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现状

2015-05-30 19:52姜颖张俊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云南

姜颖 张俊洋

摘 要:52个民族为云南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资源,但地理、文化、经济等因素却影响了云南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云南中国人物画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亟待思考。本文通过探讨云南中国人物画的现状,希望可以引起画家们的深思。

关键词:云南;中国人物画;发展现状;师法自然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分类: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14J104,项目负责人:姜颖

一、研究意义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可能是因其独特的地貌、如画的风景、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而享誉国内外,其绘画艺术也让更多西方人了解云南。80年代,蒋铁峰第一次把反映云南风土人情的重彩画带到美国,通过巡回展览的方式,使得云南画派在美国风靡一时,他把石林、红土、傣族少女、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云南形象带到了西方人的视野里。52个少数民族为云南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资源,但地理、文化、经济等因素却影响了云南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云南中国人物画发展现状如何值得我们深究。

作者通过深入走访、多重考证,取得了关于云南中国人物画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云南本省画家的绘画风格等调查研究,帮助云南画家及在校学生重视客观事物,重视抓第一手素材,更加深入了解云南本省画家对中国画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在校学生针对自身局限解决问题,并思考今后发展方向。

二、现状

中国画讲究师法自然,人物画也如此。本土老一辈著名画家袁晓岑以虔诚的心灵去敬奉自然,最终形成了画孔雀独特之法,成为了“中国写意孔雀第一人”。据其弟子讲,老先生当初研究画孔雀时,为了使画中的孔雀翎栩栩如生,经常深入观察孔雀,每天对着孔雀羽毛翎画画,每天坚持画200篇,直至画到满意为止。先辈虽然留下了无数师法自然的典范,但并未引起本土画家们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在工作室闭门造车。工作室人物临摹,可以练习绘画的技法,但脱离人物生活的环境和文化的人物画创作,很难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人物画创作强调对人物性格、精神面貌的刻画,通过借助环境、气氛的渲染,辅助表现人物性格,从而达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效果。

多少年来,孜孜不倦的云南国画家们乐此不疲地以绘画表达对地域的热爱。如对绘制云南山茶花颇有造诣的前辈画家刘傅辉先生,其作品《茶花情》通过茶花表达了地域特性。又如,1979年丁绍光先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描绘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美丽、富饶、神奇,作品既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使西双版纳的地域特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20世纪90年代法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让·克莱尔(Jean Clair)认为,面对博物馆里那些如同超级市场的食品一样整齐一致的作品,艺术应该回归个体和地域的特殊性,回归具体的范畴。因此云南中国人物画创作应凸显人物的面貌个性和地域的特殊性。

近十余年来,云南中国画的跳跃性发展是喜人的,但其仍旧略呈暗淡。云南人物画家济济一堂,但真正有造诣的人物画家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花鸟画、山水画更受到市场的青睐,有更多的群众基础。谈及云南中国人物画,不得不提到张志平、罗江、王首麟、吴剑超、戴杰。这几位画家无一例外都是云南高校人物画研究方面的硕导,他们为中国人物画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在这几位画家的人物画创作中,张志平、罗江、吴剑超、戴杰较偏向写实形态,它强调把握造型与形体结构,并融入西方素描思想,追求造型与笔墨的统一;而王首麟则坚持传统线描、泼墨的表现方式,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水墨人物在朦胧晕染中表现更多的可能性。

张志平,1992年参加浙江美术学院开办的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高研班,吸收“浙派”人物画传统涵养,并结合了云南区域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物画风格。他的人物画取材多立足于本土少数民族,结合西方写实手法和传统笔墨,以充满情感的画笔表现人物形象,显得自然传神。其作品描绘农家春插秋忙的场景、村民嬉戏打闹的景象、小朋友做游戏的画面,亲切、和谐,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细品其1999年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的人物画作品《暖春》,画面描述少数民族村落的日常生活,画中村妇、稚童少女、竹篱、鸡鸭不仅散发了红土地田野的气息,还充分诠释了人物地域的特殊性。在这种宽厚、淳朴、婉约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单纯、清新之意,它似诗、似音乐、似流水、似高山,让人不禁感叹,无可比拟。画面彰显空间自由,物象转为心象,使中国水墨画的抽象性得以充分体现,以心造像,以意造形,随机而发的不合常规给予人们视觉享受,出其不意。《斜阳青山外》是2014年张志平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作品,描述民族妇女黄昏劳作回来的场面,人物特征突出,动态传神,尤其眼神的刻画,仿佛是在看某样东西、仿佛是在看某个方向,服装凸显民族特色,地域特性极其明显,色彩层次分明,用笔干练,一片清新自然的氛围。张志平将西方艺术思想与传统笔墨相结合的处理手法,丰富了云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表现途径和方式。

