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张掖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的文化价值

2015-05-30 21:13李慧国张多金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

李慧国 张多金

摘 要:张掖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自20世纪90年代受到学界关注以来,逐渐成为大佛寺乃至张掖“丝路文化”“《西游记》文化”的一张名片。该壁画以其高度概括的故事结构、精湛的艺术表现及独特的描绘题材而具极高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大佛寺壁画;西游取经图;文化价值

本文系2013年度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张掖大佛寺佛教壁画及其保护研究”(项目编号:QN2013-16)研究成果。

张掖大佛寺卧佛殿内现存一幅大型西游取经图壁画,该壁画长约4.4米、宽约2.95米,面积约13平方米,位于室内涅槃佛像背立面的正中位置,画前原有雕塑一尊,现供奉地藏王菩萨。壁画环绕原有雕塑呈左右两翼对成形式,以连环画手法描绘《西游记》小说中的十处故事情节,分别是:大圣殷勤拜南海、悟空大闹金山兜洞、心猿遭火败、婴儿戏化禅心乱、观世音甘泉活树、观音显像伏妖王、断魔归本合元神、圣僧恨逐美猴王、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禅主吞餐怀鬼孕。此画以重修大佛寺碑、铭文献所载时间推算其绘制时间当不早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故学界亦客观地称其为大佛寺《西游记》壁画。该壁画作为大佛寺的重点保护文物,以其高度概括的故事结构、精湛的艺术表现及独特的描绘题材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下文便逐一论之:

一、文学价值

大佛寺此壁画是《西游记》小说文学从明末以后在北方边远地区有效的视觉传播。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小说问世以来,因其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与奇幻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受民间妇孺喜爱,时至今日,《西游记》小说已然成为依托绘画、戏剧、影视等形式在民间传播力度最深远的古代小说文学。早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江南地区已经有大量《西游记》版刻插画盛行,较有代表性的如世徳堂本、杨闽斋本、李评本等,清代亦有大量刊本行世,如康熙年间的证道书本、稀世绣像本,乾隆年间的新说本,咸丰年间的芥子园本等。地处偏远的河西走廊不若江南文风鼎盛,《西游记》小说的有效传播必须依托于戏曲、绘画等视觉形式。明清河西商旅发达,为《西游记》版刻插画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又依托于《西游记》小说与佛教的渊源,此类题材的壁画方能大兴于河西走廊的大小寺庙建筑。与此同时,《西游记》壁画在河西走廊的盛行也为此小说文学从明末以后在北方边远地区的有效传播发挥了文本无法企及的巨大作用。

二、艺术价值

首先,构思巧妙。该壁画选取的《西游记》十处故事情节以连环画形式巧妙组合,表现共时性空间。十幅图画首尾相连,背景连贯统一、衔接自然,围绕前方原有雕塑形成弧形对称排列,左右各五幅画面。为达到理想化的构图效果,作者在李评本的基础上做了少许巧妙的调整,如画面右下角“禅主吞餐怀鬼孕”一节(图1)所做镜像化的处理等,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构思及高超的艺术处理能力。

其次,线描精湛。该壁画与敦煌壁画宋、元、西夏时期的风格相一致,都是采用先描线、后设色的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壁画中线描艺术的精湛。例如画中“观音显象伏妖王”一节(图2),观音与悟空脚下祥云的表现就是采用双勾铁线描,层次分明、凝重圆劲,还充满动势,造成一种宛如即将升腾而上的视觉效应。画中“圣僧恨逐美猴王”一节(图3)中人物之上的溪流则采用了行云流水描法,婉转流畅、连绵不断,似有马远《十二水图》之神韵。

再次,墨色淡雅。壁画中的用墨与用色都体现了创作者高超的驾驭能力,画面中晕、皴、点、染并用,色彩熟而不燥、明而不火,轻灵通透、淡雅如菊。也许是历经岁月尘烟的洗礼,画面反倒透露出些许沉稳淡雅的“书卷气”。

最后,文人画创作倾向。壁画中除了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外,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大量山水背景的描绘(图4)。对山水林木的表现达到了笔墨精妙、皴染纯熟,且重在营造一种“荒寒淡泊”之意境,局部还体现了对元人画意的追求。综合上文论及的线描与墨色方面对传统画法和“文人画”意趣的追求,都能够体现大佛寺壁画的创作者们已经逐步脱离民间画工画风拙俗的特征,越来越多地偏向于文人画创作意趣雅致的风格倾向了。

三、文物价值

首先,该壁画是敦煌美术的补充部分。《西游记》取经故事壁画为佛教题材,在敦煌壁画中也曾出现了玄奘取经的身影。另外敦煌美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安西榆林石窟、东千佛洞,甚至敦煌周边一些小寺窟的佛教壁画都属于这个体系。元代以后,敦煌开窟造像的风气逐渐消停,大批敦煌画工为了生计分散到河西走廊的其它地区,仍以当地寺窟壁画绘制为业,这就造成了题材上的连贯性与壁画风格上的延续性,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批壁画都视为敦煌美术的补充部分。

其次,该壁画是《西游记》取经图像体系中的重要一支。自唐代玄奘取经东归以后,玄奘取经图像就逐渐出现。《西游记》故事成熟以后,小说故事情节也成为视觉图像表现尤其是壁画创作的热点。现今,国内《西游记》取经故事题材壁画的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众学界并无明确统计,但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都出现有《西游记》取经故事壁画遗存。这些壁画与《西游记》小说形成很好的互文性,成为民间解读小说内容的主要视觉语言,与《西游记》小说相辅相成,在图像史和文献史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至今。

四、旅游价值

首先,该壁画是张掖《西游记》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张掖是丝绸之路重镇,也是玄奘取经的必经之路,与《西游记》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至今有学者认为张掖境内的许多地名如:高老庄、晒经台、流沙河、牛魔王洞、火焰山、八戒墩、甘泉、平顶山、芭蕉湾等都是《西游记》故事的“遗迹”。[①因此挖掘和整理民间的《西游记》文化素材就成为张掖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迫切的文化使命。如今当地政府也提出了“打造《西游记》文化品牌”的策略,大佛寺此壁画就成为张掖《西游记》文化品牌中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其次,该壁画是丝路旅游的一个亮点。丝路旅游的核心是文化旅游,武威天梯山、嘉峪关、敦煌莫高窟、阳关、玉门关等都是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旅游核心资源,而张掖以国家湿地公园、七彩丹霞、军马场、康乐草原、焉支山、马蹄寺等景区建立起来的旅游框架都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因此,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力繁荣,文化旅游将成为丝路旅游的核心品牌。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在今后也必将依托大佛寺景区成为丝路旅游的又一亮点。

综上所述,张掖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及旅游价值。该壁画也必将成为河西走廊“西游”文学、寺窟壁画研究以及丝路文化旅游新的热点。

注释:

①杨国学、朱瑜章《玄奘取经与〈西游记〉“遗迹”现象透视》、何建国《〈西游记〉与张掖地名的关系探讨》二文观点。

作者简介:

李慧国,硕士,河西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美术史论。

张多金,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壁画修复。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
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处理
论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口头传统的文化价值
关于武术礼仪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健美操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刍议尖扎藏族“则柔”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