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逆向思维”教学法对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作用

2015-05-30 02:43许琳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护理学逆向

文/许琳

1.前言

我国目前大多数机构在医学教育方面,始终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按照既定的病理形成和治理过程,从疾病概念特征到起因分析,再从临床反应到护理方案的编制和实施,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根本无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医学整体技能的创新和水平提升。为了适应现代化医学的形势,更好的服务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学校及医学教育主管机构应在医学教学模式上实施大胆的改革,即从患者开始,到临床反应,再到病理诱发过程和原因分析,进行“逆向思维”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实施。

2.实验分析

2.1 实验对象和方法

实验组:我校2013级护理学60名学生,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对照组:我校2012级护理学60名学生,运用传统教学法。两组40名女生,20名男生,年龄18-20岁,其它方面均无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5),具备可比性。

实验组根据逆向思维教学法的特点和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而对照组采用课堂理论授课进行讲解。

2.2 教学评价及反馈

编制题量和难易度基本相同的两套试卷,对实施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测试。通过测试结果体现和反应不同教学方式的促成的结果。主要测评依据有以下三个指标,即,两组学生群对同一病理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研究“逆向教学”组学生对该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分析实验组成员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自主分析研究解决方式能力。

2.3 实验结果分析

表1 逆向思维教学法满意度调查结果

表2 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和案例分析题成绩比较

从实验结果来看,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的实验组在考试成绩上明显要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此外,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有促进作用、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助于记忆、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使用逆向思维教学法等方面来看,逆向思维法获得的支持率也更高,因此,总体来看,逆向思维法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更收学生的青睐。

3.“逆向思维”教学法对教学的作用

3.1 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验证明,“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发展和解决病理的能力。以分析和阐述“念珠菌性阴道炎”这一病理特征时,老师就首先给出了一个实际案例,即某一位近四十岁的妇人,临床表现主要是外阴瘙痒,且在贴身内衣上多有异物装的白带附着。老师通过案例的解剖分析,促使他们思维的开拓性思索。什么样的人群会诱发这种病理特征?它会不会引发其他副作用的病状?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方面,预防这种病理的发生?通过这种递进层落的激发式思考,会有效促使学生自主解决实际困难。

3.2 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由于实施了“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全面正确的掌握病理成因及可能诱发的其他病状。因此,在实际临床护理中,护士能够根据复杂多变的病状表现,施加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提供适宜准确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3.3 活跃课堂氛围

相对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学生只充当了“看客”的角色,而尤其对于妇科护理学来说,其专业性比较突出,绝不是简单的口述论教就能实现达到解决病症的目的。而采用“逆向教学”模式,再配合实际场景的案例教学,使它们从学生完成了“护理生”的角色转变,让她们通过亲手操作和实验案例,真正掌握基本技能和病理特征。教授形式的丰富多彩化,使医学教学显得灵活有趣,也提高了师生的交流互动性。

4.展望

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提前要做好充分的课程安排,教师所选的案例要符合实际,但是不能超出学生么目前的知识水平。要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要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作用。比如在讲解“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护理”时,先给出学生“38岁已婚女患者,主诉外阴瘙痒、内裤上有豆腐渣样白带,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例,教师事先要了解这一病例的具体情况,并尝试多角度扩展知识,同时配合相关图片和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而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5.总结

综上所述,逆向思维教学方式在现代护理教学开展中发挥了有效的促进效能。它在大力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的同时,也实现学生自主动手解决临床问题的目的。而实施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结构,也有效促进了我国医学技能水平的提升。但它在具体实施中,它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护理学逆向
逆向而行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