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和多元整合的PPT课堂设计

2015-05-12 04:18姚波李长雅农丽丽梁旭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姚波 李长雅 农丽丽 梁旭

【摘 要】以大作业为任务驱动,就学习意识、医学专业知识、信息素养、励志进行教学内容的多元整合,教学过程执行开放式的PBL教法,实现PPT课堂的特色教学设计,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PBL 多元整合 PPT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55-02

近年来,专业人士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应用型大作业方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困扰,对班级实行弹性分层教学;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整合教学,能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这些模式和方法常被分离或者独立执行,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以PPT课堂为例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设计的整合性。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计算机基础技术被越来越多人当成工具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再被孤立看待,PPT课堂也不例外。在我院,将医学知识融入到PPT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课堂设计,由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占据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初学者对于PPT往往先是感到好奇和新颖,当学习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对PPT的掌握就停留在课堂案例上,最终结果是对PPT泛泛而学,缺少创造性、设计性、实践性,在面临实际运用时就一筹莫展。

为改变这一现状,对PPT知识模块进行独特设计,就学生的学习意识、信息素养培养、专业知识拓展、励志教育进行多元整合,将医学专业知识融入到PPT课堂学习中来,在学习PPT制作技术的同时能学习和拓展专业知识,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通过PBL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点培养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动手实践的综合能力。

二、PPT课堂设计

(一)PPT课堂引导设计

精心设计PPT的第一堂课,将PPT的制作过程演绎为拍电影,通过集体的讨论,引出PPT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让同学们在第一认知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对PPT充满探知欲望。然后演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效果丰富的优秀PPT作品,帮助同学们树立感知和确定一个模糊目标。通过这一课程引导设计,激起学生对PPT知识模块的浓厚兴趣,为后续深入的教学设计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大作业设计

在熟悉菜单命令和基本操作之后,即可开启PPT课程的PBL学习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学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以大作业——制作“青春主题班会”幻灯片作为任务驱动,把学生的学习意识、专业知识拓展、信息素养培养、励志教育多元整合在PPT学习情境中,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分工、讨论、收集、制作、合成,共同解决复杂、真实的问题,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PPT技术,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多元整合教学内容和PBL教学法对提高学习兴趣起着积极作用,整个课堂变得丰富而富有弹性。课程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三)教学内容多元整合

在教学内容整合设计中,从意识教育出发,以“时间都去哪了?谁偷走了我们的时间?”为问题出发点,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介质充分展示小组的想象力、创造力,借助PPT技术传达小组的构想和设计,让同学们自发寻找和感受时间的宝贵,珍惜大学三年美好的青春,不虚度年华。展示构想的背后隐藏着PPT技术运用,从而推动同学们去自我学习,解决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学到了PPT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融合专业知识模块,制作小组通过搜索引擎,制作一些课本以外的急救知识问答,让PPT学习与拓展护士专业小知识合为一体。例如: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时的首要护理措施是什么?使用人工呼吸机的适应症包括哪些?为增加趣味性,设置有奖问答,可以是文字或者图解,也可以是动画或者视频进行详细的解答,分享给全班同学,一举两得,相互促进,共同学习,一起收获。考虑到学生即将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信息素养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以电脑操作技巧小集锦模块要求同学们将平时操作电脑所碰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在主题班会上分享出来,例如:输入法技巧、电脑无法启动的诊断、掌上公交、城市街景妙用等,这是一个总结经验、归纳提高、分享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文字、图片等媒体介质展示人生的旅游之地,让同学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梦想,为即将步入社会积聚动力和能量。要传达好的效果,不是文字、图片、视频素材简单的叠加。因而,必须学习和掌握PPT技术,才能把小组的创意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是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既能学到技术,也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四)PBL教法设计

在PBL教学模式设计中,6至8人一组,共7个小组,以宿舍为单位划分,便于小组有充裕时间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小模块分流做法,避免个别学生代表全组的后果,让人人参与其中,人人设计,通过自我学习、制作,最后将5个独立模块的内容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再进行整体修改加工。这是一个从整体到个体,然后再从独立到团队的融合过程,它极大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步入社会,适应岗位需求建立良好基础。

(五)检测与评定

小组的作品,是检测多元整合和PBL教法效果的直接反映,透过作品能了解同学们PPT技术的掌握情况。各小组负责人演示、介绍作品,各组参加方案的评审,如表1所示。老师对各组作品做出点评,要求每个学生结合小组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就这一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上交总结报告,视为这个模块知识点的学习结束。

通过意识教育、励志引导、融入医学专业知识,对计算机基础的PPT课堂进行多元整合,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PBL进行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积极培养自我学习习惯、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答疑解惑的关键作用,全程跟踪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作品进度,在构思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引导,对技术难题提出可行性、方向性建议,鼓励积极思考、探究。通过对课堂的精心设计,推动教学改革,让PPT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彦航,孙大烈,战德臣. 通过大作业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 信息科技,2007(12)

[2]胡立源.高职计算机基础实施弹性分层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郭少辉,孙培岩.多元整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175)

【作者简介】姚 波(1980- ),男,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