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2015-05-13 06:50
护理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缺铁辅食缺铁性

杨 慧

婴幼儿不仅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现代家庭的核心,在婴幼儿抚养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是每一个家庭和父母的关注重点,就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贫血在婴幼儿体检时比较常见,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造成的。铁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缺铁会使人体在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发育受到影响,并且对髓鞘化的影响是不可逆的[1]。本研究通过对2 689例婴儿体检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保健中心定期体检的8月龄婴儿2 689例,其中男1 351例,女1 338例。2012年692例,男352例,女340例;2013年923例,男465例,女458例;2014年1 074例,男534例,女540例。进行末梢血常规检查,观察记录婴儿贫血情况,贫血的检验标准参考《中华儿科杂志》中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进行分级[2],检查结果由保健中心统一汇总。

1.2 方法

1.2.1 观察项目 ①血红蛋白(Hb)测定:采用ABXPentra 6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血清铁微量元素检测法。②除正常的血常规检验之外,重点就婴儿的喂养方式、辅食转换、病史等进行详细记录。

1.2.2 贫血诊断标准 红细胞形态有明显小细胞低色素的表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血清(浆)铁<10.7μmol/L(60μg/dL)[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2年—2014年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2012年—2014年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 例(%)

2.2 不同喂养方式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3]。我国缺铁性贫血占婴儿贫血的比例较高,发病时常伴有体能下降、免疫力下降、腹泻等症状,这主要与婴儿的喂养方式有密切关系。通常情况下,婴幼儿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食物转换等,其中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伊始最为推荐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中的免疫细胞较多、营养丰富、便于婴儿肠道的消化吸收,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虽然母乳中铁的含量较低,特别是分娩后的4个月~5个月时铁的含量降低了一半以上。有关资料表明,婴儿体内的铁含量可维持自身4个月~5个月的发育[4]。因此,在此期间采用母乳喂养并不会影响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铁元素的需求,也不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母乳中钙、铁、锌的含量配比是最科学的,是最有利于这3种元素的吸收,而且随着婴儿的长大,为了锻炼婴儿的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一般从4月龄时开始增加辅食,常见的辅食种类包含米糊、蛋黄、肉泥、果泥等含铁较多的食物,这些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母乳加合理科学的善食更有利于婴儿对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能最大限度避免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近年来,“90后”青年逐步成为父母群体中的主体,对年轻父母的育婴教育、婴幼儿喂养指导能有效改善和避免缺铁性贫血病例率发生。①在婴儿4月龄以内采用母乳喂养。在此期间母乳中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乳铁蛋白、溶菌酶、白细胞等,此时母乳中的钙磷比比牛奶更恰当,更有利于钙的吸收,虽然母乳和牛乳中含铁量基本一致,但母乳中铁的吸收率要远大于牛乳,且母乳中铜、锌等元素含量更多,更利于婴儿的成长发育。②规范辅食的添加时间。自4月龄开始,可以以米糊、配方奶粉、肉汤肉泥、果泥等为辅食来进行添加喂养,辅食除了补充母乳缺乏的营养元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婴儿的咀嚼功能和肠道消化功能,而此时储蓄在婴儿体内铁元素也即将消耗完毕,特别是到6月龄期间最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症状,因此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母乳喂养不能中断,更不能单纯的以奶粉和辅食替代母乳喂养,以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2014年婴儿贫血发生率逐年降低,应与宣传提倡母乳喂养有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的是人工喂养组(26.40%)。虽然配方奶及米粉等婴儿食品中也含有各种微量元素,但其配比的精确度无法做到与母乳一致,故其吸收率不能与母乳相比,所以单纯以人工方式喂养的婴儿易发生贫血。母乳加不科学喂养方式的贫血发生率为3.62%,主要是膳食搭配不合理,品种单一或繁多,导致婴儿母乳/食物量摄取不足等,影响铁元素的吸收。婴儿在1岁之内仍以母乳为主,合理科学的添加辅食只是作为锻炼婴儿咀嚼和消化能力的一种补充,母乳喂养能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重点推荐的喂养方式。

综上所述,婴儿产生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铁的需求量远大于摄入量,为了预防和改善这种情况,需要父母能够加深自身对育婴知识的学习,坚持采用母婴喂养,合理搭配辅食,才能保障婴儿健康成长。

[1] 贺荣.婴儿不同喂养方式贫血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398.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儿童保健学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724-726.

[3] Dube K,Schwartz J,Mueller MJ,etal.Iron intake and ironstatus in beastfed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J].Clin Nutr,2010,29(6):773-778.

[4]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12.

猜你喜欢
缺铁辅食缺铁性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
缺铁的7个表现
新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