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甲基托布津WP等4种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2015-05-24 16:14朱潇婷朱敏华林
中国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临海市果桑桑椹

朱潇婷朱敏华林 健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临海 317000;3临海市苗圃,浙江临海 317006)

70%甲基托布津WP等4种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朱潇婷1,2朱敏华2林 健3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临海 317000;3临海市苗圃,浙江临海 317006)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大10品种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于2014年桑芽萌发前及开花期间,用不同浓度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70%甲基硫菌灵WP(威尔达甲托)、50%多菌灵WP、50%异菌脲WP进行桑椹菌核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WP、70%甲基硫菌灵WP、50%多菌灵WP对桑椹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WP、70%甲基硫菌灵WP 500倍液的防效在93%以上,50%多菌灵WP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的防效在82%以上,50%异菌脲WP基本没有防效。

桑椹菌核病;防治药剂;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异菌脲

临海市自1993年开始种植果桑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以大10果桑品种为主,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生长势强、适应性好等优点,但大10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是容易感染桑椹菌核病的果桑品种[1]。随着果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树龄老化,病原菌不断积累,桑椹菌核病的发生逐年加重,2013—2014年临海市果桑主产区桑椹菌核病大暴发,全市桑椹减产超过50%,许多农户绝收,严重影响了农户栽植果桑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预防桑椹菌核病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到目前为止,在病原初次侵染前期以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仍是桑椹菌核病的主要防治措施[2-3]。2014年我们用4种药剂对桑椹菌核病进行了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果桑品种 大10,树龄8年,每667 m2栽种220株。试验地点为临海市苗圃果桑基地,试验园地为平地果桑园,桑园管理一致,通风良好,桑树株平均留条数41条,平均条长75 cm,该果桑园近2年均有桑椹菌核病发生,以肥大性桑椹菌核病为主。

1.1.2 试验药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产品;70%甲基硫菌灵WP(威尔达甲托),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产品;50%多菌灵WP,江阴市农药二厂有限公司产品;50%异菌脲WP,山西临猗中晋化工有限公司产品。以上药剂均在正规农资点购买。

1.2 试验方法

1.2.1 农药设置 设5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50%异菌脲WP、70%甲基托布津WP 4个农药处理区,每个农药再设500、800、1 000倍液3种浓度,共12个处理区和1个清水对照(CK)区;每个小区3株桑树,3个重复。各处理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留1行桑树作为隔离行,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桑树常规喷药,以叶面滴水为度,在桑椹收获前25 d停止用药[4]。

1.2.2 喷药时间与次数 视天气与桑花开花情况分别于2014年2月14日桑芽露青、3月13日80%桑芽脱苞、3月25日初花期(开花20%)、4月3日盛花末期(谢花25%,由于下雨本应于盛花期进行的1次防治推迟了2 d)各喷药1次,共用药4次。

1.2.3 发病率调查 停止喷药后每小区每株桑树随机选定1根枝条进行标记,并于4月14日统计被标记枝条的结果数,在4月17日能分辨病果时,开始记录该调查枝条桑椹菌核病感染的桑椹粒数,隔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结束后,将感染桑椹菌核病的桑椹摘除,以6 d为1个时间段统计发病率,至5月25日桑椹全部采摘结束为止,统计每个处理区的发病桑椹总粒数,计算桑椹菌核病发病率及药剂防效。发病率(%)=病果粒数/总果粒数×100,并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对各处理区的最终发病率进行方差分析;校正防效(%)=[(对照区发病率-药剂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

1.3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2014年2—4月份临海市各旬的气候情况,由临海市气象局地面大气探测站提供。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椹发病情况

喷药期(2月14日至4月3日),各试验区未发现桑树感染桑椹菌核病,4月17日能分辨病果时开始调查,各处理区均有感染桑椹菌核病的病果出现,发病部位从桑树的底部向上部延伸;4月21日至23日为桑椹菌核病的日发病果数的高峰期,4月23日所有处理区高峰期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比例为64.26%~88.49%,至4月29日大部分染病桑椹已表现出症状,之后日发病果数开始降低,5月11日后病果数不再增加(表1)。有研究发现,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从侵入桑花到表现明显症状约需20 d[5],试验桑园桑椹染病症状表现时期与花期呈正相关,相差约20 d,表明盛花期为病原菌主要侵染时期。

表1 4种常用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情况(2014年)

2.2 4种常用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2.2.1 4种常用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4种常用药剂中,70%甲基硫菌灵WP、70%甲基托布津WP、50%多菌灵WP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64.49%~94.07%,其中70%甲基硫菌灵WP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 500倍液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在93%以上,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50%异菌脲WP防治效果最差,防效仅3.82%~ 5.09%,3种浓度处理与清水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农药处理区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2.2.2 同一药剂不同浓度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同一药剂的3种浓度处理,防效均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其中50%异菌脲WP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50%多菌灵WP 500倍液、800倍液与1 000倍液之间差异显著,70%甲基硫菌灵WP、70%甲基托布津WP不同浓度间差异显著。比较50%多菌灵WP、70%甲基托布津WP、70%甲基硫菌灵WP3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间的防治效果,50%多菌灵WP的校正防效为69.29%~82.15%、70%甲基托布津WP的校正防效为73.73%~94.07%、70%甲基硫菌灵WP的校正防效为64.49%~93.77%(表2)。

