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新闻奖看优秀电视新闻的基本要素

2015-06-11 03:53马召平
今传媒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闻奖真实性电视新闻

马召平

摘  要: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需要新闻工作者有较高的个人思想道德与文化修养,需要新闻工作者走向基层接近广大群众,更需要在新闻采写中坚持新闻原则,注意新闻作品各个细节,坚持新闻职业道德与操守。作为对中国问题的中国媒体解读,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是一种媒体内容和传播形式的有机统一,作品带给从业者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获奖作品中呈现出的一些必备和共有的要素是媒体从业者值得关注和学习的。

四、新闻主题评述的敏锐性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2]。只有具有新闻敏锐性强的记者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表明其报道的思想态度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标准中第5条就要求新闻作品必须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因为新闻报道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反映一定阶级的观点和倾向,所以,在平常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凡的举动表现都有可能成为大新闻、获奖新闻。甘肃敦煌电视台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电视专题片《阳关夫妇》就真实展现了敦煌一对普通农民夫妇,在远离城市的沙漠腹地,相扶相携,乐观向上,为敦煌植绿护绿、阻挡风沙的现实生活。节目不仅展示了大西北的原生态生活现状,也流露出记者对敦煌脆弱生态环境的深深担忧。节目强烈的纪实性和富有冲击力的生态画面让观众深受震撼。也就是说,在一起看似普通的植树造林新闻的背后,记者敏锐地抓拍到了社会对敦煌生态问题高度关注的这一主题,以普通人物的故事为主题线索,阐述了一个草根故事的国家大义,其意义不言而喻。

央视《新闻1+1》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节目《犯罪,别披着爱国的外衣》在全国民众游行,声讨日本捍卫钓鱼岛国家主权的新闻事件下,及时介入,节目表面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参与打砸抢,其实就是替政府发声,在这一敏感问题上,央视率先发声剖析事件的心理根源,可以说在一起敏感的涉日问题上,巧妙引导了舆论,起到了非常好的社会作用。还有江苏电视台的获奖节目《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以访谈形式,邀请专家、教授从“埃及动乱”开篇,从国际到国内,从历史到现实,深入地剖析“中国式民主”的深刻内涵,点评了国内近年来各类生动的民主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五、新闻画面展现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直接影响媒体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是赢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础[4]。而电视画面的真实性是其它传媒所不可比拟的。虽然有人说有图未必有真实,但电视新闻善于突出“新闻现场”,动态直观地展示和再现新闻事件的进展过程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然手段,也是成为优秀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要素。

第24届中国新闻奖《证难办,脸难看》就是《焦点访谈》栏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进行曝光监督。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北漂小伙小周为办护照往返北京和河北老家六次,徐州小伙小狄为办农业合作社的执照跑了十几次办证大厅无果的烦恼。同时,记者用电视化的语言和表现形式,鲜活形象地展示了一些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态度粗暴,苛责刁难,相互推诿的官僚作风。事件普通,但记者暗访的画面真实有力,有很强的视觉心理冲击力。

强调电视画面的真实性,这也是电视传播的特性决定的。因为作为“看”的画面新闻,电视传播的表现功能在于以具体符号表现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人的活动、事物的状态、事件的现场以及周围环境、访问过程等,为评论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见解态度提供依据或佐证。一条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独具魅力的画面。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节目里,记者采取仰拍俯拍等多角度展现出孩子们上学爬悬崖过冰河的惊险场面,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入紧张的氛围里,让受众不由得揪心和心酸,无形中增强了节目强烈的感染力。而作为另一条获奖的专题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在画面的拍摄和后期包装上更是精心策划、特别讲究,节目不仅取材真实生动,在后期制作上运用技术新手段进行了加工,非常精巧地表现了节目主题,使得画面语言非常丰富,加上源远流长的食物传奇和人物故事,特别引人入胜。据说《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因为有了很多唯美诱人的电视画面,把一批已经不常看电视的“80后”、“90后”又重新拉回电视机前,也在某种程度上收到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没有的效果。

综上所述,记者在采写电视新闻评优作品的时候,应从题材重大性、事件的典型性、叙述的敏锐性、视角的群众性和画面的真实性等方面着手,精心策划,深度思考,讲好新闻背后的故事,创作出精品力作,冲刺中国新闻奖,这样采写出的作品也更有利于增强全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 方延明.什么样的作品怎样才能获得中国新闻奖[J].中国记者,2013(12).
  • 王树谦.也谈新闻敏感性的培养[J].采编写,1998(1).
  •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EB/OL].中国新闻记者网,2014-12-30.
  • 鲁迪.浅谈新闻的真实性[J].科学教育前沿,2013(3).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新闻奖真实性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广告的真实性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