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

2015-06-05 10:42刘荣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思想品德初中生

刘荣花

摘 要:当代中国,一切均处于变革之中,教育也正在接受改革的洗礼。教育回归生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回归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趋势,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是思想品德课迸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52-02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感悟人生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而反观我们过去的思品课教学,不难发现: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学的目的仍然是过于强调知识的识记、再认,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也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这也是思想品德课堂之所以受冷落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一、树立学生主体理念,营造生活氛围,

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能唤起学习的激情,才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张显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因此,要使思品课回归生活,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课堂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优化师生关系,要把学生看作人,看作活生生的大写的人,看作有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人,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要,相信学生潜能,爱护学生身心,使课堂气氛民主化、师生关系朋友化。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给学生更多的民主,要平等的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新,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让思想品德课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生活融入思想品德课堂

1、新课导入生活化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学习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思想品德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联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我在教学《身边的诱惑》这一课时选取这样一个事例:“老师的手机昨天收到了一条短信,上边说我中了五万元的大奖,但要领取这五万元,得先交五百元的手续费,然后再扣除个人所得税,最后会把剩余的钱打到我的卡上。”然后让学生回答:“老师应该打这五百元钱吗?”学生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都争相讨论。通过这件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了身边的诱惑无时不在,深刻理解了课文所讲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要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憧憬,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父母在平凡的生活中为我们的成长所倾注的点点滴滴——生病时精心的照顾;取得进步时欣慰的笑容;犯错误时心急落在肩头上的一巴掌……联想起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父母的一幕幕:有的同学曾嫌母亲唠叨;有的同学曾因父亲管教太严而疏远;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的平凡而瞧不起;有的同学曾因自己的任性而与父母顶嘴……通过讨论与讲述,学生深切地感悟到母爱如水般细腻,父爱如山般深远。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关心、孝敬父母。最后歌曲《懂你》使本课达到了高潮,此时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3、教学活动生活化。

思想品德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礼仪展风采”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和奥运会礼仪小姐的录像,让他们欣赏国旗班战士的飒爽英姿和礼仪小姐的端庄美丽。随后让学生分组表演如何站、立、行、笑,学生作出比较。通过表演,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第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两者相得益彰,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拓展延伸知识,提升教学价值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回归生活,不仅要面向内容充实的课内教材,而且还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加深学生的人生感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教学的内在价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积极拓展教学外延,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价值。为此,教师可以布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思想品德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