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广西旅游实务课程设计

2015-05-12 02:07李长春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设计

【摘 要】以广西旅游实务课程的“广西建筑文化”内容为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为重点,提出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 广西旅游实务 广西建筑文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64-0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业是一个以文化为内涵的产业,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也被人们称为“文化使者”。目前与导游有关的课程有导游实务、导游带团技巧等,这些课程在培养导游的技能上是不可缺少的,是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导游的文化熏陶以及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导游实务或相近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一、广西旅游实务课程设计的背景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导游文化素质的主要课程是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一些课程如中国旅游地理、全国导游基础也简单涉及一些景点,但基本是简单的景点介绍。《广西导游基础》是专门为在广西考导游资格证编写的教材,是专门介绍广西比较全面的专业旅游教材,涉及面广,偏重学生考导游资格证,但内容也是比较简单,涉及的景点也是简单的景点介绍。尤其基本不涉及广西旅游文化的内容,2012年已经和考导游资格证的教材《全国导游基础》合为一本,内容也大大减少。目前多数的“中国旅游文化”教材对诸如建筑、园林、宗教、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高度重视,有的甚至将文化旅游资源等同于旅游文化,教材内容也就是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综合,而对旅游文化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力度不够,内容肤浅,缺乏深度,仅是对文化资源的简单描述,并不能形成与现实中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真正结合,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更是脱离广西本地实际。《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服务于广西区域旅游建设,具有较深广西旅游文化底蕴的旅游人才,当是广西本土旅游职业院校的共识。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培养广西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文化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做一些探讨,设计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广西旅游实务课程,填补了广西高职本土旅游文化课程的空白,并以广西旅游实务课程的内容“广西建筑文化”为例,对广西旅游实务的课程设计做简要论述。

二、广西旅游实务课程体系设计的特点

(一)重构课程体系。目前高校中关于广西旅游文化的研究尚是空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上尚缺乏系统的成功经验,根据工学结合原则和课程特点,在课程体系组织中设计了“任务驱动→角色模拟→知识、技能学习→岗位训练→案例反思”等五个环节,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案中思”,以做促学、以做引教,以案启思,达到知行合一。

(二)重组教学内容,体现区域旅游文化特色。以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和广西导游基础课程为基础,针对旅游行业的特点,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课程内容开发主线,以本土文化为纲,以广西(本土)旅游名胜为目来构建课程内容。课程的景点主要是广西一些国家级或4A级以上的景点,不少景点也是广西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的景点。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按照旅游类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旅行社的导游、旅行社的前台接待、旅行社计调、旅行社的市场策划与推广等,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如表1。

(三)改造教学情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创设文化情境,营造文化氛围,凸显课程的人文特性,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职业岗位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结合,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情境教学: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形式为行动导向的任务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过程、注重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

(五)将社会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浓郁民情的广西民族博物馆、骆越神韵的广西区博物馆、武鸣“三月三”歌节等演绎成独具八桂神韵的课堂,区图八桂讲坛、区文化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周、市图绿城讲坛的专家、学者、行家变为课程的老师,将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活动单元的设计与实施——以“广西建筑文化”为例

建筑、园林、宗教、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必须对这些文化资源熟练掌握。广西的旅游资源整体偏重自然山水,在历史人文沉淀中相对北方的文化大省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在教学活动单元的设计中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本土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广西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享受旅游快乐的同时,与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次心灵对话,认识、认同、欣赏本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本文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以课程中的“广西建筑文化”内容为例,以导游实际工作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出发点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以导游的身份,根据游客的需求,完成导游讲解,掌握广西的建筑文化内涵。

(一)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的情景是以广西某大学的建筑专业学生,想通过旅游体验广西建筑文化,旅行社接待部门向该旅游团介绍广西建筑文化的情况,结合他们的特点安排了特色的广西建筑文化的主题旅游路线,并安排优秀的导游负责带团,课程对学生预设身份是地陪、全陪、景区导游和游客,学生分组后以这些身份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在掌握广西的建筑文化内涵的工作过程中,带动学生实际的导游技能的强化提高。

(二)工作性任务的分解。在广西建筑文化的项目中设计了4个工作性任务,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析这个工作过程,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以地陪的身份向游客讲解黄姚古镇、恭城文武庙、三江风雨桥和鼓楼、容县真武阁,4个景点也是广西文化类旅游资源建筑类最有代表性的,学生完成这4个工作任务后也相应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具体的任务的分解如表2。

(三)课堂模拟讲解。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将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将分别扮演地陪、全陪、景区导游和游客等角色,完成课堂的模拟讲解。模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边学边练,除了小组课内讨论,每个学生必须上台讲解,在上台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收集资料准备导游词并做成PPT课件展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讲解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以做促学、以做引教,以案启思,达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实地讲解。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必须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考虑到经费有限和时间问题,课程教学中将通过实地参观区博物馆、区民族博物馆、南宁扬美古镇,体会这些景区中的建筑文化,学生参观完要进行实地讲解,如果经费支持,将去南宁以外的景点实地参观讲解。学生通过完整的具体的工作活动,即在实地参观中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提高,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广西旅游实务课程的设计将提升人文素质与培养专业技能糅合起来开发,将广西本土文化教育落在实处,提高大学生对广西本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遵循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对广西旅游行业和广西高职旅游教育有着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英.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业务》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2]赵纲.探讨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导游业务》创新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3]刘在洲.地方高校特色化的本质特征与原则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4]张红.以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旅游文化课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5]陈红玲,陈文捷,潘兆光.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高教论坛,2007(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12)22号)

【作者简介】李长春(1978- ),男,广西北流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研究方向:民俗旅游。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改革创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举措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