吴剑超,他作品的大气我想是源于1971年入伍以后在部队磨炼出来的。接触过他的人都会觉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待学生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当看到他的作品时,不禁感叹:如此温柔的人画出来的画面竟然透露出这么强大的气势!细看吴剑超的作品,带有更多的是趣味性,就像画面会说话,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用笔利索、清爽,线条丰富饱满,节奏变化明显,多以山水笔法入画,气势磅礴,刻画深入。《中国人物画——水墨形式的突破》是吴剑超对于中国人物画自身理解所著的一本书。书里提及了水墨形式的突破、黑白构成与程式分析等问题,不难看出,他的艺术作品在这两方面问题上已经做的很好了,笔墨既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线条、笔法,又在这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而对于黑白的构成“计白当黑”也着重注意在画面中的分配,对比感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大。我个人认为:黑与白之间的变化即是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如何运用和掌控画面,需要悉心计划。

罗江是一位彝族写意中国人物画家,其作品或多或少的融入写实手法,介于描绘与表现之间,人物素材多以少数民族为主,而在众多少数民族中又以本民族居多,如彝民劳作、休息、娱乐、走路、育子、祭祀、婚嫁、过节等日常生活。画家习惯使用强悍的色彩、精准的构图以及率性的笔墨,诠释其对人物的别样理解和个性表达。罗江刻画的彝民形象平淡而朴实,如《哀牢山》系列的人物体态壮实、神态凝重、脸带高原红,人物形象透出一股粗犷的气质,更显得真实自然。其作品人物表情、服饰、背景并无过多细节,但画家能准确地捕捉到每个人物的特性,并通过对某一部位(如眼、手等)的着重刻画,以达到传神写照的目的。

王首麟一直致力于通过传统线描、泼墨来表现中国人物画,追求和探索水墨人物在朦胧晕染中更多表现的可能性。王首麟的120米长卷白描作品《生民·边镇集市》卷,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主题,其中508人的写真形象、骡马、牛羊、鸡鸭鹅犬、蔬菜、水果、应物象形,庞大复杂,场面气势如虹;人物形象均以线描绘制,放笔直取,一笔不苟,且大小一致,动态传神;各民族的人物尽显特点,服饰道具真实逼真;构图布局疏密有致,线条粗细有变、张弛有度。此卷制作耗时百余日,调查研究及准备近十载,艰辛程度可见一斑。

戴杰是一位写实与传统工笔相结合的云南本土人物画家。他的工笔人物画《春行早》、《白露》描绘了云南彝族的日常生活。作品中不矫揉造作的刻画,不惺惺作态的人物动势,不艳丽夺目的色彩搭配,构成了戴杰人物画特有的民族风情调。他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服饰多以红、黑色为主,配有绿、白等色,分别由头帕、长衣、短褂、腰带、黑裤、绣花鞋等组成,其中花样均由民间剪纸艺人制作拼缝,结构之复杂、花样之精细、色彩之鲜艳,被画家妙笔生花般刻画得栩栩如生,映衬出少数民族人民热情、开朗的性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而我们看到的民族服饰中强烈的色彩变化转而成为艺术家们重要的情感宣泄元素,色彩之间的搭配规律、组合形式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都成为了有别于其他的独特表现方法,用此来抒发画家自我的情怀,形成了具有相对较强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民族风格,这便是戴杰的人物作品。

此外,云南老一批艺术家的画作仍然带给我们艺术创作方面的指导。部队画家梅肖青在1977年创作的《难忘的泼水节》描绘了周恩来总理1961年在西双版纳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景,“该作品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线条流动,气氛热烈”,是少有的云南美术家反应云南重大题材的优秀作品;云南德宏画家杨小华用大构图、大气局成功的塑造了景颇族题材《目瑙纵歌》、傣族《傣家三月》等少数民族宏大的舞蹈场面,其作品服饰艳丽、用笔工整、方中带圆,造型简括精准、神采奕奕,无处不透露出画家来自心底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热爱。

三、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云南中国人物画发展需要总结、弘扬,艺术品与读者之间需要桥梁。新时期、新发展催动着云南中国人物画朝着更加崭新的方向前进,虽然云南中国人物画在各大美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云南中国人物画自己的地位值得我们每一位云南画家深思。

参考文献:

[1]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段锡.云南美术50年[M].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

[3]李靖寰.云南民族美术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4]汤海涛.人性的关照——张志平人物画赏析[J].美术大观,2010,(01):80-81.

作者简介:

姜颖,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人物画。师从于张志平、吴剑超。

张俊洋,研究生,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人物画方向。师从于张志平。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