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西莫夫风景画

2015-05-30 20:43凌瑞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风景画中国画

摘 要:马克西莫夫的风景画融入了许多印象派的元素。他的风景画作品,几乎从来都不在乎细节,却以和谐的块面关系来突出主体,用变化的笔触对细节进行覆盖。在中国的两年半时间里,他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晚年的马克西莫夫作品中常常以线造型,用作品承载着自己的精神,追求着中国画的意境、意韵,向往着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2000年之后,收藏者在收藏当代艺术品的同时,目光开始转向东欧国家,尤其是20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油画的收藏。收藏者更趋于理性,冷静地看待艺术品收藏。2004年,在哈尔滨当代俄罗斯油画原作精品专场拍卖会上,马克西莫夫1956年的油画作品,《打春场——系列中国》以132万元成交,创造了其个人作品的最高成交记录。

关键词:马克西莫夫;风景画;中国画;收藏;拍卖

康斯但丁·麦法季维奇·马克西莫夫是20世纪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是中苏人民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中苏友谊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他所主讲的“马训班”为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时代的油画符号象征。众所周知,马克西莫夫具有典型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历来被广为推崇,然而今天本文所阐述的将是马克西莫夫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以此来表达对这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美术家的无限敬意。

一、马克西莫夫风景画的特点

马克西莫夫的油画总是注重画面的结构与色彩关系。他曾说:“油画是用色彩来造型,色彩的基本规律是冷暖对比,这就要求画家必须对色彩敏锐”。他的风景画就非常重视构图及整个空间关系。马克西莫夫的风景画多以暖色调为基准,赋予一些中和的高级灰,笔触松弛有度,收放自如,为观者勾勒出一幅幅描绘中国北京、苏联家乡、城市街道、田间地头的风情画卷。不仅有阳春白雪的高、大、上,也不失下里巴人的粗犷与原始。

马克西莫夫早年毕业于莫斯科的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接受过严格的美术系统学习。他的画最初追随俄罗斯“巡回画派”成员现实主义风景大师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的风景画。列维坦的作品追求光与透视的关系,他的作品总是饱含深情、富有诗意,与其说是一幅成熟的风景画倒不如说是更像一篇具有叙事情节性的文学作品。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列维坦喜欢用冷清的色调来叙述自己的风景画,他笔下的天空总是乌云密布,繁茂的树木从未有一丝新绿,甚至连河水在列维坦的笔下都趋于干涸。列维坦将自己悲伤矛盾的情愫融于风景画中,以此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悲愤。

[1]真实而有意趣地表现了俄国各方面的大自然之美,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马克西莫夫继承和发扬了列维坦“情绪风景画”,风景画作品能够更好地与大自然贴切,色彩明快,朴实无华。在构图严谨的同时却能打破机械制的传统方法,使画面具有难得的活泼气氛。马克西莫夫的风景画也融入了许多印象派的元素,他的风景画作品,几乎从来都不在乎细节,却以和谐的块面关系来突出主体,用变化的笔触对细节进行覆盖。

二、马克西莫夫风景画中的中国元素

(一)风和日丽的日子——早期探索

马克西莫夫1953年2月19日作为专家被苏联派到中国北京教授油画,一直到1957年7月回国,他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他在中国执教期间,结识了众多的国画名家,与齐白石、黄宾虹等都有交往。他们不仅是工作中的同事,更是绘画之路上的良师益友。在中国的两年半时间里,他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克西莫夫认为素描中的“三大面五大调”正好与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五墨:焦、浓、淡、干、湿相得益彰。中国画采用散点透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又与油画中的“远景、中景、近景”有异曲同工之处。以马克西莫夫1956年的布面油画作品《中国的冬天》为例,整幅画面主体为灰色,却深浅有度,错落有致。近处具有中国特色的胡同巷子在诉说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屋前用防雨布搭好的棚子里,矗立其中的炉子上正烧着开水,棚子旁停靠着一辆人力三轮车,在胡同的尽头有一人穿梭于巷中。这样的作品正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即是生活”的具体体现。房后的树木一改西方传统画法,而采取了中国画技法用“鹿角枝”的线性美勾勒树的形象,[2]勾画粗枝,注意行笔的停顿转折,线条的粗细变化。将天空留白并不施以颜色也是中国画元素的体现。房实树虚,虚实结合,只以褐、灰、黑、白为基础色的画面效果在西方风景画中并不多见。洋洋洒洒创作痕迹,不仅体现了马克西莫夫对颜料比例调和的娴熟程度,更表达了他本人追求意境美的美好愿望。马克西莫夫同年的纸板油画《北京写生》画面的构图打破了僵固的几何构图法,以不规则的五边形展开。将一棵树作为主体,然而树干却没有体积感只求形似,他刻意地将树木置于画面中间,以突出主体的艺术效果。用白色的点彩绘于枝头,顷刻间朦胧的花朵缤纷盛开。在假山水池旁玩耍的两个人物形象只是为了强调地点应该是一座公园。坐在水池旁的女孩红色的裙子成为整个画面的亮点,以此来烘托出女孩的天真热情。奇怪的是,整幅画面并没与强烈的纵深感,马克西莫夫没有用西方绘画惯用的“一点透视”而是采用了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以平铺的画面方式进行创作。在另一幅马克西莫夫的纸板风景油画《大村庄》中,对于树叶的画法我们也可以看出是运用了中国画中“五色”的干,用斧劈皴的技法,寥寥数笔便使树叶具有了形状体积。[3]宁静的、抒情味浓厚的自然风景画,正可以给人以亲切感和美的享受,从而使精神得到协调。

