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的分类及研究简史

2015-05-24 16:14夏明炯
中国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分类学居群泉源

夏明炯

(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 212018;2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18)

·综述与专论·

桑树的分类及研究简史

夏明炯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 212018;2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18)

植物分类学是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阐述了植物的命名方法、桑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位置、桑属植物分类研究简史,自从1753年瑞典的博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将桑属分为5个种类以来,对桑树分类有重要贡献的有意大利的毛利奇(G.Moretti)、法国的施林奇(N.C.Seringe)、法国的布油劳(E.D.Bureau)、德国的舒奈德(C.K.Schnecder)、日本的小泉源一(Koidzuml)等人,详细介绍了他们对桑属分类的概况以及中国桑属分类的近况。

桑树;双名制命名法;分类;研究简史

植物分类学是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它与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凭借这些学科知识,对植物的形态进行描述,对植物体的结构和机能特性作出综合深入的研究,才能反映出客观植物界进化的情况,才能完成植物分类学的任务。植物分类学在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代植物界是千百年来进行变异的结果。由于自然和人工的选择而产生的植物有机体,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人类把其周围数以百计、复杂而多样的植物,划分为一个个较小而容易掌握的类群,称之谓分类。分类是人类用以区分客观世界,从而掌握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人类依赖植物而生活,所以认识植物多半是由它们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而决定。首先从辨别食用植物开始,每种粮食给以名称;当疾病发生时用各种药物治疗,对于各种药用植物给以名称;……识别植物用外貌(形态特征)、同时也依据植物的气味、味道和营养价值及产生的地方等。我国最古本草《神农本草经》[1],按药用的治疗性质,分成上品、中品、下品3类,这是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开始。

植物分类基本上是按照一套简单的原则由种和居群的原始材料所构成。我们可以把“种”看成从居群中取来的,大多数性状颇为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类群。把大多数性状相同的种归成大的(范围较大的群)群,称为“属”,依次类推。当前的分类都是依据性状的观察而作出的,也可叫经验分类,分类上的类群至少在理论上是把那些具有最多共同性状的个体或个体群归在一起构成的,也就是传统的分类。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农林、医药等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分类工作者不仅仅涉及有机体的外貌(表现型),而且涉及它们的遗传结构(基因型)。也就是说植物分类学不仅从形态构造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且进一步从化学、细胞、遗传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必须认识到:分类学的固有特点是,它的资料来源中没有一个会成为陈腐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了细胞学和化学的资料而抛弃形态学和解剖学。恰恰相反,新型资料的相继出现,而且每一类都证实了以前各类资料的意义。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不仅要考虑分类学上最近的发展,而且也要考虑传统方法的现状。

1 植物的命名

命名是植物分类学中一项重要的程序,一种植物必须有一个名称为标识,不论作分类研究或应用,植物都要有一个专有的名称。当人们认识到某些个体具有大致相同的性质,而对于此一群加以一种名,则人们已将命名与分类这两件工作加以联系,盖如此分群,即所承认其关系。双名命名法对于分类更进一步,即此名不但指明此群个体属于同一“种”,并且指明其属于较大之一群即“属”,在其中含有有关的种,在植物分类学中,命名与分类是不可分离的2个步骤。

1.1 俗名

任何民族与部落都用其语言给植物命名,此类名称自幼年就学会了而传于后代,若植物无近似种,则此类名称极为正确,如稻、桃、豌豆、啡珠蓝、腊梅、石榴等。但在多种相似的“种”时,则名称应用极为广泛。一俗名代表或不代表一种植物,有时包括一属中所有的种类。总之,俗名有3个主要缺点:一是不正确;二是限于一种语言或一地区的方言;三是从科学立场看,若一俗名不能与一种或一变种的植物学名相吻合,就不适合于科学应用。在一个国家和一个省区里,一种植物可以有几个俗名,如桑树的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按不同省区及不同地区有葫芦桑、毛桑、皮桑、糯桑、岩桑、土桑、灰桑、野桑等名。同时一个俗名,又可用于不同桑种,如蒙桑(Morus mongolica Schneid.)、鸡桑(Morus austrils Poiret.)、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长果桑(Morus laevigata Wall.)、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俗名统称野桑、岩桑。故此类俗名极易引起紊乱,完全不符合科学之用,如采用植物学名,就不会引起误会。

