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工作室培养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以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培养工程为例

2015-05-29 06:02龚孝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8期
关键词:广东省主持人校长

于 慧,龚孝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一、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培养的基本认识

为进一步创新中小学校长培养方式,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加速培养一批具有教育家素质的校长队伍,广东省教育厅提出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实施校长工作室制度,并于2010年正式启动33个“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校长工作室”。2013年7月,首批校长工作室培养工作结束,取得了卓越成效。在首批校长工作室培养实施的基础上,秉承进一步“坚持、加强、细化、完善”的原则,广东省又于2014年11月开展了第二批50个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的遴选工作,拉开了新一轮校长工作室培养工程的序幕。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培养工作基于如下基本认识:

(一)突出主体性,促进自主发展

校长专业发展过程是校长自主发展的过程,校长的自主思考、自主实践是校长专业成长的关键,校长工作室主要是为校长自主发展提供空间。工作室主持人是工作室开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校长工作室应该在主持人的领导下,自主开展工作,自主制订工作计划,自主开展课题研究,自主进行学校发展诊断,自主聘请专家,自主进行工作总结。

(二)突出合作性,促进共同发展

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也是与他人、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过程,校长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他人、离不开学校真实的情境。校长工作室是校长团队工作的平台,也是校长群体共同发展的平台。校长工作室的合作,包括工作室与国内外校长、工作室之间以及工作室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为此,管理办公室将组织校长到外省高校进行阶段性学习,到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进行交流,组织广东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和现场会。各主持人应特别重视对学员所在学校的诊断指导,促进校长共同成长。

(三)突出研究性,实现成果引领

校长工作室既是校长自主成长、合作交流的平台,更是校长集中研究的场所,校长工作室开展工作,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研究成果为标志,突出工作室工作的研究性。同时,校长工作室研究与探索的思想成果和办学成果,应在广东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中具有引领性,并实现成果的引领性。为此,校长工作室管理办公室也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支持各工作室开展研究,联合国内媒体,推广工作室研究成果。各工作室也自主聘请专家,支持本工作室自主开展研究。

二、广东省首批校长工作室培养的经验做法

(一)校长工作室的建设条件

1.工作室名称。以主持人姓名命名工作室。工作室名称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xx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同时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专家”荣誉称号。

2.人员组成。校长工作室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工作室主持人,主持工作室的全面工作;二是助理,由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配1—2名兼职助理,协助工作室主持人实施工作计划和协助日常管理;三是学员,每位工作室主持人负责指导3—5名省内优秀中青年校长学员。各工作室可以自主聘请1—3名专家作为工作室顾问,对工作室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成果发表等进行专业指导。

3.经费支持。校长工作室实行省、市、县共建共享机制。广东省教育厅给每个新建工作室一次性下拨3万元建设费;之后每年度根据任务驱动方式按实际承担培训及指导人数计算和下拨培训费。市、县(区)教育局和工作室所在学校要关心工作室建设,应根据需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4.场地设备。校长工作室所在学校应为工作室提供办公室,并配备电脑、电话等办公用品,确保工作室正常开展工作;工作室所在学校为学员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和住宿条件。

(二)校长工作室的培养内容

校长工作室的培养周期为三年。培养工作共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内容与重点不同。

第一阶段6个月,内容包括:(1)校长工作室挂牌启动;(2)完善工作室建设(含人员、场地、经费、工作计划等),并向校长工作室项目管理办公室上报《校长工作室建设基本情况表》;(3)省内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校长作为入室学员,工作室主持人与学员双向选择,组建研修共同体,共同确立课题研究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学校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确立总课题,各学员承担相应的子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18个月,内容包括:(1)学员进入工作室脱产学习,时间为1个学期,参加学习的学员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轮流进行,学员跟岗期间应全程参与校长工作室所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和教研活动;(2)主持人指导学员开展读书反思与课题研究,每个工作室通过现场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理论培训、读书交流、专题研讨、校长沙龙等;(3)主持人积极联系学员所在学校,适时给予指导,对每位学员所在学校进行不少于1次的现场诊断,指导、协同学员量身定制诊断方案和改进计划;(4)管理办公室组织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赴外省高校进行阶段性培训学习。以上每项活动均需主持人、学员做好相应的成长记录,在考核时递交完整的成长记录报告。

