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设置
——清华附小“1+X课程”设置特点探析

2015-05-29 06:02汤卫红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表清华板块

汤卫红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 100084)

学生是完整的人,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就必须从人的完整性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基于此进行适合的教育。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过分强调分科课程的实施,就容易造成门类繁多,学科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内容重复,知识碎片化,缺少统整,难以形成结构;容易导致学生负担较重,孤立地、割裂地看问题,甚至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缺乏等问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基于我校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打破原有分科课程间的壁垒,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整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体系。“1”指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两者相辅相成,融合共生,动态平衡,共同促进学生的整体、多元发展。随着“1+X课程”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统摄课程结构、决定课程走向的课程表也逐渐成熟。从中可以窥见着眼于学生完整性、个性化发展的育人理念。

清华附小是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拥有自主排课权。各板块的课程设置总体上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比例,但在弹性范围内,在课时比例、课时长短、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上充分体现本校化、科学化、人本化的特色。我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比例重构:“1”和“X”趋向黄金比例

我校从培养完整的人的高度出发,基于清华文化、附小儿童,用整合的思维进行校本化设计,使国家课程成为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为“1”的“本校课程”。我们将10多门国家课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每门课程的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整合为五大板块: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五大板块的划分并不否定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而是依据学科属性的相似性进行优化整合,在五大板块整合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了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X”课程中,学校个性课程包括:主题阅读、清华少儿数学、视听英语、书法、足球、戏剧、DI课程、3C课程等;学生个性课程包括:体育自主选修、艺术自主选修、创新与实践以及一些自创课程。

“1+X课程”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基础。“1+X课程”中的“1”与“X”的比例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与个性发展差异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并追求“0.618”的黄金分割比值,实现大写的完整的“一”(参见表1)。这样的课程设置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情境,以主题统整课程内容,还原事物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状态,使原来学科本位的多个知识纵横联系,聚合裂变,形成强大的核力量,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世界、整体考察、系统思考、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这样的比例结构既保证了校本化的国家课程的高效实施,又充分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二、时空重组:基于跨界整合的需要

(一)课时长短更符合身心节律

整合后多元化的课程内容需要不同的课时安排,我校的课时安排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分为4种课时,每天的安排长短结合、张弛有度、符合身心节律。“小课时”35分钟,主要用于整合后的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大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综合性课程,便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探究过程的充分展开;“微课时”10或15分钟,用于晨诵、习字等,每日坚持,形成习惯;“组合课时”90分钟,用于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二)板块内与板块间课时因需组合

在某一门课程内部,我们尝试取消细化的二级课程划分,给教师空间,促进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和自主化。以语文为例,我们不再划分为阅读、口语、作文、写字等,而是要求在一节大课里将听、说、读、写、练等融为一体。口语交际、演讲辩论、经典诵读、儿童写作、阅读交流等均融入同一体系下展开课程实施。

为了推进相邻课程间的深度融合,我们努力将同一板块的课程整体打包。如“语言与人文”板块中语文与英语的连排,“数学与科技”板块中数学与科学的连排,以及“语言与人文”板块中主题阅读与戏剧整合到一节课中,“数学与科技”板块中DI与3C整合到一节课中。

我们还为看似不相关的课程整合提供时空。以课表中的数学与艺术为例,该班由一位教师兼任这两门课程,我们将这两门课程的课时也组合到一起,追求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横向组合

课时上的组合打包,超越学科边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实现,为课程整体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我们尝试着将板块内的学科教师整合,比如语文、英语由一位教师任教。教师在中英文比较阅读,中英文表达习惯,中英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生等方面都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任课教师的整合给教师自主进行课时安排、内容整合、策略选择、课程实施更多自由创生的空间。

