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版画与水墨语言的借鉴与互渗

2015-05-30 19:52舒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版画水墨

摘 要:以当代水墨画创作中巧妙利用版画元素与版画家借助水墨语言探索版画艺术民族化审美为切入点,来分析这两个画种之间借鉴与互渗的缘起和现状;并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视角,结合近现代以来艺术家的创作,分析探讨近年来版画艺术和水墨艺术在形式语言交流上,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思考两个画种之间交流与互动的新途径与新方向。

关键词:水墨;版画;中西方文化

近年来,随着当代艺术在国内的崛起,一大批有着良好中西文化背景和专业修养的职业画家开始了传统水墨语言的新探索。这些画家不再单一地只从中国传统绘画里吸收养分,而是把视野放在更为新颖的新媒介和跨专业等领域内去思考借鉴,作品从图式语言到思想表达都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随着“85美术新潮”影响洗礼不断深化,西方现代艺术发展中的思维流变和多元的美学思潮为国内艺术家开启了另一片精神空间。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成为时代的主流,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图式探究与现代思想的表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同时互联网时代标志之一新媒体艺术的流行崛起,也渐分离出一批带有观念解构、元素互渗的青年艺术家以及他们的艺术主张,传统意义下的绘画体系不断受到新观念与新形式的冲击考验。对于传统水墨、版画等绘画形式的传承和演变,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重构自己的体悟,一部分的探索表现为绘画语言的融合与互补上,例如文中所提及单纯的水墨和版画技法层面上的借鉴。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水墨作品多以造型西化、有拓印痕迹甚至借助综合媒材为主的版画概念的呈现利用。而另一类具有传统情结和创新精神的版画家也不同程度地从中国传统水墨里吸收和借鉴,以丰富版画的中国元素,并转换版画固有的形式语言和艺术概念,逐步建立自己的图式风格。他们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进行水墨语言的研究。作品既有水墨淋漓感,也体现了版画强化印痕美、综合性、观念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绘画的现代性转型。

一、传统审美体系影响下的古代木刻

(一)早期绘画艺术对木版画造型语言的启示与影响

古代中国稍早时期的绘画以线造型,对后世以线刻为主要造型语言的佛教版画影响颇为深刻。如唐懿宗咸通9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卷头插图《释迦说法图》,其造型风格明显受到魏晋之后人物画以线造型的影响,其中的人物刻画生动,衣纹线条纤细有力,颇得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的用线韵致。还有现存日本京都清凉寺的《弥勒菩萨像》《文殊骑狮图》《普贤骑象图》,则是北宋早期佛画家高文进亲自为版刻画稿的独幅版画作品,《宋朝名画评》评价其“工画道释,师曹、吴,笔力快捷,施色鲜润,为世人所服”。早期佛教版画除了造型技艺的成熟完美外,在作品的审美内涵上也愈发完善。北宋文学家、画家陈师道曾见过李公麟所画观音像印本,称赞说“世以跌坐位自在,自在在心不在相也”,说明此时的佛教版画已经开始注重心理状态的描绘与精神活动的传达,其版刻作品只言片语间便描绘出枯淡寂灭的真如佛颜,这一时期的木版画更加注重人物性格和神态的刻画,在深层的审美内涵上也受到早期中国画审美的影响。

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语言特点深刻地影响着木版画的发展。明代中叶以后,至万历年间,随着木刻业被更为广泛深入地运用,同时世俗文学、戏曲小说的流行,木版插图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现存各地的印本来看,此时的木版画在艺术面貌上已趋于成熟稳定,并且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绘画门类,主要原因是更多优秀画家和名工刻手的参与,如明末人物画家陈洪绶,其与徽派名家精心合作留下的《九歌图》《博古叶子》《水浒叶子》等,作品制作手法精致完美,深受读者喜爱。因版画传播便利等特点,陈洪绶生动有趣的人物绘画则走出书斋,让广大的民间画家与普通群众进一步了解他,促进了传统木版画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二)文人水墨与木版画由单方面的影响演化成互为所用

明中晚期,水墨写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画的一种笔墨程式。这种萌发于唐,形成于宋元时期的水墨画风,是体现文人意趣与人格物象的一种笔墨写意形态,宋元两代文人画的兴盛与发展则促进了水墨写意画的流行,也间接的引发了传统版画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水墨画审美语言的普及,其水韵墨味的特点对套色版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套色技术于此时由单双色印发展为多版彩印。万历年间制墨商家为了竞争,不惜重金聘请画家作图,刻家镌刻。印制上使用彩色印刷,以增添墨色效果。当时,《方氏墨谱》内的插图便为大画家丁云鹏所绘,黄德时、黄守信、黄伯符等刻,并使用彩色印刷,开启了套色木刻的先河。稍后的《程氏墨苑》愤起直追,则规模更大。不但有名家丁云鹏绘画,名工黄麟镌刻,内容涉猎更为广泛,其墨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西洋宗教画《圣母抱耶稣图》的翻刻。其西洋明暗素描技法对当时的木刻刀法和印墨深浅变化起到了意外的拓展作用。

