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立体式教学探索

2015-05-12 04:18刘茂军王朝华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职

刘茂军 王朝华

【摘 要】分析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平屋面防水部分知识点为例,对立体式教学开展的条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 建筑识图与构造 立体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43-03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技术以及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等专业核心课程重要的前导课程。近年来,各高校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过一些研究和尝试,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方面往往出现“瓶颈”,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充分发挥和以后的长远发展。特别是高职学生由于入学成绩相对较低,理论基础较差,并且有一部分高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对这门课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由建筑制图和房屋建筑学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建筑制图和房屋建筑学这两门课原是本科课程,也曾在高职土木类专业教学中开设了几年,由于难度较大,并且有些内容对高职生用处不大,因而在高职“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这两门课逐渐被精简、合并成了一门课,即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但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仍然没有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目前,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较差。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各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有所下降,高职录取分数比较低,学生的理论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内容学生不愿学,如投影原理、热工计算等部分的内容。但是,高职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如大部分学生对实际应用部分的知识以及动手操作部分有较强烈的兴趣,并且高职学生不怕吃苦。

(二)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在上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时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传统上讲的“注入式”、“填鸭式”或“满堂灌式”等做法。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扎实性和快速性,并且教学成本较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大,他们已经不愿接受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三)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目前,虽然各高校都认识到了土木类专业学生“识图”的重要性,也尽量选聘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来担任这门课的教学,但是,由于目前土木行业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高校也很难聘到真正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高水平的教师,所以,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不够,更难以从应用的层次来理解所学到的内容。当学习到后续的建筑施工技术或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时,大部分学生又发现自己看不懂图纸了,教师只好再花费时间补讲识图部分的内容。

(四)课堂上知识点拓展不够。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注重讲本门课程的内容,而忽视了课程相关内容的介绍。实际上,土木类专业各门课程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瞻前顾后”,既要注意与前导课程的沟通,又要注意与后置课程的衔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所以上课时更应该将所讲的内容向后置的专业课程进行渗透,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对后置专业课程的学习。

(五)考核方式不合理。传统的“一张试卷一支笔”的考核方法难以考查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其对专业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要考核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甚至要考核其对专业知识的拓展能力。能应用的知识才算是真正掌握的知识,学生具有必备的知识拓展能力才能够保证以后的发展能力。因此,要大幅降低笔试成绩的权重,加大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核。

二、立体式教学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应用

立体式教学法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方面,它随着所授课程的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变化。但是,总体上讲,立体式教学应该是全方位、多极化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图、文、音、像、影等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对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工科类课程的立体式教学而言,还应该加入实物演示以及实际训练等教学环节。总之,立体式教学就是以多媒体、多模态、多介质方式来存储和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开展立体式教学应具备的条件。开展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立体式教学,不但要采用“立体化”的教学手段来引发学生兴趣,更要采用“立体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通过对基本教学形式进行立体构思和设计,使多种教学形式在同一时空同步展开,从而增大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创造性得到最大发展,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达到最佳配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共性发展同时得到实现。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要求学校具备一定的开展立体式教学的条件。

1.要有立体式的教材。所谓立体式的教材,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实践的新型、动态的教材系统,也是一种体现教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型教材。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以多媒体、多模态、多介质方式来存储和呈现教学资源;(2)以一体化、系统化策略来设计教学内容:(3)以多元化、互动式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是形成教学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而言,立体式教材即是实物模型、视频、动画、教学设计等内容的集合。

2.要有相应的设备条件。开展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立体式教学,要有相应的建筑构造实物模型、视频设备、实验设备、实际操作训练设备等。通过这些设备的有机组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环境。

建筑构造实物模型可以请专业公司制作,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课程实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制作并逐步完善;建筑构造视频以及操作视频可以直接购买成品,也可以由专业教师或组织学生进行录制。

