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寻找失落的航海记忆

2015-05-31 10:00
中国船检 2015年6期
关键词:郑和西洋船厂

本刊记者 徐 华

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论坛期间,备受瞩目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在这份“终极”名单中,圈定了重点涉及的18个省,此外,规划还提及要发挥港澳台地区在“一带一路”的作用。耗时近两年,作为近年来最火的经济发展概念,“一带一路”概念最终落地。但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江苏,却意外“落选”。消息一出,作为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江苏省省会南京一片哗然。那么,“一带一路”,南京真的要“缺席”吗?

历史上的南京,不但不曾缺席,反而一手缔造了七下西洋的壮举,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南京,作为永乐王朝的政治中心,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策源地,作为郑和宝船的建造地,保留着太多关于那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航海时代的记忆。永乐元年,明皇朱棣制定了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并下令郑和督造宝船。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船队领命出发,开始了历时28年、壮行10万余里、踪及38国的七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总策划、总指挥是朱棣皇帝,而郑和则是极具震撼力的执行者。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明代政府和郑和下西洋的遗址遗迹。位于南京秦淮区马府街的郑和文化公园,据说是郑和的府邸;位于鼓楼区龙江小区附近的宝船厂遗址,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的建造处;位于原下关区的静海寺,是郑和出海前后祭拜妈祖的地方,相传也是在七下西洋后期,航海活动渐受微词、前行受阻之时,郑和隐居清修之地……

历史上的南京,将中国的航海事业推向了颠峰,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秦汉时期以来,中国经历了五次大航海时期。从徐福东渡到东吴水军鏖战赤壁,再到南宋时期繁荣的海上贸易,有史料记载,南宋时期中国GDP占世界的一半,这些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的航运活动都围绕着南京蓬勃发展。宋代王安石曾登上金陵城北的阅江楼远眺烟波飘渺的江面,见到“云帆高张,日夜星驰”的场面,不禁感叹:“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历史上金陵城与舟楫便结下不解之缘。

航运的繁荣催生了造船业的高度发达,自古以来,南京都是造船重镇。元代诗人萨都剌曾蹬上南京石头城眺望秦淮河以西鳞次栉比的造船场面时,亦叹“蔽日旌旗,连云樯橹。”这无疑反映出南京在宋元时期造船业的繁荣。正是有雄厚的造船技术储备,明代的下西洋战略才有可能实施,同时也进一步将南京的造船推向了颠峰,俨然一派造船帝国的景象。江苏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古船专家赵志刚介绍,当时,有以宝船厂和龙江船厂等5家官办船厂为主的造船大厂,也有星罗棋布的私营小型船厂,它们分布在秦淮河以西的水网地区,不胜枚举。

古代造船的基因,使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成为中国第一造船大省,拥有多家全国知名的民营船厂,即使经历行业调整的五年冲击,江苏省船舶工业依然保持活跃势头,新船成交量大幅反弹,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主要指标居全国榜首。一些骨干船企的订单任务排至2016年,为企业满负荷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工信部公示的造船业“白名单”《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中,51家入围企业中江苏有16家,居全国第一,而相关的船舶配套产业亦全国闻名,占全国的60%。

南京,从不缺少现代经济的铿锵号角;南京,也不曾缺少古老航海文化的繁花似锦,然而,过去与现代之间似乎仅差那么一毫米的距离。南京郑和研究会吴之洪曾评论,如今,很多城市都在争当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发地、发源地,除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积极响应之外,只能说明拥有明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多历史文化资源的南京,还沉浸在历史的摇篮中懵懵懂懂,南京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中的“策源地”的地位还没能让世人知晓。

“七洲洋上潮呜咽,不见风帆五百年。”这是南洋史学家陈望崧老先生对中国航海戛然而止的深深遗憾,也是中国大型远洋木帆船的无以为继的真实写照。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国封建统制者逐渐走向了远离海洋、远离航海的道路。时光流逝,600年弹指一挥间,郑和宝船的制作方法在长久的漠视中几乎完全失传,不仅连一张图纸都没有流传下来,甚至连其外观的记载也语焉不详。如今,淹没在浩瀚史料中的古法造船的点点线索,已经难以拼凑起郑和宝船的原始模样,现代人已经无法获悉如此巨大的木制海船要如何制造才能在波诡云谲的海上远行万里,就像人们无法破解金字塔建造的玄机。这不能不让人痛惜。这一片惋惜之声也体现在对于郑和宝船复原的工作中。2002年南京与新加坡金龙集团携手成立南京宝船厂,计划利用原汁原味的古代工艺,复建1:1比例的、纯木制材料的远洋木帆,这一举动引来了世界的目光。然而,600多年时空的距离注定让宝船的复制之路布满荆棘。期间,各方的争论与误解日益激化,导致宝船复原工作屡屡受挫停工。最近,有消息称,已经停摆三年的宝船复原工作准备重启,中华民族重拾曾经航海辉煌的雄心依然不变。

位于南京鼓楼区龙江小区附近的宝船厂遗址公园

然而,通过宝船复原的举步为艰,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里,过去的还留在过去,现在的就只是现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如何对接、交融、传承,他们之间需要怎么粘和?南京郑和研究学会会长陈平认为,需要一种文化载体。而航海日的出现,开始弥补了过去与现代的沟通。2012年,航海日的纪念活动的主会场设在南京。无可否认,这又是一场高标准的盛会。南京集全市之力打造了一次完美的航海文化盛会,这一届航海日让全中国人民知道了南京与郑和、与航海休戚相关,也让南京知道了航海文化的薪火相传对于现代发展的重大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天的电光火石般的感动渐渐淡去,就像600多年前,郑和船队的辉煌,刹那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航海文化的弘扬需要更多的文化团体的参与。2014年5月28日,南京郑和研究会成立。陈平表示,南京郑和研究会的成立与集结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据悉,今年7月11日是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也是中国航海日第十年。江苏南京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如为郑和航海纪念塔奠基、《丝绸之路概览》首发式、建立“海上丝路”博物馆、召开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大会等等。

踏着历史的足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京亦不会缺席。有消息称,江苏省对接“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基本完成省内意见征求,并已于4月底上报国务院,待国务院审定批准后,就可以实施。

猜你喜欢
郑和西洋船厂
致船厂
大连辽南船厂
清宫中的西洋医生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何丰妍油画作品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