明末版画更加注重水韵和墨味的表现,著名出版家胡正言,致力于版画技术的推广研究。在他主持出版的画谱里,《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采用了其发明分版分色的“饾版”技法,来表现墨色的深浅浓淡变化,为后世木版水印摹古,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支持,也开拓了中国版画技艺的新领域。康熙年间的《芥子园画传》在前朝彩色套印技法的基础之上,运用“饾版”技术相继出版《山水谱》《梅兰竹菊谱》《翎毛草虫花卉谱》,成为当时人们摹习古画技法最受欢迎的教科书,为中国画技法的传播,传统水印木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画家的介入不仅使得木刻版画在人物、山水、花鸟、翎毛草虫等题材上得到了直观的借鉴,在绘画造型和审美内涵上也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深得传统绘画的精髓,促进了中国传统木刻艺术的蓬勃发展。

二、中西文化影响下的近现代美术

(一)中西方艺术理念下的革新与转变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艺术在中国的普及与深入,中国的传统绘画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元审美观念的确立,慢慢取代了中国画审美的主导地位。油画、版画、雕塑等西方艺术形式逐渐成为时代审美的主流。西方艺术与观念的引入,致使东西方艺术理念在交融和碰撞之下并行发展,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逐渐走向国际化、现代化、个性化。这一时期的中国画承前启后,发展改良出了写实水墨、现代水墨、写意彩墨等新水墨程式。每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尝试,艺术家都赋予传统水墨与现实碰撞所产生的新理念。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黄永玉等等诸多不同传统水墨的艺术大师陆续出现。

版画家黄永玉具有“画坛鬼才”的美誉,其创作的水墨作品多体现了他本人不拘一格的审美嗜好,尤其是对传统笔墨程式进行“另类”解读和创新。如借用木刻黑与白对比的特点来突出荷花、禽鸟的形象。水墨人物造型夸张、生动,多以突出主体的特写方式来体现他对艺术形象的解读。用色受传统套色版画的影响,并结合刷子、丝瓜瓤等非传统工具,这在捕捉对象的质感上起到不同于毛笔的直观效果,具有强烈的绘画性和现代感。

(二)现代水墨与印纹肌理的有机结合

上世纪90年代是画家追求形式至上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喷涌探索时期,传统中国画的发展与变革成为艺术家共同面临的时代要题,促使艺术家从中西方绘画结合的途径中寻求灵感。这一时期的探索以学院派画家为主,这些艺术家强调材料(水墨)仅仅只是艺术家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传统文人画中的儒、释、道精神和古人借喻山水、花鸟等陈陈相因的笔墨形态已经不是画家表达的有效手段,必须加入现代绘画语言来契合自身和时代。艺术家们把水墨作为一种体现本土文化的视觉符号与现代绘画结合运用。

当代水墨画家刘子健与版画家杨劲松在水墨实验的过程中都体现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刘子健作品《时空碎片》,杨劲松作品《境景》《旧事如迹》,都以水墨造迹的同时加入印痕机理,这类综合性的元素组合,在视觉上暗合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特点,是超越传统的视觉呈现。杨劲松的《境事》系列受西方抽象观念的影响,其在综合纸媒加入现代水墨元素,作品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感。刘子健则在营造一种意向的水墨效果,画面中汇集了各种形态的水墨肌理碎片,恰如其分地对抽象艺术进行借鉴,传统印章元素被其用现代印刷的方式安置在画面的中心或边缘处,一反常规的形态,构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水墨意象风格。艺术家打破传统常规和西方绘画结合以便获取灵感逐渐成为主流。不同专业背景画家参与,画种的借鉴互渗逐渐成为水墨现代性的一大特点。

(三)水墨和版画在当代语境下的转化与升华

当代水墨产生于21世纪的后工业化社会。批评家鲁虹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面对生存状态的急剧转变以及一些新文化问题时,如人性问题、战争问题、环保问题、种族问题、性别问题等等,它一反追求‘形式至上的现代主义下现代水墨、实验水墨的游戏原则,更强调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对当下现实与文化现状的关注与批判”。2000年以后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极其活跃,当代水墨也在一片争议中受到学术界关注,当代水墨的魅力何在?除了对社会生存和自身问题的关注与批判以外,笔者发现,当代水墨注重与影像、装置、行为、观念等艺术形式结合,以表达水墨对当代世界的综合关注。

中国艺术家徐冰《天书》系列作品便把书法元素和木版印刷相结合。内容以他本人亲自创造刻制的数千个“新字体”为基础,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另一件以“9·11”废墟尘土为材料创作的作品《何处惹尘埃》,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佛学经典,以吹落的方式印迹在地面上,把佛家经典处世态度与西方观念艺术结合,以“漏”的方式巧妙且震撼地呈现在世人眼前,深刻地表达了人类个体对社会、战争、生存的理性关注。

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的画家或艺术家对视觉艺术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和探索,画种之间的借鉴和互渗,在悄无声息中成为当今艺术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创作潮流,以体现艺术家对当今世界的人文关怀和追求艺术当随时代的优秀品格。对于笔者而言,如何将自己的绘画认知回归至文化本体,又能有效地将水墨与版画、墨迹与印痕相结合以适应时代审美的需求和自我认同,探讨水墨和版画发展的更多可行性,从而有效地寻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作者简介:

舒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猜你喜欢
中西方文化版画水墨
版画作品选登
水墨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泼尽水墨是生平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西方禁忌文化比较
中西方山水画风的审美差异浅析
Culture time板块内容的思考与探索
由禁忌语探索中西文化异同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