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和他的画院对南宋团扇山水小品的影响

2015-05-30 19:52肖永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徽宗画院山水

摘 要:山水画在北宋时期的尺幅形式主要是壁画、屏风,或者立轴。而到了宋徽宗时期,其形式开始有所改变,尺幅开始变小。团扇形式在此时开始兴起。这与统治者的享国日久、安逸无为以及开始赏玩艺术品有着很大关系。而山水在团扇中的出现,除了与统治者赏玩有关,也不能小视徽宗时期画院的巨大力量,更不能忽略南宋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

关键词:团扇小品;山水;画院;徽宗

一、团扇小品画

汉成帝妃子班婕妤《怨歌行》诗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种纨素制成的圆如明月的合欢扇就是纨扇,又称团扇,是古人扇风纳凉的好帮手。六朝梁代有个叫萧贲的画家,喜欢在团扇上作画,时人姚最的《续画品》中说他“尝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开启了画扇的先河。[1]

但是我们最早看到有画的团扇是在传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传徽宗摹唐代张萱《捣练图》里面的。而团扇书画十分流行是在两宋之际,上至王公贵胄,下至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其上挥毫,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团扇画的起源是因为它的实用装饰性,因此题材也是非常之广泛的,涉及到了山水、花鸟、建筑、人物鞍马、猿猴等多种题材。最为我们熟知的两宋画院画家画的那些精工艳丽的花鸟团扇,几乎成了团扇小品的代名词。但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团扇小品多数为南宋时期的,北宋时期的团扇画是非常之少的。北宋时期以山水为题材的团扇更是凤毛麟角。

二、北宋徽宗之前的画院

北宋的团扇山水画为什么会流传下来那么少?我们试着先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一是徽宗之前的北宋画院主要是为自己的赵宋政治统治服务的,此时的画幅创作皆为大幅或巨幅,小品画并不是主流。

北宋初年,随着南唐、西蜀并入大宋版图之后,政治局面开始稳定下来。为了稳定统治,笼络人心,宣教化,助人伦,北宋统治者在各个方面都加强了统治,“重文抑武”的国策就是典型的体现。此时,对待宫廷画院建设更是不遗余力,奖励绘画、建制画院、礼遇画家。但是宋初到神宗朝的画院主要起到了为政治统治服务的作用,画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大幅立轴、屏风或者巨幅壁画,主要呈现在宫廷、寺院、道观里。

《林泉高致·画记》中记载郭熙的作品为神宗所喜爱,宫殿墙壁、御帐屏风上无不是郭熙的画。时人有诗曰:“绕殿峰峦合匝青,画中多见郭熙名。”[2]苏东坡亦云:“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公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3]另外,这篇文章也记载了其他画家在宫廷殿壁、屏风上作画。

仅凭《林泉高致》的记载是不能说明北宋作画的尺幅形式的。《宣和画谱》中记载宋初画家燕肃“旧传太常与玉堂屏等,皆肃之真迹。而肃尝寓寄于景宁坊,所居墙壁,亦有其画,今皆湮没焉。独睢、颍、洛佛寺尚存遗墨。”[4]《图画见闻志》中记载画家画屏风壁画更是不胜枚举。如“屈鼎,京师人,仁宗朝为图画院袛侯。工画山水,得燕贵之仿佛。庞相第屏风,乃鼎所画。”[5]亦如“庞崇穆,右北平人,工画山水。始建玉清昭应宫,召崇穆画山水数壁,能为群峰列岫、云烟聚散之象。功毕上欲旌以画院之职,乃遁去不仕。”[6]还有崔白在相国寺、北都太安寺、许昌湖亭皆画有壁画。邓椿的《画继》也不乏画家奉旨于宫殿寺庙道观作壁画的记载。

综观北宋徽宗之前画院,绘画创作带有政治目的的内容占有绝大多数比重。这就决定了其形式绝大多数为大尺幅。这与西蜀、南唐画院不同,更不同于徽宗画院,与前者是目的上的不同,北宋画院为巩固统治的巨幅创作,南唐、西蜀是处于风雨飘摇中苟安偷生;与后者是形式上的不同,徽宗之前的画院主要是气魄雄伟的壁画,徽宗时期的画院逐步以卷轴和小品画为主。

因此,北宋的团扇画相对南宋要少,更不用说以山水为题材的团扇画。

退一步讲,徽宗时画院性质有所改变,伴随着形式以卷轴和小品画为主,团扇山水画应该不会像这之前少得罕见,但是不要忘了徽宗和钦宗的靖康之难。

二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金兵南下占领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掳走的不仅仅是徽钦二宗、王公贵戚、朝廷官员、侍从奴婢,还掳走了包括宣和内府收藏的所有书画,并且带不走的还付之一炬。最后金兵离开大宋都城的时候,昔日无比繁华的京城变得破烂不堪,直到南宋建都,汴梁还是一座废城。因此,不说团扇小品画,就是说北宋的画作能保存下来已经实属不易了。

