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美学追求

2015-05-12 05:22白云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浪漫主义

白云

【摘 要】从情感美、诗意美、创新美、理性美四个方面分析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浪漫主义 钢琴音乐 美学追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74-03

18世纪的欧洲,正值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资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新生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下,物质生产极大丰富。而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则带来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逐渐从神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人的价值得到明确和突出,并追求一种张扬的个性。表现在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兴起,而很多音乐家都受到文学家的强烈影响,也逐渐形成一种浪漫主义艺术观念。浪漫主义之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以理性、对称和均衡著称,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然而音乐毕竟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如果在形式上过于理性,势必会造成情感抒发方面的束缚,所以在古典主义音乐后期,浪漫主义音乐萌芽并发展起来,体现出了一种音乐发展的必然性。可以看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正是在这种综合作用下,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才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美学追求。

一、情感美

舒曼曾说过:“如果发出的只是空洞的声响,而不是饱含情感的声音,那么这就是一门渺小的艺术。”李斯特也坦言:“情感是音乐创作中最为宝贵的东西,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正是基于这种对情感论美学的认同,所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获得共鸣,就成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最为显著的特点。具体来说,这种情感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情感的主观性。在浪漫主义时期,人的价值得到了明确和突出,人们的思想已经逐渐从神权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而且伴随着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很多音乐家都有着较好的经济收益,而不必依附于宫廷和贵族。在这种情况下,使他们能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不再像古典主义时期那样具有某种共性和含蓄性,而是一种真正主观、个性、炽热的情感抒发。如舒伯特的作品中,饱含着其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即便是身处困境,也仍然充满希望和力量;而舒曼则喜欢进行哲学的思考,作品中经常闪耀着哲学的光芒;门德尔松家境优越,所以其作品清新洗练,给人以朴实和自然的享受;而被誉为是“伟大爱国者”的肖邦,则将自己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倾注到了每一个音符中。由此可以看出,创作者们并没有追求统一的情感类型,而是真正关注于自身情感的表达,形成了极富个性的音乐语汇,使该时期的钢琴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其次是情感的丰富性。情感本身是十分丰富的,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思乡情等无所不包,既然浪漫主义音乐以情感抒发著称,那么在情感类型上也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一种类型的情感,还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以民族情为例,19世纪,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纷纷觉醒,很多音乐家也都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本民族的关注和热爱。如肖邦,他的祖国波兰是十分不幸的,曾经屡次遭到外族的入侵,波兰人民长期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肖邦也不得已而流亡法国。但是深处异国的他,却始终关注着自己民族的命运,多部作品如《c小调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E大调练习曲》等,都倾注着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爱恋。而与肖邦同时期的李斯特,则乐于将匈牙利民族的一些民间音乐素材应用于作品中,其著名的《匈牙利狂想曲》,曲调就来源于匈牙利“查尔达什”舞蹈音乐。所以,这种丰富性的特征十分鲜明,一方面是情感类型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则是对一种情感的不同表现方式,体现出音乐家在情感表现方面的能动和自觉。

二、诗意美

音乐被视为是和诗歌具有天生渊源的艺术,德国美学家赫尔德曾经说过:“没有比音乐更能够接近诗歌的气质了。那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理想、愿望的向往和追求,和音乐有节奏的进行都是人类的真情流露。”一方面是这种在艺术气质上的相近,另一方面则是很多诗人都受到了音乐家的普遍推崇,所以浪漫主义音乐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诗意化追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标题钢琴作品的兴起和发展。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作品通常都是没有名字的,只是用数字作为标号进行简单的区分。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受到诗歌的影响,很多音乐家也喜欢给自己的钢琴作品起上一个标题,一方面,其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作品,使作品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标题,也能够使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抒发集中在某一个方面,防止情感过于杂乱。当时以音乐评论著称的舒曼曾在《新音乐报》中指出:“既然诗歌可以利用来告诉人们作品的内容和性质,那么钢琴音乐为什么不能呢?”他的《童年情景》中,就为作品起了一个个孩童化的名字,如《捉迷藏》、《竹马游戏》、《火炉旁》等,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回忆童年情景的作品。可以说,标题钢琴音乐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性的钢琴体裁,集中体现出了音乐家们的诗意化追求。

其次是直接根据诗歌创作。很多浪漫主义音乐家都对诗歌情有独钟,特别是看到自己喜欢的诗歌后,往往就即兴走到钢琴旁,创作出一首和诗歌有关的钢琴曲。如舒曼的《C大调幻想曲OP.17中》,就首先在开头引用了斯莱格尔的一首短诗。而肖邦则向舒曼坦言,自己受到了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巨大影响,包含《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多部作品,都是根据其诗歌改编而成。柴可夫斯基著名的《四季》,则更是一部典型的根据诗歌创作的作品。当时俄国《小说家》杂志的主编从众多诗歌稿件中选出了12首分别描述俄罗斯一年四季的作品,并从一月开始一首首发给柴可夫斯基,然后创作出相应的钢琴曲,这12首钢琴曲不但生动描写了每一季节的自然景色,而且深刻地反映出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在几幅诗意的图画里,把对逝去的青春和消磨着的生命的惋惜,哲理性地表现出来。