(二)内心诗意的独白——风格成熟

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资本市场开始进入苏联,也许马克西莫夫的作品并不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趋势,但他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人文情怀。他在1980年自己69岁的时候,仍以极高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创作了布面油画《黑色的小溪》,黑色的溪水在静静地流淌,静止的河水多少能找出列维坦作品中的影子。白雪皑皑,一条小溪处于画面中央,后面的树木若实若虚,这不正是齐白石先生所说的“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吗?画面的素材简单明了,却不单一古板,依旧强调“光”对于艺术实践主体的作用。虽然只有简单的黑、白、灰三种主色,却极具审美趣味。远处的树木纷而不乱,[4]树木之间主宾之分,粗细之别,前后距离,高下相携,俯仰顾盼,远近呼应。这种只有中国传统山水画才有的章法、布局在《黑色的小溪》中淋漓尽致地体现。黑色的小溪映照着马克西莫夫的艺术人生,“生命不息,创作不止”,深邃而宁远。晚年的马克西莫夫作品中常常以线造型,用作品承载着自己的精神,追求着中国画的意境、意韵,向往着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

三、马克西莫夫风景画的市场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市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艺术越来越向多元化、多维度、多角度的方向发展 。艺术收藏者开始打破旧的传统收藏模式,东欧美术作品受到青睐。前苏联甚至整个俄罗斯的油画市场价值越来越高。导致苏联油画市场价值逐年增长的原因在于,苏联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直到叶利钦当政,苏联油画才被允许出现在拍卖市场,这其中不过短短二十年时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勃勃生机,西方的艺术作品流入中国,尤其是当代艺术品,成为拍卖中的宠儿,甚至价格被越炒越高。各种关于艺术品投资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2000年之后,收藏者在收藏当代艺术品的同时,目光开始转向东欧国家,尤其是20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油画的收藏。收藏者更趋于理性、冷静地看待艺术品收藏。2004年,在哈尔滨当代俄罗斯油画原作精品专场拍卖会上,马克西莫夫1956年的油画作品,《打春场——系列中国》以132万元成交,创造了其个人作品的最高成交记录。2005年6月18日,在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马克西莫夫1956年作的风景油画作品《屋》以77000元的成交价格拍出。1993年马克西莫夫去世,两三年之内,他的夫人和生在中国的小儿子阿廖沙也相继去世。当时俄罗斯的经济正处于低迷期,台湾人林明哲算是最早到俄罗斯收藏俄本土作品的人,他以低廉的价格收藏了大量包括列宾、列维坦、苏里科夫、马克西莫夫等在内的艺术家的作品,成为俄罗斯官方美术馆之外的最大私人收藏家。随后他又在自己的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收藏上述名家的作品,这其中包括马克西莫夫的作品。马克西莫夫的小儿媳在马克西莫夫去世后把他的作品带到了德国,2001年在德国的一次画展上,筑中博物馆的馆长郭安与马克西莫夫的小儿媳沟通,将80幅马克西莫夫的作品带到了中国。蔡国强也收藏了马克西莫夫的260多件作品,成为中国内地收藏马克西莫夫作品最多的人。蔡国强收藏的马克西莫夫作品大都放在泉州当代美术馆,展厅的一部分专为马克西莫夫作品展区,使大众也能领略到大师绘画的风范。其余少量马克西莫夫的作品,被马克西莫夫的学生和其他个人藏家收藏。同时关于马克西莫夫作品的展览、学术研讨会,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由马克西莫夫爱徒奚静之教授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马克西莫夫》在2010年11月出版发行,书中共收录了马克西莫夫不同时期的风景画作品14幅。2015年3月5日,大都美术馆举办了“伏尔加河之歌—俄罗斯油画”作品展,展览中马克西莫夫的作品不乏风景画题材,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

今天的俄罗斯正处于“新普京时代”,不仅仅是马克西莫夫的作品,还有其他曾获得苏联功勋艺术家、人民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受到中国收藏爱好者的喜欢。另外具有俄罗斯文化部门手续和海关单的油画作品,因为俄罗斯文化部门的鉴定和出于名家之手的艺术品,将会更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收藏价值,俄罗斯风景油画作品将会迎来潜力巨大的市场。

如今,马克西莫夫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2年了,他的一生打破了艺术的国界,不断追求艺术的高度,对中西方文化充满热爱,值得我们每一个喜欢艺术的人们学习景仰。

注释:

[1]李浴.西方美术史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0:536.

[2][4]钱桂芳、陈昌宝等编绘.名家国画技法.山水教程[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12:45,63.

[3]晨朋.20世纪俄苏美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220.

作者简介:

凌瑞婷,吉林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风景画中国画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风景画便签夹
木质风景画
春天的风景画
制作布贴风景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