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教学中的素描训练

2015-05-30 20:43陈阅敏申大鹏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基础教学美术专业

陈阅敏 申大鹏

摘 要:素描是一种绘画手段,是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同时它也是开启绘画之门的钥匙。素描的含义就是朴素的描绘,是用单色或极少的颜色对事物的轮廓、体积、明暗、质感等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在基础教学的层面上来讲,素描的训练特指具象写实的素描训练而不包括主观再创作的“艺术作品”。素描很大程度上会被客观存在,比如环境、光线等因素所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作者的眼、手、思维形成高度统一,在不断地往复之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素描训练

一、素描的含义以及学习素描的意义

素描是一种绘画手段,是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同时它也是开启绘画之门的钥匙。素描的含义就是朴素的描绘,是用单色或极少的颜色对事物的轮廓、体积、明暗、质感等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在基础教学的层面上来讲,素描的训练特指具象写实的素描训练而不包括主观再创作的“艺术作品”。素描很大程度上会被客观存在,比如环境、光线等因素所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作者的眼、手、思维形成高度统一,在不断地往复之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可以说,素描是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也是学习绘画的基础。

为什么说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呢?学习素描的重要性是什么呢?

素描之所以是基础,不单是因为它是有“选择性地”解决问题,而且还是“全面性地”解决问题。“有选择性”指的是素描在学习过程中,不用考虑事物本身的颜色关系,只须选择性地以事物的形体关系为主,进而分析事物的结构、明暗等等。也就是说,素描训练的更多的是造型能力。这也是很多美术学院的造型学院为何如此重视素描的原因。“全面性”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要求,对画面调子的安排,对画面层次的处理,对大关系的把握、细节的刻画都缺一不可。素描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素描在基础教学中不单单是基础,更是基石。

二、素描教学中的训练重点

区别于其他的学术型学科,绘画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师的引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起始方向。在素描的众多要素当中,究竟什么比较重要呢?

首先要从素描的发展说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意大利绘画大师发明并运用了透视学原理,为素描的立体感以及空间感建立了依据。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大多数画家对于素描的理解也基本大同小异,都是以线条为主,以结构为核心,以明暗为辅进行逐步完善。直至19世纪俄罗斯画家兼教育家契斯恰科夫创立了新的素描体系,才使得素描的形体关系更丰富,更全面。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作品被后来人广泛学习及研究,甚至运用至基础教学中。那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精髓何在呢?是结构。结构是当时素描的根本,也成了现如今很多基础教学的核心。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好的绘画作品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在某一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可以了。所以当我们欣赏大师的素描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的疑问或许是“这张肖像画的体积感不强”“这张作品的明暗对比挺弱”之类,如果以学术观点审视艺术创作,那便有太多的“不合理、不完整”了。以学术的角度看问题,恰恰应该面面俱到,学习是“取”的过程,学习之后的成果才能表现出“舍”。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之时,绘画教育的定位和方向是以俄罗斯美术的教学体系为模板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要从素描的教学目的说起。绘画是金字塔式的领域,走向塔尖的人才能成为纯粹的画家。可是,画家毕竟是少数的,绘画教育培养的并不单单是画家,还包括设计师、美编、摄影师、美术教师等很多和艺术相关的领域。绘画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审美与艺术修养,作为绘画门类中的素描这一单科来讲,其目的也大抵相似。

那么,素描的训练重点应该是什么呢?既然素描的训练与培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就应该建立起全面的、客观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向。随着艺术的发展,素描作为艺术教育基础学科的重点,理应以全因素素描为根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以事物的形体关系进入深入学习研究,减弱对于主观认识中的某一因素的依赖。这样,无论画的是素描人物肖像,或是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动植物等,都不会因为不了解事物的“结构”而不敢于下笔,也不会因为陌生事物的质感影响画面的层次,所有进入眼帘的事物都是可分析的不规则形体罢了。

