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饱蘸沧海书华章

2015-05-31 11:26杨培举
中国船检 2015年6期
关键词:航海青岛海洋

本刊记者 杨培举

青岛,宛若一位千面佳人,一见倾心,再见如故,爱上她是那么无可救药。此为很多去过青岛之人的心声。

既受万般垂怜,自有个中缘由。青岛建置虽只有百余年,但却有着数不尽的故事。这座城因海而生,因海而兴,亦因海而一度遭受无尽屈辱。如今,殖民的阴霾虽已烟消云散,但通过那些老街道和老房子,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曾经的历史沧桑。

青岛地处齐鲁之邦,受儒家与道家文化深刻熏染,在发展中更多地融入了海洋文化、现代文化、异国文化和移民文化,儒、道、释、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各大宗教并存,并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个性和海洋文化符号,从而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定居于此。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康有为、蔡元培、杨振声、洪深、王统照、老舍、萧红、沈从文、梁实秋、陆侃如、冯沅君、吴伯箫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先后在青岛长期居住或短期停留。他们创办报纸、创建学校、教学布道、著书立说、编印杂志,使青岛成为当时中国的文化绿洲。

正因这种特殊的发展历程,其城市的整体规划以及建筑风貌都明显体现出了这种多元文化的特征。如今,青岛东部新城区与西部老城区,欧式与中式,古典与现代的建筑文化和风格,交相辉映,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加之独特优美的地理环境、山海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架构、气势庞大交相辉映的城市建筑布局、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空间环境,更使得这座岛城妩媚动人。据统计,青岛的建筑涵盖24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因此它也被称为万国建筑荟萃之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车可舟,中国第一”。自从康有为写下对青岛的这些赞誉之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八个字,就成了对青岛风光的经典诠释。

漫步在青岛的大街小巷,游人会感受到浓浓的德国情调。青岛被公认是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之一,且有“不涝城市”之美誉。抛却狭隘的殖民情愫,客观地说,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国人在青岛创建的现在仍在使用排水系统。据说,德国人当时对这些排水系统提出了地上和地下同步进行的概念,并且从成本计算、工程设计、项目施工,到相关设备,都有严密、详细的标准,真正做到了标准化、一体化。德国人的长远规划和严谨作风,在这些排水系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海洋出版社社长杨立敏看来,青岛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蓝色文明史,城市的血液中流淌着海洋的因子,从而塑造出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也孕育出了驰名中外的青岛港和一大批造船企业、制造企业、海洋科技机构院校等。可以说,从政府到民间,青岛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航海意识和海洋意识。这种强烈的航海意识和海洋意识,在中小学生的海洋教育上可见一斑。据了解,青岛是全国首个在义务阶段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城市,开发编制了全国首套海洋教育地方课程教材《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并把海洋教育贯彻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于航海事业、海洋事业,青岛不放过任何扩大影响的机会。国家在2005年确定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之后,青岛就力争主办权,在北京、上海之后,成为第三个成功举办航海日的城市。之后,青岛向航海、海洋进军的步伐日益加速。2011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也相继获批。青岛喊出了,再造一个青岛港,再造一个青岛经济总量,再造一个青岛新主城。至此,青岛再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据青岛市统计局统计,2014年该市海洋生产总值达1751.1亿元,同比增长13.1%,占该市GDP比重达20.2%,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9.5%。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海洋科学研究多个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承担着大量的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在国家973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17个项目中,有14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在青岛。“十五”以来,青岛分别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荣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奖项总数的一半。国家外国专家局发布了2014“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青岛排名第五。

尽管获誉无数,但在一些青岛人的眼里,仍有不同声音。他们认为,青岛目前的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港口资源、滨海旅游、海洋科技、工业品牌方面,而以往的人文特色正逐渐被弱化,如今青岛的城市文明已经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工业文明。

无论是质疑也好,鞭策也罢,未来这座城市仍将会演绎出更多不同版本的氤氲着海洋气息的故事。有一点可以确定,青岛要真正成为一座蓝色文化涵养深厚的城市,它需要的不是沉迷于历史遗留的“小资文化”,不是去迎合某种浮华的时尚,而是需重新发掘真实的自己,让未来充满文化底蕴和张力。

猜你喜欢
航海青岛海洋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大航海争霸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航海博物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