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城区大班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5-05-12 05:22祁道林李春华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调查思考

祁道林 李春华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池市城区大班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进行调查与思考,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 家庭亲子游戏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64-02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交往的重要形式,具备情感性﹑发展性﹑互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亲子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密切亲子关系、促进情感交流,并有利于丰富家庭生活,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亲子游戏有不同的类型和相应的教育价值。这一点已经为国内外的研究所证实,并为广大家长所接受,但是在具体开展家庭亲子游戏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调查就是以河池市主城区大班幼儿和其家长为主要调查对象,考察他们亲子游戏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从而给予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尹芳的《家庭亲子游戏状况调查表》,对个别地方也进行了修正和调整。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以河池市直属机关幼儿园、机务段幼儿园以及蓓蕾幼儿园中的所有大五班为总群体,随机抽取了100个幼儿,并发放相应数量的问卷给其家长,收回问卷95份,回收率95%,剔除无效问卷4份(填写不完整,非父母所填写问卷),保留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为91%。其中父亲23人(占总数的25%),母亲68人(占总数的75%),男孩48人(占总数的53%),女孩43人(占总数的4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和家长的基本信息。本次调查中,男孩占53%,女孩占47%,孩子年龄在5~6岁的占87%。填表人身份一栏,母亲占75%,处于30~40岁年龄段的父母占62%,填表人文化程度是大学及以上的占72%,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幼儿父母占68%。可见,一般接送幼儿上学的多是母亲,幼儿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多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有正式且稳定的工作。

(二)幼儿和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态度。从调查中得知,在家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常常喜欢和母亲玩,五分之一的孩子喜欢和父亲玩,这和本地的育儿风俗以及文化相吻合,在幼儿阶段多是由母亲照料孩子起居和陪同孩子游戏。孩子经常要求父亲或母亲陪玩的比率占53%,通过实地调查得知,本调查中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的游戏同伴匮乏,因此多选择父母来陪他们玩。但是一旦有了同龄伙伴做游戏,他们大多选择和伙伴在一起。

在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态度上,对幼儿游戏持正确理解的才占四分之一,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游戏只是幼儿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这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普遍观念,认为小孩子喜欢玩,就给他玩,反正没到上学学知识的时候,其他事也做不了,不玩的话又能做什么呢。并且,有59%的家长认为玩不同于学习,笔者特别注意了一下,认为“玩就是学习”的家长多是认为游戏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那些人,这些家长受过较高的高等教育,对幼儿教育有着正确的理念和教育观。在大班孩子的主要活动上,有76%的家长认为孩子既要玩又要学习,这和家长对游戏的态度非常吻合。

(三)亲子游戏条件的创设。从调查中得知,一半以上的家长多是在家里和户外和孩子进行游戏,一次游戏时间达30分钟以内的53%,与孩子游戏时使用商店里出售的成品玩具的家长占75%,经常帮助孩子制作游戏材料的家长人数才占2%。当孩子要求使用家长生活物品做游戏时,63%的家长选择严词拒绝。在非结构化访谈中得知,河池市城区幼儿的游戏场所多是家里和户外,其中户外游戏场所一般是自家小区的院子里、河池市三大广场和金城江公园、大超市大商场所设的儿童游乐场,或者是周末由父母带去郊区的农家乐、景点等。据调查了解,周一到周五时段幼儿多是在自家玩或小区的院子里玩。到了周末,则由父母带去儿童游乐场或是其他地方。可见,幼儿所能选择的游戏场所多受到父母上班时间或家庭所处空间的限制。

在孩子游戏材料上,由于家庭经济的普遍好转,市售玩具市场的繁荣,家长闲暇时间的不充裕等各种原因,家长多选择买成品玩具。有的家长说,一年到头,很少为孩子制作玩具,除非是幼儿园搞亲子活动,需要家长参与制作一些物品,比如宫灯、头饰等。而这时家长往往积极参与,让孩子高兴、自豪。也有极少数家长嫌麻烦或是实在没空,就直接买来成品。在孩子要求使用家中生活用品做游戏时,家长大多严辞拒绝,少数家长会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说给孩子听。可见,在本地家庭的亲子关系上,还是以家长为主导,在平等交流上略微欠缺。

(四)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调查中发现,当孩子独自玩游戏时,家长总是主动寻找机会参与进去的比率是“0”,选择从不参与进去的家长占73%。当孩子要求和家长一起玩时,有34%的家长选择“先答应孩子,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再与孩子玩”,有47%的家长选择“不想与孩子玩,但会找各种理由加以推辞”。在您与孩子之间的游戏往往是由谁发起这一问题上,92%的家长选择由孩子发起。对于游戏过程中玩什么以及怎么玩,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是由孩子做决定的家长占79%,有12%的家长选择与孩子共同商量。在玩的过程中,经常激发孩子玩的兴趣的家长占18%,54%的家长只是陪着孩子玩,孩子要怎么玩就跟着怎么玩,只有19%的家长不仅陪孩子玩,还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指导,有时还会向孩子提供更加复杂的游戏。在家长与孩子结束游戏的情形选择上,选择“通常是自己玩累了,就结束游戏”的家长占56%,选择“当孩子主动要求结束游戏时就停止游戏”的家长占25%,而选择“孩子玩累了,就结束游戏”的家长占7%。