2.2.3 相同浓度不同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相同浓度不同药剂处理间进行比较,50%异菌脲WP与同倍数的3种药剂的校正防效均存在极显著差异;50%多菌灵WP 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 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 1 000倍液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9.29%、64.49%、73.73%,其中70%甲基硫菌灵WP 1 000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WP 1 000倍液存在显著差异;50%多菌灵WP 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 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7.18%、73.51%、83.21%,其中7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与70%甲基硫菌灵WP 800倍液间存在显著差异;50%多菌灵WP 500倍、70%甲基硫菌灵WP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 500倍液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2.15%、93.77%、94.07%,50%多菌灵WP 500倍校正防效与70%甲基硫菌灵WP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 500倍液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表2)。

2.3 桑椹开花期间的天气对桑椹菌核病的影响

临海市主要产区试验点在试验期间的气候同1981年至2010年30年平均值相比较,2014年2月平均气温7.7℃,但2月1日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27.1℃;2月总降雨量为105.6 mm,较常年降雨量(65.2 mm,常年数据是指1981—2010年30年的平均值,以下相同)明显偏多,多62%。3月平均气温12.4℃,较常年温度(11.3℃)高1.1℃;3月总降雨量125.5 mm,较常年降雨量(130.7 mm)少4%;3月降雨天数为14 d,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与3月下旬。4月份平均气温17.1℃,较常年温度(16.7℃)高0.4℃;4月总降雨量78.8 mm,较常年降雨量(125.1 mm)少37%;4月降雨天数为14 d,主要集中在4月中下旬(表3)。

表2 4种常用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表3 2014年临海市2—4月份气候情况

张敏等[6]研究表明,桑椹菌核病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特别是气温在15~28℃时,传染速度相当迅速。2014年3月26日至4月2日(恰逢果桑的盛花期)为连续阴雨天气,日平均相对湿度为84%,日平均温度为16℃,该天气条件对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流行极为有利,是2014年导致桑椹菌核病在果桑主产区大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小结与讨论

3.1 4种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

4种不同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WP、70%甲基硫菌灵WP、50%多菌灵WP仍是预防桑椹菌核病较好的药剂,防治效果在64.49%~94.07%。从本次试验看,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的防治效果最好;50%异菌脲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差,不建议作为桑椹菌核病的防治药剂。生产中由于长期使用甲基硫菌灵等药剂作为防治桑椹菌核病的主要药剂,该地桑椹菌核病病菌已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已开始降低,建议农户可根据当地生产实际交替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

3.2 药剂使用时间是提高防效的关键

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时间宜早不宜迟,初花期至盛花期为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关键时期。如果冬季没有清园的果桑园,第1次防治要在桑芽露青脱苞前,此后需根据天气和开花时期进行防治,分别在初花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各防治1次,整个果桑生产期用药剂防治3~4次,在采果前25 d停止喷药[4],其中初花期至开花盛期为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需及时用药进行防治,若遇连续阴雨天气,也要在下雨间隙进行喷药。防治时除喷桑花外,还要对地面、树干、枝条、道路、沟渠等进行全面喷洒;同时注意不要使用过期失效的药剂,要及时摘除病果并带出桑园集中处理,以减少病原菌在果园的积累。

2014年临海市果桑主产区出现桑椹菌核病大暴发,部分果桑园出现绝产绝收。而本试验部分处理选用了与农户相同的药剂,防效最高达94.07%,这可能与药剂防治时间有关。初花期至盛花期恰逢连续阴雨天气,高温高湿环境适宜病菌繁殖,病菌基数大,且这一时期为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而由于连续降雨部分农户选择待降雨结束晴天时进行喷药,从而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导致桑椹菌核病大量发生。

3.3 交替使用不同浓度的药剂防治

从目前情况来看,防治桑椹菌核病较理想的药剂和防治方法是70%甲基托布津WP与50%多菌灵WP 500~800倍液在初花期至盛花期交替使用,若上一年桑椹菌核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在开花盛期关健时期用500倍液,其它时期用800~1 000倍液防治[2];但由于长期使用同类药剂,该地区病菌已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所以筛选新的防治药剂已迫在眉睫。

[1] 李培民,俞如良,史如金,等.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3,16(6):24-25.

[2] 蒯元璋,吴福安.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J].蚕业科学,2012,38(6):1 099-1 104.

[3] 危玲,刘刚,熊丽平,等.4个果桑品种对桑椹小粒型菌核病的田间抗性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67-268.

[4] 邓真华.不同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研究[J].中国蚕业,2014,35(3):33-35.

[5] 柴晓玲,钱振官,李涛,等.桑椹菌核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5,21(4):132-134.

[6] 张敏,马平然,张翔宇.果桑白果病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四川农业科技,2013,(2):50-52.

S888.71

B

1007-0982(2015)03-0038-04

2015-02-06;接受日期:2015-06-02

朱潇婷(1988—),女,浙江临海,本科,助理农艺师。Tel:0576-85389033,E⁃mail:shuibianjiajia@126.com

猜你喜欢
临海市果桑桑椹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桑椹(外一首)
桑椹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临海市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