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的超声检查对比

2015-06-09 14:19刘冬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收缩期内径斑块

刘冬华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淮安 223001)

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的超声检查对比

刘冬华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淮安 223001)

目的:通过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的差异对比。旨在探讨超声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下肢动脉的管壁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以及相关血流参数及眼底动脉的相关血流参数对比。结果:糖尿病组的下肢胫后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胫后动脉,足背收缩期血流峰值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等相关血流参数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超声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眼底视网膜动脉的常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测;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

本文通过对56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及60例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的检查。来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检查对象: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均为2011-2014我中心住院及社区慢病体检患者。排除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男40例,女18例,年龄在40-78岁,平均60岁,病程在3-20年,除控制饮食及锻炼综合治疗,口服降糖药55例,5例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8.2± 2.02mmol/L。对照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为同期在我中心健康查体的人员。年龄在45-75岁,平均在60岁,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在5-25年。经口服降血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25-150/80-100mmHg.。

仪器与方法

使用西门子X300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在7.5-10MHZ,超声依次检查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观察动脉壁的光滑程度,内径,内中膜厚度,管壁是否有斑块、斑块大小、部位、类型以及血流速度等参数。同时检查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检测足背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记录并比较。

结果

56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在二维图像上表现为血管壁毛糙,见单发或多发的斑块强回声或中等回声附着。其中以颈动脉硬化有50例,病变部位多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处,下肢以股动脉及腘动脉为主。其中以硬斑块为主。

对照组60例患者55患者也均有不等的动脉硬化表现,也见单发及多发斑块附于壁上,其中颈动脉硬化约50例,病变部位也多在颈动脉起始处、颈内动脉分叉处,下肢也以股动脉及腘动脉,均以硬化斑块为主。

两组见颈动脉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间动脉内径比较(mm)

两组间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mm)

两组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cm/s)

两组比较。颈动脉发生斑块无明显差异,颈、股、腘动脉的内径,内中膜厚度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胫后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的对比。糖尿病患者的胫后动脉内径变窄,(p<0.01,)内中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增厚p<0.01,具有明显的比较意义。有15例胫后动脉频谱呈单峰状,舒张期正向及反向均下降,有10例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

两组间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比较(cm/s)

两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的PSV,EDV.,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RI较对照组增高。P<0.01

两组间足背动脉的血流参数比较(cm/s)

两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的PSV较对照组下降。P<0.01,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胰岛素抵抗也是其之一,同时其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引起原发性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原因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糖状态加速了蛋白质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过程,最终也会导致其在机体组织内的堆积,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血管壁的增厚,血管弹性下降,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对血管壁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反应,脂质沉积于血管内膜造成增厚,脂质的沉积和复合糖类的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最后造成血管弹性下降,内膜毛糙,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最后最严重导致血管供血组织缺血,坏死[2]。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壁的内中膜的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3]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造成并发症主要是血管病变,其主要侵犯心、肾、眼、足器官的小血管,在大动脉以动脉硬化及斑块块形成。小动脉以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且病程越长,空腹血糖越高,其病变越严重,

通过检查对比。糖尿病患者大动脉的内膜及血流参数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对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内中膜的厚度,血管壁内膜损害,斑块形成及血流参数的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型糖尿病的发病的的病因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原因有许多相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硬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造成的大动脉硬化无明显统计学的意义。但据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对颈动脉硬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对动脉硬化的影响除了影响大动脉。其还影响下肢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以及眼底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造成这些动脉的粥样动脉硬化及血流参数的改变,及频谱形状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胫后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内径较对照组变窄,收缩期峰值流速较对照组变低。足背动脉的内径较对照组变窄,收缩期峰值流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同时15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的舒张末期反向血流消失,11例舒张期正向血流下降,有的血流频谱呈现单峰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检测,糖尿病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增。从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下肢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各项检查指标的检测结果来分析。糖尿病造成的下肢的硬化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糖尿病血管病变,尤以进犯小血管为主。如下肢的小动脉,足背动脉以及眼底小血管。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不断提高。对血管壁、官腔的变化及斑块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同时可以动态的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尤其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及眼底的血管改变具有较大的意义。超声检查其具有直观,无创伤,可重复检查。对于下肢的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眼底小血管检测较方便。可以早期的发现其小血管的改变,指导临床医生早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为临床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尤其是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及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应为其常规检查项目。

[1]何静,李碧玲。彩超对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2):130~131

[2]徐志章,张爱宏。外周血管超声彩色血流成像。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104。

[3]刘芳,杨浣宜,李建蓉,等。国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30~32。

R587.1

B

1009-6019(2015)09-0062-02

猜你喜欢
收缩期内径斑块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益作用研究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调压方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阳亢络阻证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