三、徽宗时的画院

无论北宋前期画院画的大尺幅还是靖康之难中对画作的破坏,都掩盖不了宋徽宗和他的画院对团扇山水小品画在南宋画院中日臻流行的影响。

这种影响与北宋后期享国日久、安逸守土有很大的关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统治者和王公贵戚对绘画的热衷。徽宗时期的北宋已是“庙堂无事,重熙浃洽,玉关枕柝,边燧不烟”,那么徽宗和周围王公贵戚就得以玩心书画,博雅该洽,丹青自娱,蔚然成风。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尤其是徽宗的直接关注,艺极于神,北宋后期画院达到全盛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此时绘画的目的,政治色彩开始消退,赏玩性质与日俱增。

毫无疑问,王公贵戚不可能去画大型壁画或宫殿屏风。易于把玩,非团扇莫属。邓椿《画继》中不乏记载。徽宗第二子郓王“又复时作小笔花鸟便面,克肖圣艺,乃至父尧子舜趣尚同一也。”赵令穰“其所作多小轴,甚清丽,雪景类世所收王维笔,汀渚水鸟,有江湖意。”赵士遵,光尧皇帝皇叔也,善山水。绍兴间,一时妇女服饰及琵琶筝面,所作多为小景山水,实倡于士遵。然其笔超俗,特一时仿效,宫中之化,非专为此等作也。”赵伯驹“优于山水、花果、翎毛。光尧皇帝尝命画集英殿屏,赏赉甚厚。多作小图,流传于世。有所画蟠桧怪石便面,在吉州团练使杨可弼卿家。”[7]更具代表性的是宋徽宗的亲笔御扇,“政和每画御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期间贵近往往有求御宝者。”[8]六宫诸邸中有个叫和国夫人王氏的,每赐御扇,即翻新意仿成图轴。徽宗皇帝很高兴,一时宫邸珍贵其迹。

上有所好,下有所随。画院中自然而然地就有画家善画扇面。邓椿《画继》记载,本画院人战德淳“一扇之间,动有十里光景,真可爱也。”潇湘刘坚“多作小图。”李端“偏功梨花、鸠子,多作扇图,极形似。”

他们此时画的团扇小品画多以花鸟为主。一方面因为宫廷内外喜欢养花种草,养鸟猎禽。另外一方面,山水画风在北宋还秉承着李成范宽郭熙派系的全景式大幅山水,小景山水不是主流。

但是扇面画的兴起,对作画题材多样性的影响是大势所趋的。扇面小品画流行的实践者单靠统治者一人或王公贵戚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善艺的徽宗皇帝对他的画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对南渡后的画院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

首先徽宗承接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和学校制度的改革,把书画学属到了国子监,利用三舍法来考察选拔绘画人才。再者,徽宗任用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来作为画学的主持人,如宋迪之子宋子房、米芾等。这对提高画院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画院学生进入画院之后还要系统地学习除了绘画技艺以外的经义、书法等。这使得画院的艺术水平可以称得上是空前绝后,也为日后的南宋画院积蓄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如苏汉臣、李唐、李迪等。这一点也是南宋画院追溯北宋院体正统,沿袭北宋院体绘画形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最后,徽宗时期,画院画家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佩鱼,并且待诏每立班画院为首,其他门类皆在其下。他们有的人还参与了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如画院学正陈尧臣在征辽战争中有功,受赐巨万,官职迁至侍御史。此外还有张希颜、和成忠、李迪等受封外官的。如此待遇,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 南宋画院所在的地理环境

正是徽宗对画院的一系列革新,无论是画院制度还是画艺人才,都促使了南宋画院的一脉相承。而宋高宗以及之后的几位皇帝同样热衷绘画,此时继续发展的团扇小品画的题材不仅仅以花鸟题材为主,山水也是其中的生力军。

当然,这和南宋都城临安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临安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地处南方,气候湿润。杭州周围又没有什么雄伟壮阔的高山大川,眼前只有西湖美景。画家从北方的黄土平原来到了江浙一带的水泽之乡,地理环境变了,领受描绘的对象也变了,自然而然在山水画面目风采与形式上也发生了改变。

于是乎,空灵的对角线构图有了他们得以表现的载体——团扇。南宋画院一时间出现了大量的团扇山水,像夏圭、马远、马麟、李迪、李嵩、阎次于等著名画院画家都有流传作品。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两幅南宋时期的团扇山水吧。

五 、结语

宋徽宗的个人艺术喜好以及他的画院在南北宋画院之间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让绘画不再以政治统治目的为主,赏玩趣味的与日俱增,直接促使了绘画形式的转变。再加之,南宋都城地处西湖美景的地理环境,使山水在团扇小品中不仅易于表现,而且润色秀美了许多。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促使团扇山水小品画达到了顶峰。

参考文献:

[1]王群栗,点校.宣和画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06):123.

[2]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1

[3]杨成寅.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宋代卷[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12):106-107.

[4]潘运告.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04):145.

[5]孙丹妍.国宝在线·山水小品[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05):1.

[6]李霖灿.中国名画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03 ).

[7]谢稚柳.谢稚柳论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03)

[8]潘运告.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07):38-386.

作者简介:

肖永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山水。

猜你喜欢
徽宗画院山水
文史视野下的徽宗绘画与文化权威构建
——《宋代徽宗朝宫廷绘画研究》评介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爱在一湖山水间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山水之间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金马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