德”与“行”来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四、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管理

(一)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

高校领导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价值予以肯定,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出色表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大力宣传,表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科研成果;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稳定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真正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质量

首先,在招收新进的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就要严格选择,把好关口。新进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业务能力。高校在选择思想政治教师时应对教师的思想品德、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估,只有符合要求和表现优秀的教师才能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其次,通过多种途径招收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比如,一方面可以鼓励学校内部相关专业的学科骨干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在专业领域的学者来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来引进一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者,他们的理论功底往往都很深厚,并且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三)给教师创造再学习、再培训的条件,提高整体水平

首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师来说,必须要经过培训才能走上讲台,走上教师岗位。通过培训,让新任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方针、政策深入了解,对自己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更明确的定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使用,最新理论研究成果都有更多的了解。其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教师来说也要定期进行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更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体系、重难点、热点进行准确把握,就必须再学习再培训。高校管理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再学习和培训工作要予以高度重视,对这一工作要进行长期的规划。在培训方式上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传授,需通过观摩实际课堂、集中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完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管理机制

要完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估的管理机制。每学期学校要组织领导、学科带头人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听课,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估,以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教学和科研能力等作为考核和评估的统一标准打分,并建立相应成绩档案,将该成绩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收入、福利挂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冀学锋.当代高校德育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3]列宁全集:第四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周德群.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3LSZ055)

【作者简介】张时碧(1970- ),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