三、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学生常有的困难

第一是认识问题。想要画好素描,就应该了解什么样的素描是好素描,也应该知道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那几个点到底有什么。比方说,对于大多数的画家来讲,自己的作品被挂上“行画”的标签之后,就会感到是受到了嘲讽一般。同时大多数的“行画”又经常被广大民众所喜欢,这是多么矛盾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行画”更不像画,更像照片。在进行这类素描创作的时候,太多的人专注于素描的诸多要素之一——质感。由于向往画面事物与描绘对象的相似,使得画面的调子层次简化而不丰富,素描调子最可贵的层次关系被扔掉了,取而代之的细腻的调子、追崇相似的调子便肆无忌惮地摧毁着整幅画面了。所以好的素描一定是调子对比明确且层次关系分明的素描,调子的细腻与粗糙都要为调子的层次服务,这是画好素描之前应当树立的正确认识观。

第二是理解问题。很多人画素描的时候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即是画的物象是已经认知的,方可动笔,片面的以结构关系为核心建立画面,这是一个很容易走入极端的观察理解。在美术的中、高考中,大多数的院校以素描人头像作为考试科目用于选拔艺术人才,几乎每一个美术考生都知道画素描头像要先了解人头的骨骼结构、肌肉结构等,只有这样才能把画面建立起来。于是乎,出现了很多画素描人头像的“高手”。这些学生很多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画素描人头像对于将来学设计的学生的帮助在哪儿?无论是艺术的哪个领域,最具价值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批量生产的工业化艺术从业者必然很难走向尖端。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很多院校在选拔人才方面另辟蹊径,在考场里就出现了很多学生不曾“见过”的事物,如一辆自行车、一个双肩包,等等。对于素描的形体关系、层次关系理解较弱的一部分群体便会被淘汰下来。既然素描绘画应该以形体为依据,为什么基础教学中要以人头像为训练手段呢?换成徐悲鸿笔下的马,齐白石墨中的虾,抑或张善子画卷中的虎不行吗?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在素描的初期阶段,练习的对象要形体丰富、颜色关系相对较弱为好,这也是为什么基础教学中素描课程大多以人物为主了。怎么理解以形体带动画面呢?打个比方,一瓶啤酒的定义,是因为我们在社会这个范围内知道它是可以喝的,知道它的包装材质是玻璃的,知道它的保质期等诸多信息。这个看似幼稚简单,但是对于非洲脱离社会关系的部落人群却并不尽然,啤酒对于他们可能是不可触犯的“神物”,或是长生不老的药酒也不一定。我们了解的物象的定义实际上是通过定义本身来完成的,在素描绘画当中我们看见的事物的定义太多,这些定义时刻干扰着我们。就好像画素描人头像的时候我们想着描绘对象的感觉、暗自评判着描绘对象的外貌及性格,等等,而纯粹地着迷于脸庞带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形体特征,如此一来,我们的理解就被局限了,观察也随之“被”局部了。

第三是观察与表达问题。在基础教学中把素描作为首要的解决任务是必要的,练习素描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从整体到局部。观察方法实际上就是由画者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以及画者对于画面主次判断的思维顺序。学生思维上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之后,再以理性、系统的观察方法观察对象,完善“看”与“想”的阶段,最后通过合理的表达表现画面的艺术效果。而在处理手法上,要依对象的状态灵活处理,不可千篇一律。

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遇到的

问题及对教学质量的完善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绘画教学中尤其如此。教师常遇见的教学困难可以从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片面性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单一性的教学方式对授课的阻碍。

片面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素质上。教师在传授素描知识之前首先自身对于素描关系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宽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处理画面的技法,更多的则是把自身对于绘画的理解和观念灌输给学生。在基础教学中,当教师对于某些相对于“基础”的知识产生自身的过滤之后,并不能客观全面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与理解知识。某些教师认为的不必要知识点或许会把某一种可能性的知识发展断绝,使得教过的学生从思维上“紧随”老师的脚步,而这对于艺术课程的发展是不利的。

单一性的教学方式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绘画是比较重视个体发展的,在基础教学阶段也应该贯彻“整体但不单一,个性但不跑偏”的原则。因为每个学生的艺术天赋都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理解习惯也大相径庭,所以必须在保证教学的大方向没问题的情况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质。

从教师的角度上,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较高的审美判断,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才能使教学更有意义,使绘画这门艺术在历史的舞台上如天空繁星般闪耀,和时间一起沉淀。

作者单位:

陈阅敏,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申大鹏,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美术专业
课改下美术专业班教学及管理的探究
作品赏析(3)
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色彩造型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
如何提高素描教学技能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投篮命中率研究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屈慧作品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