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墨写意精神的践行者

2015-05-30 10:48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优秀作品人物画水墨

杨子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佳木斯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从艺经历

2002年至今任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8-1992.7月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插班进修一年。

2008.9-2009.7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胡伟工作室(材料技法),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作品

2014年作品《五月阳光之一》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种)

2014年作品《在路上》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画种)

2009年作品《阳光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4年作品《田园重构》系列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浙江美术馆收藏)。

(以上作品入选每5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美展,连续3次入选。今年这一届是12届全国美展,有两件作品入选,涉及两个画种:中国画和综合材料绘画。这个过程持续了15年。全国美展由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09年作品《花样年华》获2009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只设优秀作品奖一种奖项)。

2011年作品《初夏》获2011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只设优秀作品奖一种奖项)。

2012年作品《初夏之二》获中国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只设优秀作品奖一种奖项)。

2012年作品《百合》入选2012年全国中国画展。

(这是年度单画种国家级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4年中3次获奖,4次入选)

2011年作品《阳光下》入选建党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此展览为中宣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多画种参选全国大型展览)

2011年作品《革命军》入选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综合绘画美术作品大展。

2011年作品《少年》入选第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1993年作品《秋实》入选全国首届民族风情中国画大展。

2004年作品《窗外》获“鲁艺杯”全国师范院校教师美术作品图片展学术奖。

2010年作品《夏日芳香》入选 “黑龙江省书画精品香港展”。

2011年作品《百合记忆》获火热时代、多彩龙江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优秀奖。

并有多件作品获黑龙江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美展、第十二届美展银奖;作品《田园重构之三》、《那时花开》获黑龙江省2004、2009年“群星奖”金奖。

艺术主张

创作涉及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主张“和而不同、有容乃大、与时俱进”,提倡现代水墨写意精神。

古今中外的艺术均可作为参考借鉴之对象,此为“和”;从个人的文化经验出发,进行各种艺术形式探索即为“容”;对艺术时代性的思考以及对于新文化现象和理念的关注与思辨或为“进”。

艺术特色

植根于水墨传统、关注当下生活体验,追求学术性、现代性。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家序列中杨子勋是一个有自己清晰面目的画家。

中国的水墨人物画传统悠久而深厚,基于表现人的生活的特点,于古于今都是绘画艺术关注的核心与焦点。人物画的创作在艺术观念、笔墨传统与造型,关注现实与艺术家个人的精神气质等问题上集中显现了20世纪以来中西绘画观念的融合与抵牾,水墨人物画由于其使用的水墨材料的民族文化符号的特点与表现人的生活的特性,可视为代表了当代绘画的核心问题。传统与创新是任何一个水墨人物画家必须面对的课题。水墨人物画家的创新各有其法,杨子勋水墨人物画的面目就在于是深厚传统根基中的新风。植根于水墨传统、关注当下生活体验,学术性、现代性的追求。

杨子勋水墨人物画对水性与笔性的发挥成就了其清、新、雅、润的画面特征,这应是出于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水性与笔性的精熟运用完成了传统水墨写意精神与现代写实造型的个性化结合,材料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样式,我们看到生宣纸上水墨淋漓的写意效果和富有肌理感的没骨技法的精妙结合。传统的笔墨意趣与浙派人物画的笔精墨妙、文人画优雅浑厚的人文内涵,以及当下生活中代表了生命美好的少男少女在这里呈现了不露痕迹的融合:传统在、文人在、当下在,杨子勋的笔下是一个现实的美世界。

画面中呈现的光、形、色的结合既是画家的西式造型修养的表现,更应说是一种艺术视野和胸怀。艺术发展到21世纪,各种技法、种类、材料、观念异常丰富,固守和选择都是一种态度。杨子勋画面当中的光、形、色的交响既是形与笔的缠绵更是色与墨的对撞。清新、明丽的色调当中,突出了墨的统御作用也因此成就了浑厚的传统意蕴之美。墨气与色彩就这样顺理成章不在成为一对矛盾。和谐与中国式的意蕴之美。

无论是水性与笔性的发挥、材料的跨界、写意与没骨技法的融合还是光、形、色的现代表达,这一切的结合切入点凝结于写生。写生是杨子勋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起始,也是各种艺术追求结合的渠道,还是最终艺术效果呈现的手段。这种写生是一种审慎的选择:它超越了对物象的记录,超越了某一种技法对物象的表达。艺术家选择了通过写生把自己交给表现对象,在主观表达与客观对象当中忘我、忘物,选取的是二者的交互。在写生中从表现对象中寻找自己应有的表现手段与最终效果:所谓“神遇而迹化”。

杨子勋的创作是“遇”的境界。传统的厚重、先贤与同道的给予、表现对象的特征与内涵、自己的态度与坚持是神与迹不虚此行的幸会。形诸于笔墨,是表达也是分享,分享锋利的感觉在滞重而杂乱的日常生活中切割、描画出的敏感的痕迹:日益被忙乱与喧嚣抹脏了的美的痕迹。

艺术家是发现者也应是引领者。

猜你喜欢
优秀作品人物画水墨
优秀作品展示
水墨
风景月赛优秀作品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
优秀作品展示
2015《垂钓》十大优秀作品隆重揭晓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