而表1中数学与艺术的课时打包也创造出奇迹。教师以主题统整、互为载体,创造出“用艺术表达对数学的理解,用数学点亮艺术的创作”的超越式融合。

三、特色优先:彰显学校的课程品牌

清华附小有三大特色课程:书香阅读、健康体育和实践创新。我们在这三大特色课程安排上,无论是时长、顺序和内容都凸显出清华附小独特性。

表1

我们认为,母语教育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母语教育的课程除比重最大外,我们更是将每天的第一节大课固化为语言与人文课。“语文主题教学”是清华附小的重要标识,而对戏剧我们更认为是“儿童的第二重生活”。我们在“X”课程中安排出一节大课。口语交际、演讲辩论、国学经典、儿童写作、主题阅读、校园戏剧等均融入同一体系下展开课程实施,为“办一所全国最宜读的书香校园”奠定了课程基础。

清华附小把“健康、阳光、乐学”作为育人目标,其中“健康”这一核心要素被放在了首位。我们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三个一”是指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和一次晨练微课堂。我们根据学生的身体运动节律,合理安排大小课时,健康锻炼。体育基础课时为35分钟,体育自选项目课时为60分钟,每天的健康大课间为45分钟,每天的晨练微课堂从入校至7:50,约15—30分钟。除了课时上高于国家标准,内容的安排上更是包含了足球课、体育自主选修课。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清华少年,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创新课程。间周一次的创新实践课安排的是90分钟的组合课时,以保证探索创新、外出游学、调查访问等的需要。这一课程主要由创新实践课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组成。除此之外,我们还安排了每周60分钟的头脑创新思维(DI)或3C课程(Care,Connection,Creation),力求基于专题,将生活、实践、创新等无痕融合。

如果说前述板块内、板块间的整合还是从学科出发,每月一次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完全从儿童出发的。基于儿童的发展需求,我们融多领域于一体,实现跨领域的深度整合,注重体验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提供更为广阔的生命舒展平台。通过综合的主题设计,让学生走出小学、走进大学、走进社区、走向大自然,实施“游学课程”。再比如入学阶段的“开学课程”,高年段的“衔接课程”,毕业阶段的“毕业课程”都很好地将文化认同、习惯养成、心理调适、人际交往、价值引领、学法变革、仪式洗礼等融为一体。融阅读、艺术、体育、考察、走访、创造于一体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校本特色课程必将成为不可复制的附小印记。

四、选课走班:打造适合个体的教育

儿童是丰富的、充满个性的,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可能。落实“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理念,就是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这也是“X课程”的应有之义。儿童的兴趣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学校创造条件在各个板块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努力实现学生对“鱼”和“熊掌”的兼得。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二节的大课时和周五下午的组合课时安排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周一至周五分别涉及五大板块。每个学生在每个领域都可以选择一项个性化课程。为满足各年级学生对各项目的选择需求,举全校之力,引校外资源,采取“年级联动授课制”,所有校内外本领域教师同一年级同一时间、不同年级错开时间进行课程实施,保障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享有所喜爱项目的最优师资,又便于教师分级、分层次开展教学。教师的全学段流动和同一时间集聚,全校学生的“选课走班”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主选修课程中每个板块中的众多小项目定期轮换,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计划并安排自己的选修项目,并可以根据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主选修的各项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整体联动。如在戏剧月中围绕戏剧开设主题课程,既提升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又服务于统一的主题内容。更重要的是各项目的学生之间能相互协作,换位体验。学生完全可以在多个项目之间“走穴”,打通了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的关节,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使艺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综合的艺术修养。课程实施中,师生还不断引进和创生出许多新项目,并随季节的变化不断调整,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水木秀场、名生讲堂、水木TV、校园吉尼斯及众多儿童自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主、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清华附小的课程设置并非“一张课表定一年”,而是坚持“大课程”的理念,依托地缘、物缘、人缘的优势,尊重附小儿童特殊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质,敏锐捕捉具有时效性、地域性、校本化的教育资源,融合为“X课程”,充分体现“生长课程”的理念,舒展儿童灵性,拓展课程深度和宽度。课表中有很多滑动的板块,体现了课程选择的灵活性、阶段性、时效性和体验性。每个班级每月的课表都有变化。一张班级课表中又派生出多个不同时段、不同领域的微型课表。这些措施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让课程适合每一个儿童。▲

猜你喜欢
课表清华板块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如果我是校长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