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学习的关系探究

2015-05-12 04:18黎雪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语言学习语言发展儿童

黎雪

【摘 要】从理论层面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条件和实质进行初步的探讨,进一步探究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学习的关系:儿童语言是儿童的一种习得,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体现,而学习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种途径;儿童语言习得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促进儿童更好地学习以更好地自我发展。

【关键词】儿童 语言学习 语言发展 儿童学习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19-02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对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其语言发展尤为重要。儿童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学习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一、关于语言与学习的定义

(一)语言。从词义上看,《语言学百科词典》对“语言”的定义是:人类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指的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的并能表达出人类的思想以便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关于语言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视角给予了解释。侧重心理的语言学者认为,“语言是对意识到的内部的心理的精神的运动状态的有声表达。”哲学家们则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是思想的有声表达,它通过声音表现出思维的过程”。 而索绪尔(F·D·saus-sure)则这样定义语言:“语言就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在这里,语言和言语的最大区别在于:语言指的说话时所运用的工具;而言语指的是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和运用语言所说的话。

(二)学习。从词义上看,“学习”指的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一般指的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出发,提出了学习的两大认知途径——同化和顺应,以及“图式”等新概念。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是经由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不断产生新图式(achema)的过程。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看,学习过程是与思维发展及其与语言、环境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过程不只是点滴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与人类思维方式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随着思维的发展变化,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会越来越全面、娴熟,从而有效地推动学习进程。

而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是个体为应对这个异质的世界,在心理过程内部或认知图式内部操作的内化的选择机制对新知识进行“系统的分类”,把集体文化内化成为个人文化即利用社会经验发展自我的过程。

二、儿童语言的发展

(一)从发展观与文化观看儿童语言发展的条件。从个体发生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发展是从“客我”向“主我”、由“外部”向“内部”、从“社会性”向“个体性”发展的过程。其中,文化环境充当着一个媒介和途径的角色。儿童首先是在集体文化环境中通过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和重新建构实现自己个人文化的建构以适应环境,从外部的社会的他人关系中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即经过内化、戏剧化等过程建构自我的自主性,从而实现发展。可以说,儿童早期发展主要是为了自主性的发展。在这里,心理自主性发展包含目标导向的灵活行为,以及自我鼓励。意愿,或者意图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心理特征;需要设定目标的定向,确立短期或长期目标,必要时还需要重新设定目标,并决定如何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灵活的自我调节。

从语言的定义来看,语言正是人类表达意愿的一种文化工具,是一种个体进行自我调节的手段。因此,儿童语言的产生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一个表现,换句话来说,儿童语言的产生需要依赖于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另外,瓦西纳指出,只有通过集体文化领域内要求的社会结构的内部心理重构,意图才可能出现。儿童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对符号进行个体文化建构、把它作为达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手段。然而,这种个体建构受到年幼儿童直接的有结构的社会环境的引导,在不同社会中这种环境存在着巨大差异。正因为个体在建构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环境下的儿童的语言必然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社会、社会阶层都可能有多种多样合适对待成人或者儿童言语的方式。言语规则在不同社会中各不相同,那么在不同言语规则社会中成长的儿童其语言发展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儿童是在由集体文化调节的语言环境下不断发展的。因此,儿童语言的发展必然受到集体文化的影响,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儿童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在这里,成人文化尤其是成人与儿童的互动直接影响着儿童语言的运用表达和发展。儿童语言的发展实际上是在参与一定的情景中实现的。

总的来说,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其天生的语言习得装备和自主发展能力,还必须依赖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可以说,儿童的自主性发展和言语环境的共同作用才构成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从语言与认知、思维、环境的关系看儿童语言发展的实质。瓦西纳指出,低级心理机能(无意)与高级心理机能(有意)的出现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高级心理机能都是意志性的——个体建立对记忆、感觉、思维、行动等高级功能过程的建立控制,使得它们都随自己的意愿。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需要借助符号中介,对于早期的儿童来说,语言的出现正好为其行动调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符号中介。

