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音乐用于学前教育的探讨

2015-05-12 05:06薛可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

薛可

【摘 要】儿童动画音乐由于其在受众、内容、风格特点等方面与学前教育专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将儿童动画音乐引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中。以《海绵宝宝》主题曲为例,探讨儿童动画音乐在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中的实施。

【关键词】动画音乐 儿童 学前教育 音乐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72-02

动画是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综合艺术,由于其夸张的人物形象设计和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安排,并配以诙谐搞怪的动作形态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而深受儿童、成人的喜爱。动画音乐主要有原创音乐专集(Original Sound Track)、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片头曲或主题曲(Opening Song/Theme Song)、片尾曲(Ending Song),它们与动画作品本身相互作用、浑然一体。一方面,动画音乐对画面起着烘托、渲染、调色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动画具体的形象展示,抽象的音乐也随之具象了。换言之,动画音乐由于动画的作用而形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这些“颜色”又反过来增添着动画的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基础课之于学前教育专业也正如动画音乐之于动画,二者互相影响,互为色彩。那么动画音乐是否可以用于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教学?是否可以发挥其相通的优势?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探讨之前,我们应先界定一下儿童动画和成人动画,以及儿童动画音乐与成人动画音乐。儿童动画和成人动画是在不完全明确主体地位的情况下,根据动画内容进行粗略界定的,儿童动画与成人动画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动画内容的不同,儿童动画以儿童生活、儿童思维、儿童语言为主,反映的内容也大多是充满想象力、积极向上、善恶分明、励志修身,能够使儿童明辨是非的正能量故事,而成人动画则主要从成人思维出发,对成人生活的一种折射。顾名思义,儿童动画的配乐称儿童动画音乐,成人动画的配乐称为成人动画音乐。成人动画创作较多的是日本,而关于成人动画是否适合儿童观看的争论也屡见不鲜,但是本文所讨论的动画主要限定在儿童动画方面,动画音乐也是主要是儿童动画音乐。

一、儿童动画音乐与学前教育的共通之处

第一,儿童动画音乐与学前教育的对象相似。儿童动画音乐服务于动画,其最终作用的主体是儿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他们之间有个共同的交集——学龄前儿童。

第二,儿童动画音乐与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内容特点相似。儿童动画音乐是以儿童动画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它的音乐具有描写动画内容、衬托动画情节的作用,充满了童真。例如时下孩子们都喜爱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这首歌曲以附点八分音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为基本节奏型贯穿始终,使旋律充满律动的跳跃,形象地模仿了儿童日常调皮玩耍的样子,充满了朝气与欢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尽管已是成年人,但其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为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内容方面大多选择适宜于儿童演唱、舞蹈、做游戏的儿歌,这些儿歌同样也具有描写儿童生活、体现儿童天真的特点。

第三,儿童动画音乐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相似。儿童动画旨在通过轻松诙谐的的故事情节,阐述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儿童的成长起指导作用,作为儿童动画不可或缺的音乐部分,也发挥这同样的作用。例如《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这首歌教育儿童要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用开心、笑容去面对所有的问题。这样的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一致,学前教育就是本着“寓教于乐、寓乐于学”的目的,通过老师采用表演、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讲礼貌、懂道理。

二、儿童动画音乐运用于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的可行性

由上可知,儿童动画音乐与学前教育音乐课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以下对将儿童动画音乐运用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第一,儿童动画音乐旋律大都简洁明快,易于上口,随着孩子反复观看动画,音乐也潜意识地进入孩子记忆,通常动画看完了,主题曲也能够哼唱了。从学前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教师以与儿童平等的身份,在课堂中使用儿童共识的动画音乐作为教学素材,便可以比较容易获得儿童的信任和亲近,无形中也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儿童动画音乐大有裨益。在上述优势推动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中引入儿童动画音乐作为授课内容,便具有实际可操作价值。

第二,儿童动画音乐为了方便儿童模仿记忆,在创作时往往采用简单的音乐元素和写作手法,如节奏变化较少,篇幅较短、配器较简单、重复段落较多、歌词通俗简练等,而这些特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音乐基础练习内容来说,非常适合。因为学前教育学生要求的是全面综合的能力,音乐技能只是他们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学前教育学生基本上是只通过高考选拔,不需要参加艺术专业统考,因此95%以上的学生进校前从未接触过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训练。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在一张“白纸”上做出美丽的图画,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动画音乐恰恰符合这一需求。