第三阶段6个月,内容包括:(1)组织工作室主持人赴境内外教育调研;(2)组织开展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分享经验、展示成果。

第四阶段6个月,内容包括:(1)各工作室进行成果集中整理及总结汇报,主持人和学员向管理办公室提交课题(论文)的成果材料和相应的总结材料;(2)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进行全面考核。

(三)校长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培养工程严格划定相关方职责。作为校长工作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设立于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对校长工作室予以业务指导。其具体职责包括:(1)沟通联络。定期与教育厅、教育局、主持人、学员进行沟通联络,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推动各工作室有效开展工作。(2)业务指导。建立校长工作室档案袋,做好工作室工作过程中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开展工作调研,及时掌握工作室工作的开展情况;成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专家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校长工作室业务指导。(3)组织研修。定期组织研修、学术交流或境内外教育调研活动。(4)培训研究。研究校长成长规律,为工作室开展工作提供研究支持;帮助学校总结研究成果。(5)考核评估。在周期内组织专家对工作室进行不定期检查;周期结束时,组织专家对工作室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作为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其具体职责包括:(1)制订校长工作室周期工作计划,建立相关工作制度;(2)负责校长工作室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制度管理,并接受上级审计;(3)承担有关学校管理或校长培养培训的课题研究,并指导学员开展课题研究;(4)传授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联系学员所在学校并适时进行诊断,针对实际的诊断问题,帮助学员和所在学校共同形成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和学校改进计划,并持续指导、监督计划的实施,将过程性指导与实践成效登记在册;(5)负责对本工作室学员的考核工作,与管理办公室考核组共同完成学员考核;(6)完成1篇工作室总结性报告,公开发表1篇研究论文,提交1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在终期考核时全面整理、展示工作室的工作成果。

作为校长工作室学员,其具体职责为:(1)根据个人成长目标,在主持人指导下制订周期内学习计划和确定研究课题,研修计划与终期成果要密切关联;(2)接受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的指导,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定期活动;(3)对本人所在学校进行自我诊断,认真接受工作室主持人对本人所在学校的外部诊断,共同厘清主要问题及实施方案,切实进行整改并按期向工作室主持人汇报进程,同时,主动参与对于其他学员伙伴所在学校的学校诊断,提升自我诊断和诊断他人的意识与能力;(4)公开发表1篇成果(研究性论文、学校发展案例等),汇报入室培养所取得的个人及学校两个方面的发展成效。

(四)校长工作室的考核评价

工作室培养周期内对工作室进行不定期检查;周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其中,对工作室主持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养计划、培养成果、个人成果、学员评价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等;对工作室学员的考核内容主要有学习计划、学习状况、学习成果、主持人评价、校内师生评价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等。主持人、学员考核均由管理办公室组织,成立考核组,通过查核材料、问卷调查、多方座谈、听取报告、现场答辩、主题论坛等方式进行。

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主持人将撤销工作室;对于考核为优秀的主持人及学员给予表彰奖励;在选拔补充新一批省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时,优秀学员可获得优先考虑。

三、广东省首批校长工作室培养工作的成效

(一)形成以工作室主持人为主体的运作机制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校长培训提供宝贵经验

建立校长工作室并不是广东省的首创,对比后可知各地校长工作室(基地)培养的目标、形式和机制都有所区别,广东省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形成了以工作室主持人为主体的运作机制,体现在:确立工作室主持人是工作室开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校长工作室在主持人的领导下,实现了自主开展工作、自主制订工作计划、自主开展课题研究、自主进行学校发展诊断、自主聘请专家、自主进行工作总结。这源于对校长专业发展应遵循自我发展取向的认同,即我们认为优秀校长一定是通过自我努力干出来的,立足校长工作室开展自主性较高的培养工作,符合校长群体专业成长的规律。

