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

2015-06-05 10:35李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体历史教学

李平

摘 要: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的统一性和求同性,改变刻板的面目;注重学生个体特征,强调学生个体基础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45-01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中学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强调深入研究、强调历史的系统化,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推行几年了,在此,我想谈谈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方家斧正。

一、信任学生,他们的思维将令人惊讶

回顾以往的教学,为什么老师总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们的不信任。作为老师,我们总是认为:中学的学生,他们能懂什么?没有系统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强,只要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要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

记得在《远古的人类》时,前三十分钟我几乎仍然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学任务,练习题也做完了。还剩下十分钟,课后有一道思考题:请你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况。本来不打算让学生试试的,但时间还有,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这道题改了一下:“我——一个北京人的一天”,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他的的回答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一位同学展现了北京人集体狩猎的情况,表达了团结合作的意愿。有一位同学展现了打制石器的过程,以及用石器来打猎和采集野果等活动。有些同学还能根据所学知识更正其他同学的错误。这些让我感到惊喜,让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小看学生,应该相信他们。于是我将这道题目布置为书面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结果表明学生的想象力的确很丰富,说出了许多我都觉得惊讶的丰富生活。这件事极大地震动了我。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留下更多地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有时候还能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问题。我觉得正是我对学生的信任,使得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勇于对课本、对老师质疑,整个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学生比以往也格外愿意学历史了。

二、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让历史课堂变得活跃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试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的特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一般说来,历史不是一门实验性的课程,所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太注重动手操作。但是我认为通过实践制作可使历史知识形象化、感性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也会安排学生动手。

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如在历史课上,学生们可以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有些同学甚至还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描绘一段历史,有时学生们可以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可以演话剧、讲故事,也可以撰写小论文等等。如在上《三国鼎立》一课中,由于同学们对三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分组编演历史情景剧《三顾茅庐》和《赤壁之战》,学生进行了周密地准备,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还来请教我,甚至有些同学把《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也搬了来,编写剧本,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在课堂上他们进行了表演。虽然表演时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但是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一堂课下来,学生情绪高涨,知识也掌握了,学生对于这段历史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上《隋唐文化》一课时,我就让学生用橡皮制作成印章,两个同学比赛,看是印章印得快,还是手写得快,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印刷术的作用。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在学习《宋元文化》一课中:四大发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明确任务,分别找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查阅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又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不同的体会,课堂上把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学设计中,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由主角变成了以引导为主的配角,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必须要全方位,多层次地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教材,适应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猜你喜欢
主体历史教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