第三,儿童动画音乐的画面感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正如前文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从进入大学才开始,而音乐是抽象的、时间的艺术,通过动画具体的画面、情节对音乐进行感知,其接受能力将会快速、大幅提高。

第四,儿童动画音乐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经调查观察发现,学前教育学生由于习惯于文化课的上课认真听、做笔记,下课做作业,考试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于音乐的学习总是找不到头绪,摸不着“窍门儿”。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新生之中,他们刚入学,对音乐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系统的钢琴、声乐、舞蹈、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加之每天枯燥乏味的练习,逐渐对音乐基础课产生畏惧、厌倦的情绪。而儿童动画音乐既耳熟能详,又形象有趣,练习难度也不大,自然能够帮助学生,大大提高他们对音乐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三、儿童动画音乐在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中的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培养的是学生具有综合音乐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琴法、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整合是必要的,儿童动画音乐则扮演“主线”的作用,将这些课程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统一的音乐基础课课程体系,达到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目的。

下面以《海绵宝宝》主题曲为例进行讲解:

第一步:基础理论知识。

1.视唱:看着谱子,跟着《海绵宝宝》动画片片头曲进行演唱。

2.节奏训练:“三连音”练习,主要采用唱节奏、拍节拍的方式。《海绵宝宝》主题曲以“三连音”为基本节奏,以这首乐曲为例,使学生掌握“三连音”的节奏型,并且通过音乐实例的学习,即使日后忘记“三连音”的节奏,只要哼起《海绵宝宝》就会记起“三连音”。

第二步:琴法学习。

1.识谱:由于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环节的学习,对这首乐曲已经产生较深的印象,识谱任务可以轻松完成。

2.演奏练习:旋律此时已经非常熟悉,在演奏时比较容易,左手伴奏都是半分解和弦,演奏难度也不大(见谱例1)。但在左手练习时应注意这种伴奏类型的使用效果,为即兴伴奏积累素材。

3.风格把握:在演奏时联想《海绵宝宝》动画的形象、情节,聆听自己的演奏,检查是否符合动画要求的情绪、速度等。

第三步:声乐学习。

1.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演唱这首乐曲。

2.自弹自唱:结合琴法学习内容,一边弹奏一边演唱这首乐曲。

第四步:舞蹈学习。

首先观看《海绵宝宝》动画,结合动画印象,使用老师教授的舞蹈基本动作,感受音乐情绪,分小组编排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舞蹈。舞蹈动作要求简单、易学,能够形象地表达音乐思想。

第五步:展演。

展演内容有课程展演、音乐故事展演、游戏展演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根据幼儿园教学形式设定的。课程展演即学生设计安排一节课,例如《海绵宝宝》唱歌课等,由3名同学扮演老师,其余同学扮演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时间为10分钟的课程示范。音乐故事展演则由全班同学组成,编写一个关于海绵宝宝的故事,手工制作海绵宝宝头饰、场景布置等,在故事展演中将所学的琴法、声乐、舞蹈穿插进去。游戏展演是由学生自由分组,每个组根据《海绵宝宝》的主题曲设计一个适合学前儿童玩耍的游戏。这三个展演活动可由学生自行选择,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点评。

上述五步按顺序依次进行,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五步实为上述四步的综合展示,不仅通过展演考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提高了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海绵宝宝》仅是一个范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其他一些动画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初学时可选用《西游记》(动画版)的片尾曲《白龙马》等;练习附点八分音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可以选用《哆啦A梦》主题曲《叮当猫之歌》、《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练习切分音节奏,可选用《熊出没》主题曲《我还有点小糊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主题曲等;练习乐感或演唱表现力可选用《芭比娃娃之真假公主》插曲Free、《名侦探柯南》插曲——小艾篇等。

总之,动画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影响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因素。本文将动画音乐引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课堂仅是一次小的尝试,希望借此能抛砖引玉,使动画对高校教学有更大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晓茹,马东风.动画音乐与儿童早期音乐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J].人民音乐,2012(6)

[2]陈超.动画电影中的音乐探析[J].电影文学,2011(12)

[3]刘力.以课程整合为手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J].教育探索,2012(4)

【基金项目】广西“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3C089)

【作者简介】薛 可(1983- ),女,硕士,钦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