校长能力建设一直是校长队伍建设和校长培训的重难点。我们认为,能力提升并不能由基础理论直接转化而来,只有在真实的实践中参与和体验,才有可能得到实质提升。广东省校长工作室培养模式所设计的“跟岗—诊断—研修—总结”四个环节,正是基于这种假设进行建构的,这一模式实现了从“老师讲、我来听——老师做、我来看——我来做、老师看——我自己做”的转变,形成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机制。

(二)形成学习研究共同体,促进主持人和学员的共同发展

通过首批工作室整个周期的培养,学员们一致认为,校长工作室为其搭建了学校之间、校长之间高端的交流、学习和研究的平台,使其结交了朋友、学到了真经、提升了能力、改进了工作。一位学员深有感触,他说自己所在学校办学时间不长,一度办学定位不准,发展遇到困难,马锐雄主持人手把手帮助他制订办学规划,帮助学校培训教师,不到一年时间学校就被评为区一级学校,这是他参加众多校长培训培养项目中收获最大的一次。

校长工作室也为各位主持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和提升能力的空间,在这个“师傅”的位置上,主持人更加注重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和自我超越。有的主持人主动探索出“学校诊断八步法”等实践策略,使工作室诊断活动有效、到位。据统计,在培养周期内,近1/3的主持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被评为教育专家、名校长;各主持人和学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48篇,承担市级以上课题47项,出版专著37本,其中纳入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丛书的22本。至此,校长工作室平台已成为学员和主持人学习、研究、实践、成长的共同体,学员和主持人共同学习成长的机制业已形成。

(三)校长工作室培养方式在各地产生示范效应,省市县(区)共建共享机制正在形成

广东省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抓住省启动校长工作室建设的契机,积极推动市、县(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共建共享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据统计,全省共有17个市、县(区)遴选了195位市、县(区)级优秀校长进入工作室参与共同培养,促进了当地校长的成长。各地市把省校长工作室建在当地学校作为一种荣誉,更是视为一种共同培养优秀校长的难得机遇。如东莞市建立了十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省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无条件成为市级主持人。还有一些地区在工作室资金配备、学员培养、资金共享等方面探索了有效方法,实现了资源和培养工作的有机融合。此外,各校长工作室主动承接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外校长培训任务,积极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打造校长培训高端品牌。

总的来看,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以推进广东教育改革发展为己任,积极寻求办学治校能力的提升和突破,已经呈现出教育家型校长的素养和潜质。以工作室主持人为主体的运作机制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机制,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们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省、市、县(区)共建联动机制,也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诸如校长工作室的经费投入需进一步加大;校长工作室之间的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利用;校长工作室聘请的专家顾问力量需要进一步发挥作用;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的影响力仍需进一步加大。

四、广东省第二批校长工作室培养工作的探索创新

(一)科学遴选第二批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2014年11月,由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经过个人申报、市县推荐,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材料审核与复评答辩等程序层层选拔,遴选出50个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专家组从工作室职能和主持人角色上综合考虑,认为校长主持人至少应承担这样4个角色:服务型校长、学习型校长、引领型校长和专业型校长,由此在初审材料和复评面试的标准及题目上进行认真斟酌,材料审核重点、面试题目类型及形式参见图1。

(二)进一步完善校长工作室培养方案

在首批工作室培养的基础上,完善工作室操作手册,细化具体执行与操作流程;完善专家顾问指导制度,充分实现专业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工作室之间的充分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包括:加大校长工作室建设力度,这个周期省教育厅给每个新建工作室一次性下拨3万元建设费,并特别提出建设费使用范围涵盖支持主持人外出交流学习和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就是想切实在经费、专业支持、荣誉、发展机会等各方面给予校长工作室特别是主持人更大帮助。

(三)进一步宣传工作室培养模式及成果

积极推进优秀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通过工作室培养造就一批本土教育家,领导一支骨干校长队伍,推动区域内学校一体化发展,凝练一整套地域性办学治校经验,使校长、园长工作室成为推进广东教育均衡发展的载体和助推器。还要通过成果的专业表达和展示推广应用到全省乃至全国,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做更大贡献。▲

图1 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遴选过程及重点的逻辑图

猜你喜欢
广东省主持人校长
主持人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