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之父”卡尔·杰拉西

2015-05-30 10:48山宗
齐鲁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桑格避孕药

山宗

近日,美国化学家卡尔·杰拉西的去世,让人们的目光重新落到几乎每对情侣都曾碰触过的药物上——避孕药。由于曾参与研发避孕药的关键成分之一——炔诺酮,杰拉西被称为“避孕药之父”。

避孕药被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让女性摆脱因没有有效避孕措施而导致的无计划生育的同时,也让女性获得极大地自由和解放。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道德的误解和伦理的争议。避孕药,带来的不仅仅是避孕。

一粒小药丸引发的道德革命

就像阿姆斯特朗与月球的名字紧紧相连一样,卡尔·杰拉西的名字总是和口服避孕药相连。

杰拉西是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在墨西哥城领导一个研究团队,于1951年合成了炔诺酮,这成为现代口服避孕药的关键成分。杰拉西当时28岁,他并未意识到这会对他自己、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何等巨大的改变。

1960年,尽管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还是批准了口服避孕药的上市申请。杰拉西在1969年递交了一篇公共政策文章,阐述美国避孕研究的全球意义。1970年,他又发表一篇文章,阐述男性避孕药的可行性。

他写道:“这两篇公共政策文章背后的想法让我相信,在塑造人类计划生育的未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将是政治,而非科学。”

自从避孕药诞生那天起,其受到的争论便从未停止,一些改革者甚至把避孕药当成政治武器:控制流浪人口的数量、减少战争、饥荒和政治不稳定的风险,以免出现大的社会波动;还有一些人希望避孕药能降低堕胎率。

抛开政治上的意义不论,避孕药的诞生确实为成千上万的妇女们提供了有效、方便的避孕方法,她们也由此获得解放。但反对者却一直将其视为社会混乱变迁的催化剂。1966年,《美国新闻》在报道中指出:“避孕药真的很有效而又不会造成性滥交吗?加州出现换妻丑闻;在长岛郊区,一些女警察却变成妓女赚钱,有些甚至还争取到丈夫的同意。”

类似于这样的社会变革,并不仅仅是由避孕药引起,而是有其很深的社会因素。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的婚前性行为就已经开始增多,海明威的那句名言恰好可以佐證:“所谓道德的,就是事后你觉得好的;所谓不道德的,就是事后你觉得不好的。”1964年,美国《时代》杂志在“性欲可以让你变得更加自由”的基础上,提出“第二次性革命”的概念,思想开放者重新定义新时代的道德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避孕药的诞生只能说是社会潮流的产物,而不是它引领了这种潮流。更何况,避孕药在上世纪诞生时刻起,就专门提供给那些已婚妇女。按法律规定,未婚女人是不能买到避孕药的。在大学,除非能提供即将结婚的证明,否则避孕药也不会随意出售。

在随后的几年中,避孕药引发革命的呼声此起彼伏。但一个真正社会变革的出现,需要某个时机的来临。《承诺的历史,危险与解放》一书的作者泰勒·梅提道:“如果时机未到,充其量那只是避孕潮,而不是性革命。尽管避孕药已经诞生,但真正的性革命却从未到来,直到女权主义的兴起。”

当女性开始脱下围裙

如果说避孕药早期对私人行为的影响难以衡量,那么其在公众生活中闪光点的角色很快变得明晰。

当耶鲁医学院的巴克斯顿博士和康涅狄格计划生育联盟领袖格里斯沃尔德合伙开了一家避孕诊所时,他们很快就被逮捕,节育依然是这个国家的禁忌。这个案子一度引起全美关注,还闹上最高法院。1965年,诉讼终于有了进展,法官根据《权利与自由法案》裁定,推翻只有已婚夫妇才能服用避孕药的规定。

那时,避孕药几乎成为最流行的节育形式,有650万女性服用。当然,也有一些人为出现头昏眼花、反胃等副作用而烦恼,但事实上,当一个女人可以控制怀孕的时候,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她的控制下,避孕革命最大的进步在于加速女性个人角色的转变。

