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平版画的发展趋势

2015-05-30 19:52胡新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印刷

摘 要: 在版画范畴中,一般有凸、凹、平、孔等几种印刷原理。其中平版是利用“水、油相斥”的原理来达到印刷上油墨的目的,并没有在版上制造凹凸或孔洞,以油性的材料绘制图样并制作,再通过化学颜料将油性水性的部分处理分离,滚上油墨,轻压印机压滚后印刷而成。平版画主要是指石版画,其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 19世纪中叶石印术传入中国,并只用以代替木刻。然而,任何一类版画画种都诞生于工业印刷技术,印刷材料是版种存在的根本条件,石版画随着石版印刷这一印刷手段的淘汰造成的材料短缺而日渐式微,以PS版为制版材料的金属平版画逐渐取代传统石版画将是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平版画;印刷;版画画种

一、中国现代平版画的艺术环境与特征

中国的平版画始终作为印刷品存在,它并不是随着石版印刷术的传入而发展起来的,而是随着石版印刷技术的提高,人们将复制性绘画的技艺水平加以升华,在没有众多艺术家参与的前提下,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然而,它的萌芽时期始终没有形成其独立的艺术特色。在中国现代石版画艺术领域中,存在着石版画创作从业人员的递减、历届版画展的获奖作品质量与人员的递减、作品拍卖没有木板画好而且数量多等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国现代石版画的从业人数在减少,后备人才缺乏,面向大众的普及力度不够,缺乏专业影响力。石版画创作的硬件设施和创作人员水平的高低限制了石版画作品的质量,这些现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石版画艺术的发展。

石版画是一种不同于版画其他版种的艺术形式,石版画的制版与纸上绘画比较相似,可以说它是一种十分具有表现力的绘画形式。石版画家在制版的过程中,时刻将创造力和自由发挥的想象能力贯彻始终。这种形式下完成的画面与手绘作品是非常相似的,比较适合各种题材和不同尺寸的画面。比如招贴,插画等,都可以用石版画灵活可控的肌理效果来进行制作,所以说石版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是非常丰富的。单纯从石版画艺术本体建设而言,消化外来技艺,强化语言的个性特征,拓展其表现力是首要的,其建设性地以乡土文化的基本题材融入象征性、哲理性思考,沿着现实主义的思想模式,把传统的写实石版画表现方式发挥到新的高度,在绘画表现和造型上的探索使这一类石版画对主题的表达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在国际文化交流大背景下,多种艺术思潮并存,石版画创作借助于西方异域的资源开发本土资源,融合多种表现方式为一体,突破了以往的视觉思维方式,展示了多种不同面貌。在石版画描绘的具体详实特点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主义各派的表现手法,重构空间和形象,使石版画强化了视觉的冲击力和鲜活的个性。石版画的制作可以使用简单的线条进行平涂,也可以通过油性蜡笔进行绘制,形成一种浑厚的素描感觉,同时又能够将那些极其精细的图案纹样表现出来。石板材料的肌理感以及水迹效果的丰富样式是别的版画形式很难达到的,套色石版画家将通过非常自由的色彩视觉感进行艺术创作,运用柔和的色调感,纤秀的线条,通过厚重的笔触和色彩的强烈对比,得到个性特征非常丰富的石版画作品。

二、中国现代平版画艺术的成熟发展

中国的平版画由实用性复制到自身的确立过程,与欧美石版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不尽相同,但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画坛对这一“泊来品”的接受、利用、发挥都有特定的形式轨迹。在各有识之士着手石版画的进步时,首先是社会文化背景导致的对石版艺术的生疏而为之淡漠,西画传入中国本就时间短暂,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下,石版画更是很少为人所知晓。如果说木版画通过长效发展已具备普遍的影响力,石版画还未曾有这样的发展过程,因而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如果在木版与石版之间选择,大多数会首选前者。另外,在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下,形成艺术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不会有像样的面向社会的石版画创作条件和运转机制,由此还连带了专用于石印的画材、印材的专门生产,对技术条件而言,与其说是发展,不如说是救治。诸多方面的制约使石版画的研究创作寸步难行。不管怎样,石版画毕竟起步了,呈现出了与欧美等地区不同的发展态势,基本上以美术院校的教育和教学为依托开拓前进。学院教学工作室的设立是版画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这就避免了经济条件上的负担,作为专业的一门课程,也回避了人们在画种上的热情或冷漠。院校师生的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石版画创作的发展,学院中不仅产生了创作力量的中坚,通过教育和培养还造就了一批批高素养、能力强的石版画创作艺术工作者。