不同心理过程——感觉、思维、行为、记忆都与符号功能同时出现。维果斯基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关系:最开始前两年,语言与认知是并行共同发展的;直到第三年儿童有自己的发展逻辑,这时候儿童喜欢“边说边做”,认知发展通过语言来组织,语言发展则由认知来引导;到第四、五年后,认知由内化的言语功能来组织,同时言语功能以认知过程为基础。

语言是个体由低级心理功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手段,这里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思维的发展是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思维需要在无声语言的帮助下产生、形成。可以说,语言是思维的承担者,是思维过程得以完成的媒介,人类正是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儿童的“自言自语”正是儿童通过语音形式来理清自己思路,实现对外界认识的过程。

另外,儿童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某一群体的情境中发展语言和思维。儿童语言的产生、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一定的群体内部中,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总的来说,儿童的语言是儿童通过或接受或者模仿把在一定语言环境下无意中听到的对话方式发展为自身的表达方式而形成的,是儿童把集体文化内化为个人文化的体现和结果。儿童的语言发展实质上是由社会性发展向自主性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儿童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体现。

三、儿童语言与儿童学习的相互促进关系

(一)儿童语言是儿童的一种习得,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体现,而学习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种途径。语言影响认知,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决定认知的方式。认知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反映,而语言又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从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学话所采用的方法来自其内在的能力和学语言前的经验,他在客观环境作用下,通过同化和适应来习得语言,其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智力成长过程是一致的。儿童的语言习得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一定的语境,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自主性发展与言语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的。换句话说,儿童语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主动与外界环境作用,通过同化、顺应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也是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然而,正如马林诺斯基所言,语言的最原始功能是作为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的对应记号,儿童语言的产生最开始只是作为对其行为的一种调节,随着自主性的不断发展,即高级心理机能的不断完善,儿童通过集体文化的引导,进入正轨的语言“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语言由一种“无意”向“有意”、由“行为调节”向“表达意愿”发展。因此,可以说,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儿童在学习怎样表达意愿的一种习得过程,是儿童自主性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学习只是一种促进语言发展的途径。儿童语言依赖自主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主性的发展;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发展的表现,需要自主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主性的发展;儿童语言与学习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连婴体。

(二)儿童语言习得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促进儿童更好地学习以更好的自我发展。文化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机能——一旦自发展中产生——其性质是文化的”。“心理机能的个人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建构的过程,受到个人所处社会世界的引导”。因此,人类自诞生起就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天生就是具备社会性的高等动物,这决定了儿童的语言习得必然也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Vygotsky将基本的社会发生原则运用于人类发展研究,并指出“儿童文化发展中的每一种机能都要经历两次发展——首先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发,然后是在个体心理内部的自我组织系统中发展”。语言作为人类心理机能的一种外在表现,必然也先后经历在社会关系和个体自我组织系统中发展,正如个体发生学指出的,“人的语言是从“外部”向“内部”发展起来的”,即人所具备的语言能力是社会性的,人的语言发展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过程,是由社会性向自主性发展的过程。

儿童行为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依赖主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先通过对文化环境的选择内化为各种认知图式,通过社会经验及他人的关系中实现对自我的认识;那么语言作为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符号,正是充当了这样一种建构和内化的中介,儿童正是通过言语符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实际上是儿童通过社会经验和社会他人,学习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以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J瓦西纳.文化和人类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戚焱.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与外语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1999(2)

[3]方云钦.试论语言的定义及其特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4]许政援.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J].心理学报,1994(4)

【作者简介】黎 雪,硕士,梧州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任教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语言学习语言发展儿童
学前儿童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及教育策略探讨
扎根语言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让英语教学闪现创新智慧的灵光
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绘本阅读原则
社交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用
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英语拼写能力
外来流动儿童语言发展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