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

2015-06-05 15:25
关键词:就业指导价值职业

李 阳

(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

李 阳

(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就业价值取向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追求。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现今大学生存在就业观趋于理性,就业意向多元化和就业意识自我化的倾向。因此,需要强化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理性审视择业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就业观念;就业意识与意向

价值取向是主体道德追求、功利取向等价值观念变化的整体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个体价值观念在外部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就是青年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中自觉形成的价值选择,具体是指个体根据对主客观因素综合分析后作出的目标判断和实践行为方式,“包括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追求、评价、定位和选择的倾向性态度和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1]”。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目标、就业行为也经受着社会价值观念变革的洗礼,功利化、现实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在新的就业环境下思考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合理评价和引导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定位,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以及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

(1)就业观趋于理性,求职准备积极充分。通过调查200名阜阳师范学院2010届毕业生发现,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大学生并非一味的悲观失望,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沉着应对,冷静理性地按照个人规划积极准备,努力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首先,对于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大多数学生通过主动搜索相关就业信息或者参加大型招聘会的方式了解就业形势。高校系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会给学生全面详细地分析解读就业形势,指导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并提供一定的就业技巧培训,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及早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初就开始思考就业方向,同时明确学习目标。在毕业时有73%的同学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21%的同学认为可以先择业再就业,这种成熟的就业态度决定了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面对就业形势,努力适应环境,在积极准备就业的过程中为自己带来价值提升的机会。其次,在校大学生越发重视就业技能的培训。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就业能力上最缺乏的是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他们能够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不断提升个人心理素养、专业水平和沟通合作技巧,为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专业技能或者职业技能培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在校大学生获得过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明晰了就业形势之后,更多的是选择了理性对待,并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以保证自己在走向社会时有更大的竞争力。

(2)就业意向趋于务实,就业目标多元化。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评价决定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职业的经济报酬、社会意义、社会地位、劳动强度和技术构成等因素[2]。”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目标趋向现实主义,更加理性务实,同时受到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同专业、性别及地区的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也有所差异。基于社会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部分学生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择业时的主要标准;超过一半的学生较为看重个人的未来发展,希望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职业。但是虽然性别和专业不同,大多数学生在择业时看重的还是工作的稳定性,尤其是农村女性大学生,这就体现出这一群体低期望值的就业倾向和对现实需要的考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愿意接受稳定但是工资较低的工作。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希望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民办院校和私营企业则不受青睐,计划自主创业的学生只占到5%(见图1)。在工作地区上,17%的学生倾向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超过45%的学生愿意到生活压力相对较小、薪金待遇较好的省会城市工作,有31%的学生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地区就业,愿意去西部就业的学生较少(3%)。这反映出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渗透在就业价值取向中,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观特征,一方面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现实问题的冲突与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个体利益与需求的客观反映。

图1 被调查毕业生就业单位首选比例

(3)就业意识自我化趋势增强,淡化社会价值。从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以来,社会越发鼓励大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公平竞争,社会需求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成为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关键点。但是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就业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现实中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的实现,强调自我兴趣和专长,选择职业的出发点更多的指向自我需求和发展前景,而国家需要和社会价值实现并非大学生择业的重要标准。调研中发现,在就业价值目标上,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符合个人兴趣、发挥专业特长、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而在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上,较多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发展机会,其次是经济收入和工作的稳定性,而社会需要与贡献被大学生看做择业时最不看重的因素(见图2)。关于基层就业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肯定和支持国家实施的基层就业政策,小部分同学有参加西部计划、赴基层就业创业、投身“三支一扶”的意愿。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导致大学生难以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无法在社会需求中合理定位自身。

图2 毕业生首要择业因素

二、引发大学生就业价值趋向变化的原因

(1)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群体价值观念是由外部社会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其就业价值观念必然会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经济向新常态过度的进程总体平稳,我国2014年全年GDP增长7.4%左右,这也就导致了企业用工需求降低,对于社会就业的拉动力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相比2005年翻了一番,但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与毕业生对比数为历年的最低值,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我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虽然在逐步发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但是现状仍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使得他们在面对就业和择业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2)客观外部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承担着较大的就业压力,既渴望竞争,又怕承担风险;既想实现个人价值,又要兼顾经济利益。这种平衡过程不可避免地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反映出困惑与冲突,一味求稳怕承担风险却忽略了私营企业良好的职业能力提升环境;创业能力较低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趋弱;受父母保护过多,缺乏自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难以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仍然愿意选择工作和收入相对较为稳定,同时注重自我发展和个人能力发挥的职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因此,如何调整大学生在就业时的观念偏差,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主观内在因素影响。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就业价值理念,思维较为活跃,不再拘泥于所学专业领域,敢于挑战和创新,更为注重个人的切身感受和兴趣方向,这些特点造就了他们就业渠道更为广泛,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更为明确。同时,自我化就业的特点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过于注重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贪图享受,不愿意到艰苦的基层岗位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社会价值难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导致了物质追求和精神价值的严重失衡,这种就业价值取向一方面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和社会提出了崭新课题,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良性发展,从而找到社会需求和个人价值的平衡点。