三、中国现代平版画艺术的价值体现

艺术的存在是为了让大众接受,单一的艺术如同品种不全的商品让人没有挑选的余地和兴趣。平版画艺术让人接受的理由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有雅的一面,也要有俗的一面。当雅与俗的轴距被越拉越长,平版画的道路才会越走越远,也就越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平版画才能在广大的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艺术才能做到服务于社会。在当代艺术中,绘画已经突破了以往艺术的局限性,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艺术的开放性,不为特定的材料所限制,为当代艺术家自由选用绘画媒介铺平了道路,通过随机性的材料运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此带来的画面效果,不仅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新的经历体验,而且为艺术的对象提供了新的审美趣味,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平版画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四、中国现代平版画艺术发展的思考

当今石版艺术已趋于成熟,广义上来讲,平版画创作已融入当今中国文化,乃至国际艺术的主流文化之中。在中国现代,有很多著名的平版画家,他们为中国现代平版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些艺术家们的努力推动下,平版画艺术才有今天的发展,所以说任何艺术都离不开人类的创造。然而,随着艺术市场的不断壮大,平版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也必须要求“变”,这种变依靠的是人自身的转变,这需要掌握一定的创作规律。

众所周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和材料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对于平版画而言,传统的石版印刷技术早已被印刷工业淘汰掉。它所使用的制版材料、印刷的技术也将变得更为匮乏,重要的是,石版画所用的材料资源基本处于一个枯竭的状态,更为困难的是,这种材料没有办法进行补充,因为其成本限制,在中国基本无法进行规模化开采,然而石版画制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板材的研磨,在这个循环使用的过程中石板材料将逐渐磨损,在打磨变薄的过程中,就会导致石材的强度变弱,终将承受被印刷使用的机器压断的后果。石材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寿命耗尽,而石版画艺术也就随之逐渐消亡。任何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作为从印刷工业中脱身而出的石版画艺术,便将其目光投向印刷行业。在现代印刷行业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由石印术发展而来的现代胶印,普遍使用PS版,即预涂感光金属板。PS版技术在我国美术高校中已经开始进行教学研究,1995年南京艺术学院最早开始使用PS版进行教学上的创作研究,2005年湖北美术学院也在经过多年技术研究后建立了独立的平版画实验室,在各大美术高校和全国各类版画展览中,用这新技术制作的版画也逐渐增多。此种利用PS版的平版画艺术,我们称其为金属平版画。

PS版具有感光制版的便利功能,这种功能相比传统的石版画是它的一大优势,传统石版画绘制手稿以后,需要再重复,将手稿反向绘制到石材表面进行印刷,回收版材后,如需再次印制,那就需要重新画一次,而这时,一旦石版稍有破损就无法使用了。但PS版感光制版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只要在透明基片上绘画,就能晒出正向的画面,并且只要保持好画稿的完整性,将来如有需要,只需重复感光制版过程就可以简便地完成。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照相制版直接用现成的图片来创作,再有也可以使用电脑进行出图辅助制作,或直接用绘笔在PS版上进行绘制,最后可以晒版印制。在众多方法中,只要是不透光材料,就可以进行曝光操作试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是传统石版画能完成的效果, PS版几乎都可以完成。不仅如此,PS版还有很多优点,其成本低,尺寸可以随意控制,操作轻便,创作效率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艺术品逐渐走上了一条以拍卖或其他形式体现其艺术价值的道路。平版画也离不开这种方式,通过这种形式与社会接触,面向社会,并不局限于平版画自己圈子里,通过平版画展览的单一形式而面向受众群体,使平版画真正走进艺术的大市场中去。我们发现,现代中国艺术中,从文化角度来看有一部分颠覆性的矛盾存在这,尤其是在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中,这种矛盾体现得尤为突出。这种矛盾通过时代发展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然而,在艺术的发展中,只有对人的关注才是艺术发展的终极所在。无论从艺术领域还是社会文明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到首位。因为人的发展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而平版画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大门类也不例外。每一个人通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作为平版画画家来说,“版”就是镜子,他们通过版来认识自己,通过版来表达自己,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观赏心灵。艺术的发展是靠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不断推动,而社会的发展带动印刷技术和材料的更新,反过来促进艺术的发展。纵观版画艺术市场,版画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法将面临变革的趋势是避免不了的,但笔者认为,作为艺术,不管技术和材料如何更新换代,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创造者,作为艺术的主体,应该去把握新的技术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将新的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优势第一时间掌握好,从而创造出更加让受众满意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张殿宇.西方版画史[M].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 周一清,杨春华.现代三版版画及技法 [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4] 黑崎 彰,张珂,杜松儒.世界版画史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胡新桥,湖北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印刷
神奇“印刷”术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绿色印刷
《出版与印刷》2016年总目次
全数字化无版印刷——印刷工业颠覆性技术
喷墨印刷助力绿色印刷
个性化定制印刷正在逐渐变得成熟
把心交给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