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高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2015-05-12 04:18黄美益卢喜朋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高职

黄美益 卢喜朋

【摘 要】边远地区高职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佳,为了能够使这门课的教学更加理想,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真正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技能,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观点和思路。

【关键词】边远地区 程序设计 高职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57-02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理工科相关专业的主要必修课,主要开设C/C++语言程序设计,还有如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这类课程的教学,从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都普遍反映难,教和学都无从下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仍然一无所知。边远地区高职对这类课程的教学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对这类课程的教学加以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一、生源情况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广西河池市,地处偏远山区,生源来自高考成绩相对较低的城市学校和相对偏僻的乡镇中学的考生,而这些考生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能力相对会较弱。

二、边远欠发达地区部分高职学生的不足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多年来高职院校扩招,而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使得各高职每年都打着招生抢生的仗,地处边远的高职院校往往都属于弱势,最后能录取到的学生都是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这些考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都比较差。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很简单的基础知识,如三角形的面积不知道怎么求、开方和平方分不清等,这给教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二)学习上懒散。中学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属于混日子的迷糊精神状态。因此,进到高职后,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难改正,在课堂中,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按时、不认真完成,严重缺乏学习技术和本领的意识和欲望。

(二)享受自由心理。很多同学进到大学后普遍认为大学是自由的花园,而不是学习的摇蓝。所以他们在大学期间要释放重负,享受自由。具体表现在无视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没有时间观念;不参加学校、系、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

三、课程的知识难点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难点。从大的方面来讲难点就是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通常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以语法为主线,问题求解薄弱,题型表现单调,学生程序设计思路狭窄,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设计变通能力较低,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些程序设计学习和训练。从小的方面即程序设计课程本身来看,难点则是:程序中的英语单词、命令;程序设计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的循环、函数、指针等。由于基础知识较差,很多同学对问题的解决、分析感到吃力。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边远地区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程序设计课依然采用先在教室讲授后到机房实训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会觉得在教室听课像在听天书,在实训室无从下手去练习编程,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边远地区高职比较缺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大多数一线教师都是刚从大学毕业或工作不久,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特别对文化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进行教学不知如何应对,无法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以后毕业从事与程序设计相关的机会少,觉得学了也没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认真,不专心,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采取应付敷衍的方式。

四、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建议

(一)认真研究程序设计教学的对象。我们常说老师在实施教学前至少要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内容、备学生。边远地区高职学生的基础较薄弱,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同一专业中,有普高的,有中职“3+2”“2+3”的,有初中毕业的五年一贯制来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要使每个学生能学习后有所收获,我们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消除他们不良的想法情绪,正确引导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再由浅入深讲授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把学生分组分批,布置难易不同的实训任务,引导学生按照各自要求顺利完成实训任务,使学生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可以有效解决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把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趣味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有效融合。

融合多种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的设计、案例的选择、趣味的引入等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我们推进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炼课程的重点 ,设计一个将各章节重点蕴含其中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趣味的引入作为项目的分支、子任务,根据项目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合适的任务(案例),同时教师需要仔细总结任务中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给学生恰当的指导。

以笔者所教授的C/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项目来贯穿整个教学的章节及知识点,我们学院正使用这个系统让学生查询自己的期末成绩,因此选择这个作为教学项目学生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感兴趣,也起到了联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的作用。刚开始把这个项目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到项目执行的效果,感受到程序设计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案例可以选择有趣的实际问题,如用一个“猜数游戏”案例来讲分支结构,对于这个案例学生比较感兴趣,都很积极去实践,当这个游戏编写出来后,运行只能猜一次,此时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只能猜一次,而不能猜多次?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出循环结构,在原猜数游戏程序上加入循环达到实现多次猜数的效果,很自然的就把学生带入到更为复杂的循环结构中去。通过这样的案例讲授和训练,在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把学生引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上实现相关的子分支,这样就不会感觉吃力和抽象了,增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课外观摩式等。

学生的层次及基础水平都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是行不通、不负责的。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组织。例如:在基础知识点讲授时,可以采用重难点讲授法,当把具体的任务分到各个小组去实现时,老师可以深入到每个小组中,采用谈论聊天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某一问题难以理解或想了解项目开发的流程时,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些公司去观摩了解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教学方式,以避免枯燥的抱着课本不放的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讲授方法。

通过不断的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程序设计课没有想象中的呆板、难学,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兴趣,消除畏惧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

计算机程序设计主要表达计算机问题求解的思想,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有相当的难度。在边远地区中的高职院校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及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要求的人才,是我们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昊.“项目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2(1)

[2]杨春耀,张鑫.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389)

【作者简介】黄美益,广西河池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研究与应用。

猜你喜欢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高职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