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 长出飞向大海的翅膀

2015-05-31 10:03
中国船检 2015年6期
关键词:太仓郑和航海

本刊记者 徐 华

六月的太仓,细雨绵绵,清新祥和。这座被誉为“现代田园城市”的小城,东濒长江,南依上海,背靠苏南,强大的腹地支撑,使太仓安静的外表后面奔腾着强劲的经济脉动,使她连续多年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五名。她紧临长江出海口,与大海仅一步之遥,海风千百年来都吹拂着这座内陆城市。

2008年,航海日移师太仓,唤醒了这座古老小城对大海的记忆。太仓古代实为滨海村落。春秋时属吴地,三国东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刘家港也成为商船集结、通达海外的国际码头,史称“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枢纽港。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将此作为起锚地,集结船舶、物资,招募水手,拜祭妈祖,扬帆远航。明宣德八年(1431年),郑和以花甲之年第七次下西洋前,详细记述了他历次下西洋的经过,刻《通番事迹碑》立于浏河天妃宫,以“昭示永久”:“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此碑现已佚失,1984年,太仓根据原碑文予以重刻,立于原处。据载,蒙元时期的太仓海上漕粮运输的发达,培养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水手,为郑和七下西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元朝时这里曾设立水军都万户府和水师基地。明政府在这里设立太仓卫,为郑和提供了水手和船工。史记太仓卫军士费信、副千户周闻就曾多次跟随郑和出使西洋。这些人随着郑和船队漂洋过海,出生入死,往往是十去九不归。每次郑和准备扬帆出海之时,刘家港内外哭声震天,送别场面感天动地。

太仓郑和公园

在航海日的纪念活动中,一位肯尼亚女孩的到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她非洲面孔上依稀可以分辨出亚洲人的影子。她是谁?来自哪里?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当女孩激动地大声说出“我回家了”时,答案呼之欲出,是否是当年远航的游子,穿越数百年的时光,翻山涉水,魂归故里,他们的后代终于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

位于肯尼亚北部海域的拉穆群岛,是环印度洋航线的交通要道,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即与东方联系密切,相传这里生活着一些中国人的后裔。2008年3月,太仓文联主席、文史学者汪放与凤凰卫视记者专程到这里寻访探踪。第一次见到夏瑞福和她的母亲时,不禁有些震惊,虽然这母女俩生活在非洲原始村落之中,但她们骨骼却具有东方人的特点,肤色也有别于其他土著。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几百年前,一艘中国商船在附近海域触礁沉没,中国水手在该岛南端的上加村登陆,后迁至西尤村,并繁衍至今。虽然没有文字记载证明这些人的祖先是中国人,但他们仍坚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因为这是世代相传的家训。母亲还拿出祖传的一只青花瓷碗向大家证明。15岁的夏瑞福看起来有些胆怯,为记者们演唱了一首民族歌曲,声音不大,但眼神里充满了期望,最后,她面向镜头说,“我想回到中国。”不知是不是这个瞬间打动了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他当即专门会见了夏瑞福。返回使馆后,郭大使要求主管教育的官员积极与中国教育部联系,为夏瑞福争取公费留学的名额,并得到了积极回应。2008年7·11航海日,夏瑞福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并顺利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如今的夏瑞福已经硕士毕业,准备继续留在中国读博士。

夏瑞福 (左起第四人)和太仓政府及凤凰卫视部分媒体人员在一起

2008年航海日,为太仓开启了一个大时代。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5.12大地震的伤痛与8月份的奥运气氛同时影响着中国人。而7月11日的航海日,刚好介于两个日期之间。原本策划好的采五色之水,象征着奥运五环的五种颜色,遇到了困难。绿色,需要取九寨沟的绿水。此时,正处于抗震救灾紧张时期的四川地区,是否愿意加入到聚水活动中,成为是否成功取得五色之水的关键。当地政府知道航海日的目的与意义之后,毅然决定组织完成采水工作。当年,在太仓郑和公园航海日庆典的主会场上,身穿藏族服装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将手中的绿水与采自黑龙江、辽宁丹东、山东威海、云南红河等天南海北五个不同地区的黑黄蓝绿红一同组成的五色水汇入带有奥运五环的容器中,全场随即爆发出热烈掌声。这“和谐之水”从太仓港注入母亲河长江,并最终流入大海。

2008年的航海日成为汇聚各种航海元素的经典之作,并创造了很多“第一”,两岸民间直航的第一次就发生在这里。台湾民间文化宣传船“郑和”号首次来到大陆,开创了民间第一次的两岸直航。而两年后真正意义的两岸直航开通,太仓也成为首批开通直航的六个港口中唯一的内河港口。

站在港口临风眺望,只见万吨巨轮静静地停泊在码头,卡车正穿梭不息地装载货物。放眼向海天遥望,仿佛还能看到郑和船队“旌旗飘扬,千帆待发”的盛况。航海日之后,最大的赢家就是这一片港区了。这个貌不惊人的内河港口充分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活力,一跃成为全国第一个按海港化管理的江港,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三连跳。2010年5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太仓港被定位为重点建设的集装箱干线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2012年12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共同批复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太仓港作为沿海港口管理,并执行海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2013年9月,交通运输部出台公告,自2013年11月1日起取消五星旗海轮进出长江太仓港及以下水域强制引航。自此,太仓港全面实现海港化。

2013年10月,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苏州港总体规划(2013 ~2030年)》,明确苏州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苏州港太仓港区重点服务于江苏省、苏州市及长江沿线地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和铁矿石、煤炭中转运输为主,相应开展石油化工品中转储运,并兼顾太仓市临港产业开发。

太仓依港而建,虽居江畔却长出飞向海洋的翅膀。

猜你喜欢
太仓郑和航海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大航海争霸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航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