三、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1)以人为本,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自教育部于2007年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以来,全国大部分普通高校都从2008年起系统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培养过程。但是,面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需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方式,提升大学生就业理念。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一步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①根据青年学生特点,结合专业实际需要,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咨询中心。聘请具有职业规划资格认证的专家、教师对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求职心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全方位、专业化的指导,提升个体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帮助大学生深入、全面了解职业自我,尽早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择业和就业时能够做出明晰、准确的决策。②将就业指导教育融合到其他课程中,以提升教育效果。充分利用高校专业课教学为骨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引导的育人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等结合起来,以人为本,灵活应用,让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不断自我学习,提升就业能力。③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便捷的就业指导信息网络平台,由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解析不同就业信息特点并进行收集、梳理、发布和更新,为大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帮助。注重增加和完善就业环境预测、职业倾向测评、网络资讯辅导、教育课程开放等模块,改变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中操作繁琐、信息不易保存、成本较高的弊端,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测评和辅导,通过科学分类整理提升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从技术层面推进和探索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路径,以适应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就业主体个性化差异的现状。

(2)强化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不平衡,供求矛盾凸显,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也是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中提到“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过剩与稀缺的悖论凸显中国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3]”,由此可以看出,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的高低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进入职场并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关键因素,它包涵胜任力、适应力、影响力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考量,对于高校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①准确自我定位。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认清自我,准确定位职业目标,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在此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去弥补就业能力的不足,通过专业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完善自我,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养成沉着冷静的处世态度。②积累实践经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就业方向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知识转化和实际运用能力则是在职场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以教为主、课堂灌输的基本育人模式,学生的实践操作、理论转化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因此,高校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增加志愿服务、专业实践、职业教育等社会体验活动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③提升“软能力”(Soft Skills)。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软能力”的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导因素。区别于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等可以量化考核的硬能力,软能力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用量化指标去判定和考查,但这也是当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所在。学校必须引导大学生知晓自己的软能力不足之处,通过开设培训课程、举办模拟招聘会、鼓励参加社会服务、强化实习指导等方式加强软能力培养,提升就业素质。

(3)拓宽思路,建立新型就业观念。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重经验重能力的用人倾向使得大学生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就业理念,提前规划,掌握主动权,以发展的眼光认清就业形势,摒弃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择业观念,脚踏实地地寻找合适岗位,提升就业技能,锤炼职业素养。基层工作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最快捷和最有效的途径,能够促使大学生在服务基层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体价值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需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勇于到环境艰苦的基层(社区、乡镇、村委会等),到西部地区去磨练意志、发挥潜能、增长才干,不断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完成个人梦想。同时,也要不断强化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多元化的就业观念。创业能够使大学生在社会大潮中充分锻炼能力和磨练意志,扩大就业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创业孵化园、举办创业模拟比赛、成功校友论坛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创业资助政策,提供多种亲身实践的机会,引导有志向的大学生勇于尝试、增长经验、实现价值,开辟出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四、结 语

新时期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不是朝夕之功,它关系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育人体制的改革问题,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才能达

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要意识到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在就业和择业引导过程中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育尤为重要,高校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指导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1]高存福.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92.

[2]石志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97.

[3]高安德.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J],商学院.2005(11):25-27.

On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 of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in New Era

LI Yang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Fuyang Normal College,Fuyang 236041,China)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reflects the value choice and objective pursuit on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ew Era.Facing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concept is constantly changing.Through the survey data analysis,the conclusion can be easily drawn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attitude tends to be rational,diversified employment intention,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and self oriented tendency.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rrect guidance and education on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value orientation;guide

G412

A

1672-9617(2015)04-0572-05

(责任编辑 祁 刚 校对 伯 灵)

10.13888/j.cnki.jsie(ss).2015.04.026

2015-07-17

阜阳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项目(2012DJSZ04);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375)。

李 阳(1981-),女,安徽阜阳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价值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