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术”语境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及策略分析

2015-05-30 20:43梁勇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策略分析语境

摘 要:“大美术”概念的出现改变了我国的美术界,同时向我国传统的高校美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社会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弥补不足之处,获得新发展。阐述“大美术”语境下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现状,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寻解决高校美术教育发展问题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美术教育的进步和优秀美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大美术”语境;美术教育;高校;策略分析

一、前言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其所指包括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美术最初所涵盖的艺术门类相对较少,直至视觉时代到来,美术的概念才被扩展,工艺、建筑、影像、电脑、行为等都被纳入美术的范围内,这表明“大美术”时代已经降临。袁运甫是我国最先提出“大美术”这一概念的人,他认为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之间的隔阂应该被打破;他也是主张我国美术教育做出改变的先行者。本文将针对“大美术”语境下,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推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大美术”语境下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尽管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获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面对“大美术”时代降临之时,仍然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整体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状态。

(一)高校美术教师综合素质较低

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需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即可保证教育质量。“大美术”时代的到来,让美术教育的范围被扩展,其所涉及的知识也更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其他的一些能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师在整体上呈现出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我国的高校为适应“大美术”语境,加大了引进教学人才的力度。但结果是引进的一些教师不仅专业能力不足,知识面也相对狭窄,从而导致高校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下降。

(二)课程设置不能保障教学质量

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主要体现在公选课的设置上,美术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不少高校在不断地扩招,生源的增多增加了课程设置的压力。学校为适应“大美术”的发展,开设了一些新的选修课程,但是在增设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盲目开设的情况。一些学校设置的课程数量和师资力量不成正比,可投入的师资力量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学生和课程数量的增长,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会大量引进师资力量,造成前文所提及的降低教师综合素质的问题。

(三)美术专业学生文化知识不足

美术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所以,大多数美术专业教师在授课时十分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但这样倾斜教育重心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上也不符合“大美术”语境的要求。“大美术”语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动作用,而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够为他们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审美、创新等不同的元素进行结合,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美术专业教育资金投入较少

目前我国开设美术专业的高校普遍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比起其他专业,美术专业的学习、教育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美术教育对学生、学校的消费要求较高,属于贵族教育的一种,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将难以顺利进行。由于学校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依靠国家扶持,因此并没有很多富余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学校的美术教育当中。而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进行扩招,扩招的专业当然不只有美术专业,其他专业也在扩招。学校为保证扩招的顺利开展,会将有限的资金分摊到其他专业上,间接导致投入美术专业的资金变少。美术教育对设施有较强的依赖性,然而资金的短缺使得美术专业相关设施的建设遇到困难,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美术教育缺少相应评估体系

美术教育不止包括课堂上的教育,还需经常开展一些相关的学术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根据一些评价指标作为支撑,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各高校依然没有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健全、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增强美术教育的学术氛围,推动各项学术活动的顺利展开,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过迄今为止,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评估体系,他们对此重视度不足,没有认识到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美术专业的学术活动及学术成果对美术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给学生提供动力,推动该专业的发展。但是,如果缺乏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指标,即便积极开展活动,也难得成果,这对于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瓶颈。

(六)美术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我国的教育模式至今还未得到有效的转变,仍然深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这种课堂上被广泛应用的模式延伸到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则被放大,这不仅增强了师生间的距离感,还让学生处于被要求的地位,不利于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高校学生已经成长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见,不希望被别人过多地干涉,但是高校采取的管理模式又过于强硬,而且缺乏针对性。学校对这些长期积累起来的管理方法只管沿用,不求改变,并将其作为死板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一些学生也不愿意积极地配合,导致管理上出现问题且得不到及时解决,不利于良好教学秩序的建立。

三、解决“大美术”语境下高校美术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学校在引进美术教师的问题上,不要为了增加师资力量而盲目招收教师,要制定考察标准,对应聘的教师进行考察,选取满足任教条件的教师,尽可能保证学校教师资源的质量。其次,在学校的美术教师间展开培训和学习的活动,让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此外还要给予教师自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最后,对在校的美术教师进行教学上的考核,合理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并创设学生评价的平台,利用这种督促的方式让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合理增设美术专业选修课

虽然目前美术专业进行扩招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种做法,但是学校切勿进行盲目的生源扩招,不能因为美术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想要学习美术的人日益增多就无限制地降低招收的标准,一定要坚持原则,保证生源的质量。在设置选修课前,应结合“大美术”语境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设置,避免设置的选修课脱离学生的培养道路的现象;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是否能够承担这些新设课程的教学任务,既不让教师过于负担,又要确保每一门课程都有教师任教,以保障美术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文化知识教育的力度

教师要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明白文化教育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前提。美术教育高度体现了充满美学的人文精神,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高校的美术教育要适应“大美术”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注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理想。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单纯地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进步。因此,要注意把美术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结合起来,保证文化课程的教学课时和质量,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也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增加美术专业的资金投入

为培养出符合“大美术”语境需求的美术人才,学校势必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而这些学习和锻炼需要足够的资金予以支持。鉴于美术专业对教育经费的要求较高,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酌情增加对美术教育的投入,积极建设、完善美术专业所需的设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外出写生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接触外界开拓自己的视野。若学校的能力不够,无法满足本校的美术专业建设所需的资金,可以尝试申请相关的项目、活动经费;或者在开展相关的学术活动时,争取企业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团体、组织的赞助,以保障设施的建设和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还可以组织多种课外活动,展开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这样既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又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锻炼。

(五)建立、健全教育评估体系

首先学校要认识到建立美术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性,认识到如果缺少系统、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开展再多的学术活动都将是徒劳无功的。事实上,高校对评估体系的不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专业科研忽视的问题。对此,学校应该给予美术教育科研工作足够的重视,支持美术专业的师生进行科研,鼓励美术专业在校内举办或参与校外的学术活动,并参考国内外的一些关于美术教育的评价指标,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评价机制,将其运用到学术活动的开展和结果判断上,促进良好、浓厚学术氛围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学术活动的发展。

(六)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美术教育的范围随着“大美术”的出现得以拓宽,这间接影响着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标准;学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就要积极做出改变,转换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该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应死守所谓的规则或标准。灵活应对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刀切”,用同一种方法对待一切事物,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还应适当“示弱”,尽可能不用太过强硬的手段去管理学生,避免学生对学校、教师、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促使学生进步。

四、结语

美术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正处于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大美术”概念的出现,让美术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从而拥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但同时也遭遇了不少问题。不过只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践,定能让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在“大美术”语境中顺应时代的潮流,获得顺利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史秀娜.“大美术”语境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及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02):59-60.

[2]任小乐.“大美术”语境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及策略探究[J].艺术品鉴,2015(08):265.

[3]孙冰.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J].美术界,2012(09):92.

作者简介:

梁勇第,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书法篆刻艺术。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策略分析语境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