最后是营造诗歌的意境。既然是和诗歌有着密切关系的音乐创作,在创作中也就自然少不了诗歌所特有的意境追求。如舒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很多作品都有着诗歌一般美妙的意境。《奇幻的梦境》中,作品采用了简单的单三部曲式,旋律婉转动听,主题虽然只有四个小节,但是却通过反复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色彩,似乎将人们带入孩子们的美梦中。而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则擅长表现田园诗般的优美意境,其24首前奏曲和21首乐曲,无一例外都洋溢着中国古典田园诗歌一般幽雅、宁静的美感。这种诗意氛围的营造和意境的追求,直接启发了德彪西和拉威尔等人的创作,开启了钢琴音乐新的生命。

三、创新美

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的形成,除内容方面的变化外,形式上的创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形式是内容表现的渠道和方式,也只有真正和内容想契合的形式,才能使内容得到更加深刻和本质的表达。所以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在形式上也是十分创新的,表现在题材、体裁、旋律、和声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题材方面。与古典主义相比,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在题材上有了极大的扩展,因为情感抒发是需要一定载体的,情感本身的丰富性,也从客观上带动了题材的多样性。具体的题材包含人物刻画、大自然场景的描绘、对诗歌的改编、对某一件事情或场景的记录等等,让钢琴这门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听和审美感受。

其次是体裁方面。在浪漫主义时期,不但对之前的一些体裁进行了发展,而且还独创了新的体裁。如前奏曲,之前的诸多前奏曲篇幅都十分短小,甚至难以称之为一首独立的钢琴曲,多起到“垫场”的作用。但是在肖邦的笔下,前奏曲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其在篇幅、音乐语汇等方面的创新,使前奏曲成为和奏鸣曲、协奏曲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体裁。又如标题性钢琴小品。这是浪漫主义时期新诞生的一种钢琴体裁,在诗歌的影响下,很多音乐家都喜欢给作品加上一个名字或一段话,表明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方便听众更好地欣赏。而且篇幅普遍不长,很多钢琴爱好者经过练习之后,都能轻松地演奏出来,从而大大推动了钢琴艺术的普及。又如旋律方面,浪漫主义音乐家已经不再采用古典主义那种以动机推动旋律发展的方式,而是追求长线条、自由舒展的旋律进行,从而使旋律极富歌唱性和抒情性。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其每一句旋律都能给人以轻松和自如的感觉,甚至让人禁不住跟着哼唱起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无词歌”。此外在和声、曲式等方面,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都进行了创新,除给人以全新的欣赏感受外,也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由和充分,体现出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而且这些形式上的创新,给了后来的现代音乐以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理性美

浪漫主义钢琴艺术虽然追求情感和诗意,但是并意味着其是杂乱和盲目的。相反,绝大多数的创作都是十分理性的,因为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够获得对情感和诗意的最大化追求。这在很多名家的作品中表现得十分鲜明。

如舒伯特,舒伯特曾先后创作出了30多首音乐作品,其理性之处在于,其对于一些情感的表达,并不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将其寄托在一个个物象身上,颇有几分中国艺术创作中托物言志的味道。如《鳟鱼五重奏》中,舒伯特就将自己视为了这条鳟鱼,虽然水面不大,但是这条鱼却自得其乐,即便最终被渔夫捕获,也表现出了一种乐观的心态。映射到自己,则是虽然生活十分艰难,但自己却从没有过悲观的情绪,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乐观和豁达。

又如舒曼。舒曼曾坦言自己有着双重性格,时而热情奔放,时而低沉忧郁。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烦恼,因为不同性格时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而在经过了理性思考之后,舒曼则想到了一个极好的主意。既然自己有着双重性格,就在作品中设置出两个人物,作为自己两种性格的代言人。于是他在《狂欢节》中,设置了弗洛列斯坦和约斯比乌斯两个人物,并直接用二人的名字命名了两首作品。《弗洛列斯坦》中,全曲动感激情,旋律起伏较大,并出现了大量的装饰音和力度变化,充分刻画出了弗洛列斯坦,或者说是肖邦豪放不羁的一面;《约瑟比乌斯》中则是完全相反的风格,曲风平静而柔美,旋律起伏很小,且多用琶音伴奏,表现的则是约瑟比乌斯,也是舒曼诗意和忧郁的一面。

再如勃拉姆斯。其被誉为是“浪漫的古典者”,其钢琴作品虽然在情感表现上十分丰富,但是对其作品的形式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在曲式、旋律、和声等多个方面,所采用的都是古典主义的技法。在他看来,如果想让情感表现更加顺畅和充分,就必须给他们铺设一条条渠道,而古典主义的各种技法和程式特征,正是最佳的渠道。如《b小调狂想曲》,该曲使用了奏鸣曲式,四个部分划分得十分鲜明,但是每一部分的情感变化却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对比;在旋律上,旋律线条也比较平稳,很多都是以级进为主,但是演唱起来则会发现,旋律十分富含歌唱性,这正是浪漫主义钢琴作品在旋律上的典型特征。其通过理性的思考,在古典和浪漫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让作品呈现出了古典性和浪漫性兼具的风格,在当时的欧洲乐坛上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浪漫主义音乐可谓是人类音乐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段,因为音乐美学追求的变化,直接带来了钢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推动着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多是从演奏和作品本身入手,而忽视了音乐美学方面。殊不知音乐美学方面的追求,才是钢琴音乐产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同行对这一课题的重视,使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得到更为丰富和深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琨.古典及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风格特点剖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王晓成.管窥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浅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特点[J].才智,2010(24)

[3]胡晓耕.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音乐大师[J]. 中文自修,2006(6)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筹项目(SK13LX232)

【作者简介】白 云,女,硕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钢琴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关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几点美学思考
琴键上绽放的法兰西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