在“您和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有哪些”这一问题上,56%家长选择利用积木、积塑、沙子、泥土等材料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如用泥巴制作“面包”、用积木搭建“楼房”),47%的家长选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游戏(如猜谜语、七巧板、拼图等),38%的家长选择发展动作、增强体质的游戏(如跳绳比赛、捉迷藏、翻绳),26%的家长选择与孩子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的游戏(如玩“理发店”的游戏,孩子扮演“理发师”,父母扮演“顾客”),5%的家长选择在歌曲伴唱、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如在《两只老虎》音乐伴奏下,父母与孩子扮演老虎,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2%的家长选择根据故事、童话中的情节、角色和语言,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游戏(如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父母与孩子分别扮演乌龟、兔子再现这一故事内容)。

从以上内容可发现,家长主动参与孩子游戏的动机非常低,在调查中得知,很多幼儿父母多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多是晚上和周末两天时间,晚上下班回来后通常很累,又要忙于家务杂活,甚至加班工作,在看到孩子独自玩,不过来缠大人时,已觉万幸,主动找孩子玩的父母则是极少了。在孩子要求和大人玩时,很多家长选择先忙完自己的事情,再和孩子玩,更有许多家长有空也不想和孩子玩,觉得没意思,不知道玩什么,于是就找各种理由加以拒绝,比如“爸爸累啊”、“妈妈要煮饭”、“小孩找小孩玩”等各种理由。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家长选择由孩子决定玩什么,很少有家长经常激发孩子的兴趣。在结束游戏的理由上,很多家长选择自己累了就结束游戏,只有很少的家长选择“孩子玩累了,就结束游戏”。可见,在开始游戏上,家长处于被动,结束游戏上,家长表现主动,游戏过程中,家长的指导动机和策略都很缺乏,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在亲子游戏种类上,排名依次是:建构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前三种是传统游戏,家长在参与和指导上要容易得多,而后者则需要一些前期准备和乐理、舞蹈知识,这些不是每一位家长都具备或愿意去做的。

三、讨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一)家长要树立科学的亲子游戏观和教育观。在调查中可发现,大部分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态度和参与是被动的、敷衍了事的和疲于应付的。这极大地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发展和亲子游戏的质量。作为21世纪的家长,尤其是受过相当教育的家长,应该利用现在媒体的多重优势,从网络和电视上,报刊书籍及各种媒体上,积极主动地涉猎科学的育儿知识和观念,树立科学的游戏观和教育观,来指导自身的各种育儿行为,当然,其中就包括亲子游戏的进行。

(二)从多方面入手,开掘亲子游戏的各种软硬件条件。作为城市中的幼儿,不得不面临户内游戏无同龄伙伴陪同、户外游戏空间日渐逼仄的状况,作为家长,应该尽量在家庭内为孩子开辟一个小小的游戏场地,给他(她)尽情地玩耍。同时还要多多带孩子出门,爬山远足、去公园玩耍等,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开拓孩子视野,也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长。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所在的市区,一到周末,很多家长选择带孩子到各大商场超市所设的儿童游乐场所,虽然安全得到保证,也不用风吹日晒,家长也不用跟前跟后的操心,还不耽误家长自己购物或做些其他事情,但是相比在大自然中游戏的乐趣,室内游戏还是欠缺了很多,这一现象值得家长注意。另外,在孩子游戏的玩具上,家长可注意废旧物品的利用,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既促进了亲子情感,也有助于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从中所获得的成长远非市场销售的产品玩具所能比拟。

(三)密切家园联合以及和社区的人合作,共同促进亲子游戏的开展。在亲子游戏理念和策略上,幼儿园的教师们由于其自身理论和实践的优势,会比家长更胜一筹。作为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家长的理论输入和实践指导,通过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各种形式的开展,对幼儿家长进行科学的指引和帮助。另外,各个小区的幼儿家长和社区管理部门也应合作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小区内布置适合幼儿活动的场地、器械等,为亲子活动奠定硬件方面的条件。同时,家长也可三五成群,在周末以及节假日等,联合外出,延伸扩大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为幼儿的童年注入难以忘怀的快乐。还有,社区内领导可请一些育儿专家或早教组织来社区内做公益报告或公益活动,目前在金城江区的中山苑小区该活动开展得很好,家长积极参与,获得了良好的亲子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尹芳.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祁道林(1979- ),女,安徽颍上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李春华(1982- ),女,陕西汉中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调查思考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