1.2 学名

为了便于分门别类,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及等级,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上的各级单位。植物的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字命名的,如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都有拉丁名。属名指明命名的植物属于何类,植物的“种”都是由2个拉丁字来决定的,一般“种”的拉丁名是由“属名+种名(或叫做‘种+词’)”,第1个字表示这个“种”所属的“属”,第2个字表示“种”,这个命名法叫“双名制命名法(二命法)”,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1751年发表的《植物哲学》[2]中,建议用2个字(拉丁字)来给已知植物定名,并于1753年在其《Species Plantarum》[3](植物种志)一书中普遍使用双名,如桑树的拉丁名是Morus alba Linn.,其中Morus是属名,指桑属;alba是种名,指桑种;Linn.是定名人林奈的缩写。通常属名第1个字大写(若用俗名时,则全部小写),种名第1个字母小写,定名人第1个字母大写。

属名指明所命名的植物属于何类(通常表示性质),可用古拉丁名称或希腊名称,大多数用名词或带有名词性质的词,用单数主格,有的属名是表示植物的原产地。

种名为一个形容词术语,用以将此种与它种区别,通常为一个描写性之术语,如用颜色或气味区分,如alba(白)、nigra(黑)、rubra(红)、fragran(芳香)等;也有表示生态环境的,如montana(山地的)、alpinus(高山的)、aguaticus(水生的)等;也有用产地的种名,如Chinensis和Sinensis(均为中国的),Yunnanensis(云南的)、Pekinensis(北京的);也可用人名的,如Chieii(钱氏的)、Chuniana(陈氏的)等;也有表示植物用途的种名,如Officinalis(药用的)。

一般认为植物的学名有2个优点:一是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所公认;二是它的准确性。学名一贯都是双名,但也有例外。植物学名最大的优点是它的准确性,1种植物除它的俗名外,只有1个双名的种名,在所有的植物学家都认定此名只代表1种植物,这样全世界在植物名称方面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便于交流学术经验,同时查找科学资料时亦可以对照。一般的植物都是双名的学名,少数植物有变种、亚种或变型而成为三名,如蒙桑(Morusmongolica Schneid.)的变种鬼桑(Morusmongolica C.K.Schneid.var.diaobolica Koidz.)、白桑(Morus alba Linn.)的变种大叶桑(Mo⁃rus alba var.macrophylla Loud.)等。

2 桑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桑树是落叶性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多,灌木少。植物体中有白色乳汁,叶互生,叶裂或不裂、叶缘有锯齿,叶柄基部侧生早落性托叶。穗状花序,花雌雄异株或同株,果实肉质肥厚,相集而成为聚花果或称桑椹。桑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桑属植物中,同桑属同科的近缘植物有楮属(Broussonetia)、拓属(Cudrania)及榕属(Ficus)。

3 桑属植物分类研究简史

桑属(Morus)有许多种(Species)及变种(Varie⁃ty)。自从1753年林奈将桑属分为5个种类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对桑树进行过分类,认为有重要贡献的大约有5人,即意大利的毛利奇(G.Moretti)、法国的施林奇(N.C.Seringe)、法国的布油劳(E.D.Bu⁃reau)、德国的舒奈德(C.K.Schneider)、日本的小泉源一(Koidzuml)等[4]。

3.1 林奈对桑属的分类

桑属的分类法,瑞典科学家植物学鼻祖林奈在1753年其所著的《Speciesplantarum》[3](植物种志)第1版,记载了5个桑种(表1),这是世界上桑属分类的开始。

表1 林奈对桑属的分类

3.2 毛利奇对桑属的分类

1842年意大利的毛利奇(G.Moretti)在其所著的《ProdromodiunamonografiadellaspeciesdelGe⁃nereMorus》[5]一书中,将桑树分为10个种(表2)。

表2 毛利奇对桑属的分类

3.3 施林奇对桑属的分类

1855年法国的施林奇(N.C.Seringe)在他所著的《DescriptioncultureettailledesMuriers》[6]一书中,将桑属分为8个种19个变种(表3)。

表3 施林奇对桑属的分类

3.4 布油劳对桑属的分类

1873年德国布油劳(E.D.Bureau)在Alphde Candolle监修的《ProdromusSystematisNaluralisReg⁃niVegetalilis(partXVII)》[7]一书中,将桑属分为6个种19个变种12个亚种。

表4 布油劳对桑属的分类

3.5 舒奈德对桑属的分类

1916年德国舒奈德(C.K.Schneider)在《Mora⁃ceae》[8]中将桑属分为3个种7个变种(表5)。

表5 舒奈德对桑属的分类

3.6 贝莱对桑属的分类

1916年美国的贝莱(H.K.Bailey)将桑属分为6个种6个变种[9](表6)。

表6 贝莱对桑属的分类

3.7 小泉源一对桑属的分类

1917年日本的小泉源一(Koidzuml)利用前人桑属分类工作的成就和日本蚕丝试验场收集的桑树材料,把桑属分为24个种1个变种;1931年又改为30个种10个变种[9]。

