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

2015-05-30 14:59王志静于睿
中国市场 2015年52期
关键词:中医院校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王志静 于睿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某中医院校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高校应丰富就业指导内涵、开展阶段性和差异化的就业指导。

[关键词]就业心理;就业指导;中医院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156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高速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初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中医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资料,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1研究方法

11被试

向某中医院校应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3份,问卷有效率9325%。调查样本年龄为2314±1234岁,男生134人,女生239人。

12工具

采用自编的就业心理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问卷根据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编制,根据试测反馈和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内容涉及就业意向、就业认识、就业指导。题型为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

13统计方法

对调查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就业意向

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为:工作地点(6649%)、薪资福利(6595%)、发展机会(5764%)、单位类型(3861%)。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发展机会多(4558%)和离家乡近(4504%)的工作地点。期望薪酬平均为381126元。首选就业单位为医疗卫生单位(5282%),其次是行政机关(1394%)、国有企业(965%)、学校(670%)、科研设计单位(643%)等。可以看出大学生最中意的都是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的单位。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比较高。

就业时,4397%的同学主要考虑父母的意见,4075%以自己的看法为主。可见,父母意见对子女就业意向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创业,7534%的同学打算等工作后积累经验和资源再考虑创业,1019 %选择找不到工作再考虑创业,1046%不打算创业,402%坚定的创业、不打算找工作。

对于考研,5550%的同学打算等工作之后,视情况再考虑是否考研,3164%不打算考研,858%坚定的考研不找工作,429%打算找不到工作再考虑考研。

22就业认识

4316%的大学生认为今年的就业形势一般,3298%认为形势不太好,1394%认为很不好,只有992%认为比较好。

在影响就业的因素中,大学生认为最有影响的三个方面主要是:个人能力(8123%)、市场需求(4799%)、社会关系(4745%)。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求职中最为困扰的三个问题是缺乏实践经验(7158%)、个人能力不足(5603%)和缺乏社会关系(4209%)。

大学生开始为就业做准备的时间比较晚,仅有885%的大学生在入学的头两年内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绝大多数学生(8740%)是在大学阶段的中后期才开始为就业做准备。甚至还有375%的学生表示从未对就业做过准备。

23就业指导

大学生获得就业指导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学校(4906%),同时也表现出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比如自己摸索(3359%)、向亲友咨询(1394%)、向人才市场咨询(1314%)等。

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平均打分为37分(从很不满意到非常满意采用1~5分五点计分)。不同学院间表现出了评分差异,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满意,而非医药类专业学生则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打分相对较低。进一步的访谈表明,中医药院校在举办招聘会、发布就业信息上主要面向的是中医药类学生,而给非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提供的就业、招聘信息相对较少。

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大学生希望获得求职技巧指导和培训(5764%)、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5389%)、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4075%)、自我认识和定位(3941%)、就业信息(3914%)、就业体验(2654%)、专业出路(2520%)、就业心理指导(1475%)。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就业指导需求的多样化。

3对策建议

根据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的结果,本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31丰富就业指导内涵

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学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质量,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发布就业信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机会、组织就业体验活动等,在尽量贴近真实场景的演练中,锻炼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学校要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而且在联系用人单位时,不能只是简单的了解其岗位需求人数,而应该深入了解就业单位对岗位的胜任要求,包括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如英语、沟通能力、文字表达等),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低年级学生,使学生能根据岗位胜任要求,有的放矢早做就业准备,针对性地提升相应能力。同时,还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对聘任学生的反馈,学校可以从中发现育人和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

大学生在求职时常常會因为就业压力、应聘失败而产生焦虑、悲观、急躁等心理状况,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学习、生活、工作和就业。如因为焦虑而在重要面试中发挥失常。同时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在就业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可以积极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采用讲座、团体或个体咨询、宣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减压放松,正视挫折和失败,调节好心理状态。

32开展阶段性就业指导

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从入学就开始进行,采取阶段化形式,使就业指导全程贯穿于大学学习期间。

大学初期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出口,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

大学中期阶段,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拟定就业目标,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开展就业体验,如模拟招聘会。

大学后期阶段也就是学生临近毕业时,进行求职技巧指导和培训、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33开展差异化就业指导

目前很多院校在就业指导上模式单一,不同专业、不同学生采用同样的就业指导模式,忽略了专业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首先不同专业的就业出口不一样,市场也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岗位胜任要求。比如营销专业的就业出口主要是销售岗位,而中医专业的就业单位则主要是医院,要胜任销售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要胜任医生的工作则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不同的学院、专业,就业指导上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其次,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生,在就业目标上也会不一致,同样是学中医专业,可能有的学生想成为医生,有的则想成为管理人员。

因此,开展差异化的就业指导是有必要的。学校在就业指导课程上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的不同,自行选择学习专题。在就业实践上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创业讲座、考研讲座、模拟招聘、专业技能竞赛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活动积累相应的经验,锻炼能力。

参考文献:

[1]温萍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2]王雪峰,季颖浅析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中医院校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中医院校研究生外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医院校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