在避孕药普及的1970年到1975年,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从23岁推迟到了25.5岁。与此同时,女性因婚姻而辍学变得更为少见,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成倍增加。更多的女性开始关注生活和工作。1967年,一位23岁的印第安纳教师对《时代》杂志说:“结婚时,我还是一名学生,我们得买房子,得继续生活。是避孕药的帮助,才让我们不用担心发生意外,才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与此同时,雇主们也希望雇用更多女性员工。1966年,美国失业率为3.8%,几乎雇用不到男性员工,而这一年成年妇女的工作人数上涨了10%,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雇用女性职员。而在避孕药出现之前,这样的情形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避孕药带来了机遇,女权主义者开始争取扩大妇女权利的斗争。1972年,教育歧视结束,法学院和医学院为妇女敞开大门。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戈尔丁认为,是避孕药的出现让学校开始放心接纳女学生而不用担心她们过早怀孕。在1970年到1980年间,法学院女生数量从4%升至36%,商学院女生数量则从4%升至28%。“很多人认为避孕药与转变无关。在他们的观点中,推动教育变革的是女权运动。”戈尔丁说。但她的研究表明,不同州内允许避孕药进入校园的时间与当地女性取得进步的时间存在关联。

英国女权作家菲利浦说,毫无疑问避孕药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她说,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孕药的出现使得妇女在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人。她的上一辈人总是担心如果她们有性生活的话,就会怀孕,而一旦有了小孩就要呆在家里照顾小孩,不能工作。因此,避孕药的社会影响要比它对性行为的影响更重要。

被桑格们改变的人类节育史:半个世纪的避孕药之争

只要世界上还有人愿意生小孩,那么就一定有人不想要孩子。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了对避孕药的探索:他们将石榴籽磨成粉,用蜡包起来,做成一个小丸塞进子宫里;大哲亚里士多德提到用薄荷类植物来杀精避孕;意大利探险家卡萨诺瓦则曾试图把半只柠檬皮掏空后用作原始的子宫帽。18世纪中期,英格兰国王查尔斯二世为了限制自己私生子的数量,把羊肠当作避孕套……

“在结婚人群中,避孕药从来就不曾与繁育和性交脱离过。”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克劳迪亚·戈尔丁认为。但进入现代社会,避孕遇到宗教势力的一致反对:

如果不是以生孩子为目的,那么性交甚至婚姻都是不道德的。在19世纪,有关如何避孕的信息被等同于淫秽色情看待。1873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禁止节育“淫秽”信息的出现。所以,女性们如果想知道如何减少孩子的出生数量,渠道少之又少。

然而,這一切都伴随着一个女人的出现而改变。玛格丽特·桑格187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康宁镇一个宗教家庭。她的母亲历经18次怀孕,生下11个孩子,终于在50岁时去世。那时,桑格站在母亲的棺材前,对父亲说:“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妈妈的死是因为她为你生了太多孩子。”

母亲去世后,桑格参加了纽约州一家医院的护士培训课,彼时的她抱着研制出一个能让女人避免无休止生育的“神奇药丸”。

1951年,桑格与平卡斯相遇,后者因用器皿培养了兔胚,誉为体外受精的先驱。在桑格的说服下,平卡斯和哈佛大学妇科专家约翰·罗克博士开始共同秘密研究怀孕和避孕,在1956年他们将试验地点选择在了波多黎各,那里的众多妇女因为过度生育而绝望。

四年后的5月9日,美国法律终于做出让步,FDA批准避孕药的主要成分异炔诺酮上市销售,这也宣告着口服避孕药正式开始临床应用。当时的FDA专员约翰·哈维还曾如此感叹:“批准避孕药应用,是出于安全性考虑,而与我们自己的道德取向无关。”

到现在,口服避孕药已经诞生55年,这期间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女权运动的进步。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避孕药的认识却又走进新的误区。美国预防青少年意外怀孕的一项研究发现,63%的青年男女对避孕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40%的黑人和拉美裔美国人认为,政府推广使用避孕药只是想让少数民族少生孩子,让其在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那些50多年来一直奋斗于避孕运动前线的先驱,对现在年轻人想当然看待避孕的行为颇为气愤。但女权主义者格洛丽亚·泰纳姆却主张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我不祈望年轻人时时刻刻都在说‘谢谢你们的努力和支持。我的意思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要女性心存感激,她们的忘却才能推动我们继续前进做更多事情,而感激从来都不会激励任何人。”

过去半个世纪关于避孕药的争论已经明晰地表明:科学本身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尤其是在那些涉及人与人关系的社会层面。

猜你喜欢
桑格避孕药
(21)新航线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停服避孕药后,多久可以要宝宝
人工流产术后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