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疏林秀石图》看元代山水题款画风之“变革”

2015-05-30 19:52李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题款画风赵孟頫

李祺

摘 要:山水绘画艺术发展到了元代,有更多的文人参与,他们不但在绘画内容上提出了要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最深切的感情,更是在绘画形式上提出了“书画本来同”,强调书法入画的笔墨表现,把书法趣味融入到了山水绘画的创作当中。题款,作为山水绘画的一部分更是在这个时期有了重大变革,由最初的简单记录作者名字,到根据作者不同的绘画感情所做出的诗词落款。到了元代的山水无论是题款还是画风都有了较大的变革,促使了元代“情感”山水鼎盛时期的出现,也从各个方面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绝妙意境。

关键词:赵孟頫;元代山水;题款;画风;变革

一、绘画风格

《疏林秀石图》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作品,纸本设色,内容为一两块秀石,两三簇竹子,几棵萧条凄冷的寒树。从这些枯木竹石塑造的一点一笔都能够看出画家在作画时书法手法运用的充沛,也能看出画家书法功底的深厚和画家提出的“书画本来同”真正运用到作品中的样式,同时,它也是赵孟頫所提倡的绘画要有“古意”的一个典型代表。

赵孟頫《疏林秀石图》中的题诗是这样写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从“书画本来同”可以看出绘画到了元代是比较讲究笔墨运用的。在元代以前以书入画也出现过,但是落款并不是画的主体部分,而是像西方画家的签名一样隐藏在画的某个角落不为人知,如范宽《溪山行旅图》的落款就落在右下角的树丛里,并且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赵孟頫的“书画本来同”不但以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了,并且提倡大家以书法入画,把以书法入画提升到了一个理论的高度。这种提议提出之后得到了文人画家的喜好和追捧,文人画也是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赵孟頫在绘画风格上的另一个主张是“古意”“师古”,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在南北宋时期,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的描绘手法都是严谨的,造型都是准确的,但在这些拘谨的手法出现的同时也导致了对固定模式的盲目追随,使得绘画无法向前发展。南宋的山水画风几乎被“马一角”“夏半边”的院体画所承包,所以赵孟頫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性号召向古人学习,更为推崇的是唐代绘画风格的轻松自在,使画风更加古朴、自然、松动。

在这场变革中,大量的文人参与其中。由于元代政治原因,前朝遗留的文人不太受重视,他们长期积累的感情无法宣泄。这次绘画风格的变革使他们的绘画情感不再受到约束,把更多的感情寄寓在作品当中,直抒胸臆,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或者表达自己的一些哀思。为了能够更加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人画家在题材的选择上不管是形式还是品类都是繁多的。他们更加喜欢选择一些能够代表人的品质高洁的物象,例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受到画家们的追捧。本文所介绍的《疏林秀石图》更是通过其萧索简单的表达对象,苍劲的枯笔,萧条冷漠的意境给人一种孤寂、凄冷的感觉。这种画面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正是作者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元代亦有一些其他画家,他们的作品形式、内容也相当新颖,作品往往以简单的笔墨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所做景物不多,简简单单几棵树、几个山头,并且多不画人,意境孤独凄冷。这种小景的绘画形式新颖,在当时甚受人们的追捧,其中声誉最佳最受追捧的要数倪瓒倪云林,他通过这些孤树小景的描绘“写胸中逸气”,“聊以自娱”。

这种寓情于景的绘画风格,正是在元代这个特殊的年代、环境下对于山水画做出的重大变革的表现,也可以说是绘画的内容经历了从“唯物”到“唯心”的变革。

二、元代题款形式及内容的变革

题款又被称之为题字、题画、款题,也可以称之为款识。在《宣和博古图》中说:款在外,识在内。夏器有款无识,商器无款有识。就是从钟鼎彝器中铸刻的形式引用出了题款的说法。题款到底开始于何时也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是说题款始于元代。明代沈灏在《画尘》中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款式引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后来书绘并工,附丽成观。后又有清代的钱叔美在《松壶画忆》中说: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犹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唯东坡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由这些史料可以看出,题款在唐代开始初见端倪,在元代开始盛行发展并呈现多种样式。

中国山水画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性绘画艺术,在一幅作品当中,只有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其中诗、书都是属于题款的部分。诗,一般指所题款的内容,发展到现在题款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只是绘画的作者的姓名、时间、地址之类,而是含蓄的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书,一般是指书写“诗”的书体,或行或篆,或草或隶。中国绘画的题款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元之前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形式,显得更加公文化、简洁化,没有情感。