小泉源一对桑属的分类,比前人进了一步,虽然它还存在缺点,但还是令人满意的。他所建议的分类按雌花柱有无分为2大类,再就柱头上具毛和突起再分2类,共4类;再就叶形、花序、花椹、枝条的形态性状进行描述,还应用了叶、叶柄、花序、聚花果数量上的指标表示。桑属的具体分类(30个种10个变种)如下(表7)。

表7 小泉源一对桑属的分类

续表7

3.8 掘田祯吉对桑属的分类

日本的掘田祯吉(Hotta)又按小泉源一的分类法把桑属分为35个种。他从日本、中国、朝鲜等国家的桑属植物中所作的分类共列有14个种[10],具体名称如下(表8)。

表8 掘田祯吉对桑属的分类

3.9 陈嵘对桑属的分类

1937年中国植物学家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11]中将中国桑属分为5个种7个变种,具体名称如下(表9)。

表9 陈嵘对桑属的分类

3.10 胡先骕对桑属的分类

继陈嵘后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又将中国桑属分为8个种[12],具体名称如下(表10)。

表10 胡先骕对桑属的分类

4 中国桑属的分类近况

根据国内外植物分类学家对桑属分种的文献记载,近年来各省(区、市)开展桑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到的大量实物,经过整理和鉴定,我国桑属植物有15个种4个变种,是目前世界上桑种分布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桑属分种分为2个部分,其中栽培种有白桑、鲁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等。桑属的变种有蒙桑的变种鬼桑,白桑的变种大叶桑、垂枝桑、白脉桑等,分布于全国不同的地区[13]。

桑树分类沿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一般都以树型、枝条、冬芽、叶片、托叶、花椹等分类。目前按植物分类学家对桑属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雌花花柱的有无分为2类(即有明显花柱、无明显花柱),再根据柱头上具毛或突起再分2类,共4类。再以枝、叶、花、椹形态性状描述。中国的桑属分为15个种4个变种,具体名称如下(表11)。

表11 中国的桑属分类

种是从居群中取来的,是大多数性状彼此极为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类群。因若干居群可以构成一个种,也可以认为凡是属于一个种的整个分布区的所有植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居群,这样就必然造成居群各部分之间的间断,实际上已形成一个居群系统,居群系统愈是广泛,其间愈可以产生显著差异。再者,居群是动态的,居群个体之间的变异以及居群之间的变异,会产生新的类型。引起个体之间的变异因素有外界环境引起的饰变、自身变异和遗传重组3种。这就使桑树形成了很多过渡的类型,其中有些类型一时难以列入某些桑种或变种;因此,桑属分类尚无满意的分类方法。

[1] 吴善,孙影衍,孙冯翼.神农本草经[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Linne C V.Philosophia botanica in qua explicantur fundamenta bo⁃tanica[M].Los Angeles:Kessionger Publish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1751.

[3] Linnaeus C.Species Plantarum[M].Holmiae(Stockholm):Im⁃pensis Laurentii Salvii,1573.

[4] 小泉源一.桑属植物分类及植物地理学研究成果[M].东京:农商务省蚕业试验场,1918.

[5] Moretti G.Prodromo di unamonografia delle specie del genere Mo⁃rus[J].Istituto lombardo di scienze elettere,1842,1:167.

[6] Seringe N C.Description culture et taille desmuriers[M].Paris:Victor Masson,1855.

[7] Bureau L E.Moraceae[M]∥Candolle A P.Prodromus Systematis Naluralis Regni Vegetalilis(part XVII).Geneva:[s.n.],1873.

[8] Schneider C K.Moraceae[M]∥Sargent C S.Plantae Wilsonianae. Cambridge:The University press,1916.

[9] 小泉源一.桑树植物考[M].东京:成类堂书店,1917.

[10]浙江省嘉兴地区农业学校.栽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1]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M].北京:中华农学会,1937.

[12]胡先骕.经济植物手册(上册)[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55.

[13]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桑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S888.3

B

1007-0982(2015)03-0007-07

2015-05-22;接受日期:2015-06-25

夏明炯(1932—),男,浙江吴兴,大专,副研究员。Tel:0511-85629009,E⁃mail:zhanglinsri@126.com

猜你喜欢
分类学居群泉源
岷江柏野生居群和迁地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燕山地区不同居群白头翁种子萌发的初步评价
疫情背景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
杜泉源
基于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分子标记的金钗石斛遗传多样性研究
奔涌吧!泉源
对西藏不同居群野生牡丹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春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后现代中国植物志的修订——中国山矾科的分类学修订
《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