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困生变得自信快乐

2015-06-05 10:34况韦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尊重学生差异化教学学困生

况韦

摘 要:“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学业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更需要给予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多多指导学生,让学生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学困生;关注关爱;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培养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44-01

“学困生”并不是指智力低下,智商存在问题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学业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由于“学困生”成绩大都不够理想,因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会不自觉地对“学困生”冷眼相看,对他们关注不够,会使他们在人格上有自卑感,在学习中缺少自信。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挫折多,因而他们常常对学习感到灰心丧气。究其“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是认为学习乏味,缺乏学习的原动力,在学习上投入精力、时间较少;有的虽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但学习方法不对……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抽象性、逻辑性更强,在数学学科中的学困生数量相对更多,现象更为明显,这些学困生已经成为数学学科教育中的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让学困生变得自信快乐呢?

一、加强与学困生之间的沟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心理学认为,“学校的知识教育、教师本身的模范作用、学校及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育技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态度等,都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因此,教师一方面应以自身的严谨治学和敬业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应分根据社会与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巧妙的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的内在激活因素,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多与学困生沟通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的感情,能随时洞察其思想动向以便在教育中的有的放矢,以促进其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很多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在课间时,与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惑,督促他们用心学习,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简单的手势、眼神、微笑也都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比如一次数学课上,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些课堂练习题目,随机抽了几个学生上讲台当堂解答,一个学生害怕得根本不敢上讲台,只是在座位上站着,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便走到他身边,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凑到他耳边悄悄说“你行的,老师相信你!”就这简单的“一拍一语”居然让这孩子鼓起勇气走上讲台完成了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当这道题目完成的时候,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情的掌声,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变得有信心了,回答问题积极了,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了,成绩也在主动学习中提升了。

二、承认学困生不足之处,降低要求,实施差异性教育

记得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班上的一个学困生一个学期下来,数学成绩只得了60分,我非常着急,去家访找家长商量对策,没想到家长竟然欣喜若狂,他说,他的孩子从来没有考过这么好的成绩,这次考试居然及格了,看来他努力了,他进步了。为什么老师和家长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原因在于:教师只是把这类学生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横向比较,在潜意识中用一把统一的标尺在衡量着每个学生,期盼着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达标,取得预期的好成绩。而家长则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以前的学习进行纵向比较,从而肯定了孩子的进步。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把所有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水平都放到一条起跑线上来看,要有所区别。一只手的五个手指也是有长有短呀。我们必须得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成绩都是高低不一的,有的好,有的一般,有的差。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不足,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在完成简单任务的同时有成就感,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师生之间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尽管学生在知识经验、智慧水平、个性发展上都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如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自己的的尊严。教师必须承认这种独立的人格尊严,充分的信任学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体罚、侮辱学生,不允许教师无视学生的正当权益。从根本上说,尊重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一致而不是矛盾的。二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想当然,许多以‘这是为学生好为理由而做出的决定,往往是脱离学生实际,甚至可能是违背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对他们发展是有伤害的。尊重孩子,就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与学困生交流时尤其要注意呵护其自尊心,当错误已经是既成的事实,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爱与理解,让他们自己认识自身所犯的错误。如果一味以强硬的方式解决的话,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反而使孩子与自己产生隔膜,甚至抵触。宽容,是比惩罚更有力量的教育方法。对人宽容,是做人的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

总之,对于学困生,作为数学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需要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细心,多与他们交心,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爱”中学习,在“爱”建立自信,享受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白 兰.重塑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2.02期

猜你喜欢
尊重学生差异化教学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