元代以后,在绘画内容得到“解放”的同时,作为绘画的一个重要部分题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绘画当中可以看出,题款的内容和形式经历了比较简单到多元化的过程。在当时的环境下衍生出很多比较新的款题方式,本文不一一介绍,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论述。

首先,元代在作品形式上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以《疏林秀石图》为例,整幅画共有三个人的题款,使用的全部是行书,笔墨的浓淡根据画面的需要而有所变化。最初赵孟頫的题字根据画面的需要用浓墨少字与画面的寂寥气氛相协调。后来陈琳、柯九思相继题款,为了与原画的整个格局相协调,后两者字多墨少,且成团块与右下角的墨色较重没骨的小树形成呼应。题款的位置与排列都有所讲究,更加注重整幅画面的趣味性。整幅画虽然内容不多,但是从诗书画的结合来看却透露出异常丰富的内容,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起到了寓情于景、寓情于画的作用。

它的右上方是赵孟頫的比较传统的题款,有时间,所赠之人,赵孟頫的字,然后是印章。上方的中间位置是陈琳所题诗:“浮玉滩前放舟去,山鸟鸣烟隔大树。碧澜堂上忆王孙,白石丛篁带秋雨。”最左边是柯九思的诗题:“碧浪湖头三色苕,苕溪晚岫烟萝。一径疏林秀石,水晶宫里婆娑。”这些诗句在形式上长短排列不同,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视觉感染力。随着这种题画诗的出现,内容比以往更为丰富,布局更为讲究,与画、印章完美结合,组成一幅更加完整的画作。同时柯九思也是以书法入画的大力倡导者,他善写竹石花卉,“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竿法,木石全用金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柯九思《竹术图》云:“绝爱鉴书柯博士,能将八法写疏篁;细看古木苍藤上,更有藏真张史狂。”他的这种绘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书法的各种笔式,将书法揉面团一样融入到了绘画之中。从他的绘画形式和绘画风格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个性鲜明,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本人极具个性。这也是以书法入画带给作者的真我的表达方式。

其次,元代在题款的内容上因题款诗的大量出现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达到了整个题画诗的高潮时期。同样以《疏林秀石图》为例,作品总共有三首诗,其中陈琳的“碧澜堂上忆王孙,白石丛篁带秋雨”直面地表达了自己因为丧国而产生的痛苦之情,这种痛苦由画面的悲凉气氛直接引出,而做此诗,更加剧了观者读者这种悲惨凄凉的感受,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看出文人画在此时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这些题画诗在内容上都表达了作者对于观此画的感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同时也透露出了当时时代的大背景,对于学者对历史的考据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最后,元代题款中的题画记的内容更加宽泛,针对性较强。有一些题款,在绘画作品上直接记述画论、画法,对于绘画的笔墨技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了记录,。例如吴镇题《竹卷》:“墨竹位置,如画竹干枝节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能成画。濡墨有深浅,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仍要叶叶著枝,枝枝著节……其间纵有稍异常流,仅能尽美,至于尽善,良恐未暇,独文湖州挺天纵之才,比生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成,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故余一依其法,布列成图,庶后之学者,不隐于俗恶云。”这个款题是属于题画记的一种。题画记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像这种对笔墨技巧详细介绍的题画记也是在此时才初露头角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在这个题款形式大发展的时代带给人们的思维的发散和个性,促使着更多更新的题款形式的出现。所以在元代这个具有丰厚土壤的大地上出现这种题款形式的变革是文化积淀已久的产物、结果,它顺应时代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山水画的题款历史源远流长,在元代达到了繁荣鼎盛时期,题画诗的盛行更是给山水画的题款丰富了血肉,注入了灵魂,使得整个山水画显得更加耐人寻味。也正是在这个时代题款诗使用的人群由最开始的文人圈扩散到了普通大众。这种题画诗的题款方式,至今仍被文人墨客所追逐和向往。各种题款形式的出现使得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更加完整,也给后代的各种题款形式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三、结语

通过对《树林秀石图》的分析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在元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文人通过“书画本来同”的思想对绘画的外貌风格进行了变革,遵循“古意”的想法更是使他们把前人的精髓继承并发展,并且通过各种不同的题款充盈了画面。几个方面的共同合力使元代山水画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也是在这个鼎盛时期题款艺术得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折,内容及形式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于安澜.画论丛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2]王天乐. 感兴传统在元代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J].艺术探索.2015,(03):18-21.

[3]沈树华.中国画题款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4]李辉.宋元文人山水画题款研究[D].渤海大学,2014.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猜你喜欢
题款画风赵孟頫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花鸟画题款的位置与作用
你没见过的“极简”画风
赵孟頫《汉汲黯传》
画风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