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铿锵“三人行”

2015-05-31 10:00杨培举
中国船检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连市航海海洋

本刊记者 杨培举

2009年7月11日,在大连举行的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和主会场系列活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对全社会发布了我国首个呼吁全民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航海日大连宣言》。此后,大连市政府坚持每年中国航海日都要组织系列宣传庆祝活动,一些民间人士、社团等也自发开展各种各样的提升公众航海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活动,从而使这座城市海味更加浓厚。在此,不得不提三个人:杨道立、陆儒德、张其奇。

杨道立,国家一级导演、作家、职业经理人,大连国际服装节发起人之一(从首届服装节开始八次出任开幕式总策划和总导演),环球小姐中国赛区、亚洲小姐大陆赛区决赛总评委,大连慈善总会文化总监,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被CCTV列为“时代人物”,2009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会场和201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会场活动总策划及专家组组长,其新兴节日研究专著《一个节日与一座城市》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初见杨道立,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高贵而不失典雅,明亮而不失深邃。其父杨烈宇,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或许是因父亲在大连海事大学工作过之故,她自幼耳濡目染,对海洋和航海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愫。遗憾的是,多年来,她虽获誉无数,但大多背海而耕,一度远离海洋。2009年,她担任中国航海日活动的总策划和专家组组长,这使她对海洋和航海有了更新的认识。她坦言,通过总体活动策划和组织起草《中国航海日大连宣言》,她重新思考“重陆轻海”观念,思考是什么让一个东方大国被世界抛向落后,导致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和世纪悲怆。她希望借2009年中国航海日在大连举办之际,能够把热爱海洋、热爱航海的精神留住。事实证明,这届航海日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且在很多方面为国内首创,并广受好评。

在记者跟随她走访学校的两天时间里,深刻感受到了她在学校和孩子们心中受欢迎的程度。所到之处,她都是焦点。她说,无论她走到哪儿,只要有机会发言,她就会拿海洋说事儿。海洋是全人类须臾不可离弃的永恒主题,与每个人的命运和生活品质,休戚相关。她相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日积月累,把珍爱海洋、利用海洋做成全社会的文章,滴水终可映太阳。

见到78岁高龄的陆儒德教授,让记者惊叹不已。他硬朗的身姿中映射着军人的凛凛风骨,言谈中透露出学者的睿智和深厚的理论根基。与老人对语,你会明显感受到他深爱海洋的澎湃激情。

说起陆儒德教授,同样有着光鲜的履历。他历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航海系主任、教授,是国内知名海洋学者和军事评论员,从事航海教育40多年;参加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和建立“长城”科学考察站并被“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记集体一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出版了《中国走向海洋》、《海洋、国家、海权》、《中国海军之路》、《海殇——遭封建王朝湮灭的中国海商》等专著;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论文400多篇,有关“海洋国土”、“海洋权益”等学术论点得到中央领导和中宣部肯定;2008年被授予“航海终身贡献奖”。在他的建议和积极努力下,大连市成功承办了2009年中国航海日和201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受到国家主管部门高度评价。

5月30日,记者在大连西岗区滨海小学举办的“拥抱蓝色海洋共建和谐家园”活动现场采访该校王光晓校长时,她告诉记者,目前学校之所以能够成为发挥全国海洋意识基地,并广泛牵手社区、大学、海洋教育联盟、邻国等50多个单位举办这样的活动,离不开像陆教授等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的鼎力支持。陆教授,是他们学校的“海洋导师”。

说到这些亲海爱海的下一代,老教授激动得满眼放光。他说,蓝色本就应该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公民的“灵魂底色”。国民航海意识、海洋意识的提高,重在教育。因此,他多年致力于海洋文化和海洋教育的普及,主持并参加了多种地方和国家海洋教育教材的编写,多次应邀到大中小学校、社区、机关、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进行海洋公益讲座。虽早已退休,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海。对他来说,平时没有礼拜天和节假日,天天不是搞创作,就是在备课、讲课,审定各种海洋教育教材。这种状态让陆教授感觉很充实。老骥伏枥,志在海洋;生命不息,宣传不止。这就是老教授的晚年人生。

张其奇,原市港口与口岸局副巡视员,“2009中国航海日”大连主会场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2011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会场活动的专家组成员。不求人间争富贵,但做沧海一嘹鸥。这是对心思缜密、工作踏实的张其奇,最贴切的人物素描。

据张其奇透露,2009年的中国航海日活动,牵头单位是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也就是他所在的工作单位。当时,航海日的具体组织工作由他负责。由此,他跟杨道立、陆儒德结下深厚友谊,并成为日后的亲密“战友”。他于2010年6月退休。受领导委托,他继续负责了大连市2010 ~2012年大连市航海日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2013年以后,他主要做协助策划、组织和协调方面的工作。

多年来,他与杨道立、陆儒德三人尽可能参与、推动与海洋航海相关活动的开展。其中,由杨道立提议、大连出版社组织的大连海洋文化沙龙,吸引了很多热心海洋教育人士参加。由杨道立创意、陆儒德编著的一系列海洋方面的图书广受好评。2009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后,他们感到在引导社会参与特别是青少年参与方面还很不够。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像开发区滨海学校、西岗区滨海小学、甘井子区育新小学等在海洋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学校。其中,杨道立利用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开展海洋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荐开展学打“水手结”、旗语操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陆儒德每年多次为学校做海洋知识报告,联系有关单位向滨海学校赠送罗经、船模,指导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海洋教育;向国家主管部门推荐大连市海洋意识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参加“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基地”评定、参加全国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联盟等。

张其奇跟记者说,他们三个人中,杨老师是旗手,负责摇旗呐喊;陆教授提供思想和专业支持;而他,主要负责具体联络事务。能为中国航海和海洋事业进绵薄之力,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当然,也有遗憾。比如,海洋和航海意识教育没有纳入国家立法层面;2009年杨道立创意、已经做出小样的有深刻海洋历史内涵的城市雕塑一直未实现;海洋教育没有进入课本;中国航海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作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思想文化宣传载体和活动平台的重要意义没有被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没有更有效地组织起来……

或许,正因有如此遗憾,三位老人才孜孜不倦地倾情投入航海和海洋事业。

杨道立告诉记者,2009年大连举办航海日之后,在推动航海和海洋意识建设方面,民间已露勃勃生机,一种自发的汹涌澎湃的力量,正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海洋。而他们三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浪花一朵。

猜你喜欢
大连市航海海洋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大航海争霸
我的好朋友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culture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航海博物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