3.师资条件。立体式教学和传统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不同,立体式教学是在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这种环境,汲取知识。所以,要求教师既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懂得现代媒体的应用,懂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二)立体式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依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来进行知识结构的整体设计和知识点的详细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则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师素质、学生特点等因素,利用整体、优化的方法,将各种教学资源围绕某一教学内容的主题来设计和展开,给学生以整体之感。本文以平屋面防水工程部分的教学为例,介绍立体式教学的设计方法。

1.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的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行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不论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程预结算或者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等,都要能够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纸,懂得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对于从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岗位来讲,还要能够熟练掌握节点的细部构造做法及其构造原理,并具有一定的解决现场具体问题的应变能力。

其次,根据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能力要求中的识读施工图纸以及节点细部构造做法的内容,都是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核心内容,而施工工序、工艺以及节点构造原理部分的内容,不仅是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渗透了部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不但要讲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内容,而且要适当将内容向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延伸,体现出知识体系的整体性。

最后,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例如,平屋面防水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掌握平屋面卷材防水构造的层次、泛水构造方法、女儿墙出水口构造、保温层构造等;第二层次,掌握防水构造的原理、卷材的强度及韧性等特点;第三层次,掌握防水施工方法及要点、保温层施工要点和方法及赶工方法、倒置屋面的施工方法及原理、隔汽层做法及原理、排气管的施工方法及设置原理等。这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针对不同的学生而开展教学。

2.教学过程的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观看卷材防水构造的全真模型,包括防水构造的层次、泛水构造、女儿墙出水口构造、保温层构造等,让学生仔细观察构造做法,由教师对学生看到的全真模型进行构造上的讲解,并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施工的过程,让学生对所看到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完成第一层次的教学。通过第一层次的教学,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地掌握这些构造方法的内容,并且具备了最基本的工作能力。

其次,利用实验室的投影播放动画,演示屋面发生渗漏的路径,并且演示通过合适的防水层的构造来阻断渗漏路径,以及合适的节点构造达到防水的目的,使学生快速理解防水构造的原理;通过防水卷材的破坏性试验或动画演示,学生感受卷材的强度和韧性特点,领会卷材的强度高和韧性好对防水的重要性。通过这个过程,完成第二层次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从较深的层次掌握防水的原理以及防水卷材的力学性质,为将来工作中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最后,对于将来从事施工的学生来讲,学习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不仅要掌握识图的本领,而且要将知识向施工方面延伸,为以后学习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打好基础,而将来从事工程造价或工程监理工作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质量缺陷的成因、赶工的方法,了解一些特殊屋面的做法等内容,来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开展第三层次的教学:播放现场施工的视频并进行讲解,或教师进行演示,使学生领会防水施工不当而造成的质量缺陷;播放倒置屋面施工以及维修过程的视频,使学生领会倒置屋面的优缺点;播放保温层内水分蒸发过程的动画,使学生领会屋面排气管的作用及设置原理,等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学生动手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会。

这三个层次的教学既连贯又层层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实物演示、思考讨论、教师讲解、动画视频、动手练习等多媒体、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中,快速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直接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立体式教学的教学应用效果。高职学生的理论基本功较差,并且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喜欢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他们喜欢学习更能够直接应用的东西,所以,立体式教学法把深奥的理论转变成动画、视频、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练习的形式,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并能灵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另外,高职学生入校时的成绩相差较大,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将来工作的要求(学习目标)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立体式教学时,根据教学媒体的不同组合,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模型、讨论、视频等,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工作技能,适应基础性的工作;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从较深层次理解构造和施工原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采用立体式教学法实施教学,实物、讲解、动画、视频、实操等多种媒体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整个过程由教师控制,但是整个过程又注重学生的参与,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同时,不同学生又在这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进行学习,符合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使不同学生都学有所获,都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使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个性发展得到很好的结合。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立体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下,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不但能够从应用层次理解课程的内容,而且对后置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试论立体式教材与立体式教学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11(11)

[2]刘茂军,赵军.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改尝试[J].高教论坛,2012(12)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Z029);桂林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工程 2013 年立项项目(2013JG48)

【作者简介】刘茂军(1971- ),男,河南洛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系主任,硕士,副教授,注册造价师,研究方向: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