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转型开辟社会治理新路径
——贵州省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创建观察

2015-06-15 16:07文丨胡谌贵璇
当代贵州 2015年48期
关键词:遵义市计生服务中心

文丨胡 蓉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谌贵璇

职能转型开辟社会治理新路径
——贵州省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创建观察

文丨胡 蓉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谌贵璇

贵州省计生协探索建立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搭建起协会与会员、协会与家庭、协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相互沟通、协作、帮扶的平台, 开创了和谐计生、人文计生和共建幸福家庭的新局面。

“我的腿受伤后,多亏了社区计生协的帮助。”遵义市外来农民工张贤忠感慨地说道。张贤忠在务工过程中,腿部被围墙石头砸伤造成粉碎性骨折,但施工方以各种理由推诿逃避责任。遵义市汇川区坪山社区计生协得知后,立即请来维权律师,帮助他和施工方交涉,维护权益。最终,施工方将4万多元的医疗费和护理费赔付给了张贤忠。

这仅仅只是贵州省计生协探索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个实例。

2011年,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在遵义市发端,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省计生协在全省范围内搭建起协会与会员、协会与家庭、协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相互沟通、协作、帮扶的又一平台。2015年,省卫生计生委、省计生协、省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家庭服务中心活动的指导意见》,“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正式更名为“家庭服务中心”,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力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为家庭发展服务,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开创了和谐计生、人文计生和共建幸福家庭的新局面。

顺应时代潮流转型发展

“老马,6月我们要来13个人,住两个月,刚才已经把5000块定金打你卡上了,你给我留几间房子。”正值夏季旅游休闲旺季,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村古镇农庄老板马正亨接到去年到他家住宿过的重庆客人电话。马正亨是当地村民,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属一般计生户。他从2004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尽管起步较早,但开办的古镇农庄年收入才3.6万元,利润不到2万元。2013年5月,该村家庭服务中心成立后,中心的旅游分会对他进行了专业培训,并为他争取到创业贴息贷款资金,帮助马正亨的农庄在短时间内仅住宿收入就达到12万元。

2011年,遵义市计生协在对汇川区贵阳路社区的调研中,了解到群众有两个民生诉求,希望协会能帮助解决:一是社区老人没有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二是社区儿童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无人照看。对此,市计生协积极筹集资金帮助社区修建了两间简易板房,初步满足了社区老人和儿童的相应需求,深得群众好评。省计生协在遵义市调研过程中,对这个典型的个案十分关注,和遵义市计生协一起思考和讨论:能否在社区创建服务中心,为计生家庭和社区老人、儿童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后来,根据省计生协的建议,把这个中心定名为“家庭服务中心”,职能也拓展为主要针对计生家庭和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健康服务。

汇川区的尝试在遵义市全市计生协系统内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取得共识,得到推广,部分社区从2012年开始创建家庭服务中心,2014年5月,全市10余个县(市、区)都普遍开展了家庭服务中心创建工作。

据了解,家庭服务中心的创建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整建计生协会、搭建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场所、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八项服务,即生产(就业)服务、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扶持救助服务、“差时点”服务和安全保障服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群众期待更加美好生活的新形势下,家庭服务中心的建立正是计生协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拓展服务职能的重要探索。

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目前,全省各市、州都在积极探索创建符合当地实际、并以群众需求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家庭服务中心,但在具体的做法上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在遵义县龙坑镇马家湾社区,当地计生协开展了“VIP会员卡管理和服务”。协会对申请后经审批入会的会员,按年收缴会费2元以上,同时发放芯片会员卡。协会根据会员生活需求,与超市、供水点、燃气点、理发店、幼儿园、儿童乐园、婚纱摄影等16家单位合作,会员持卡购物、娱乐、消费、孩子入托等均享受打折优惠。

家庭服务中心通过与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会员只需由中心出具诚信证明就可贷款,不需财产抵押,个人贷款由最高可贷5万元提高到15万元,目前已授信贷款194人,共计3190万元。

孩子放学后在家庭服务中心快乐学习(贵州省计生协供图)

这便是家庭服务中心中的市场协同型,主要是指计生协利用家庭服务中心这一平台,积极同各类企业开展协作,初步形成协会和市场、会员和商家双向治理、良性互动的格局。

除了市场协同型,还有社区融合型,是指计生协利用家庭服务中心这个平台,有效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为会员开展服务,促进协会会员与辖区内的相关部门和企业融合发展。

六盘水市钟山区红岩街道青年路社区把功能小组建设作为计生协夯实基层基础、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举措,与为群众服务紧密结合,帮助解决群众的难点问题。“红白喜事服务小组”坚持“先申报,后实施”的原则,为计生“两户”和会员家庭,义务提供红白喜事服务,不仅减轻村民负担,破除婚丧陋习,还杜绝了大操大办在社会上带来的不良影响。“老年人志愿服务小组”对社区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发动党员与他们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料理生活,并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老人接触交流,鼓励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该市一些村、社区基层计生协还建立了“蔬菜种植”“网格服务”等不同的功能服务小组和“自行车服务车队”“四点半学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计生协的组织活力和凝聚力,丰富了基层计生协服务载体和服务内容。

家庭服务中心还有一种重要的类型为产业帮扶型,指计生协利用家庭服务中心这一平台,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对协会会员和计生家庭开展各种产业发展的帮扶活动,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201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贵州白酒“一看三打造”发展战略后,赤水市建立了“党政统筹、计生牵头、部门参与、企业支持、计生家庭创业就业”的利益导向新机制。目前,已组织开展白酒生产、锅炉管护、大曲制作、包装转运等技能培训30余期,4000余计生家庭成员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后,有3356人被推荐到酒类企业就业,使计生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

服务基层成效初显

开展“家庭服务中心”创建活动以来,全省各级计生协为广大会员群众特别是计生家庭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取得了初步成效。

做强了计生协会。通过家庭服务中心这个平台,进一步做实计生协工作,切实让“墙上协会”“纸上协会”接地气、有人气,强大了计生协组织,树立了计生协的社会形象。以遵义市为例,全市计生协会会员达到106万,已建立企业计生协696个、流动人口计生协273个、各种产业分会493个。2013年开建的“遵义计生”微信公众平台迄今已发布信息8万余条,接受在线咨询9635人次,在线投诉38人次,协会公众形象初步建立。全市已有478个村居建立了生育关怀基金,总量达1544万元。全市“家庭服务中心”共吸纳协作单位27153家,协会的外部资源基础初步夯实。

服务了基层群众。通过家庭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切实解决了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从源头推进社会治理、更好改善民生作了很好的实践探索。2011年以来,遵义市依托“家庭服务中心”,开展计生家庭致富意愿调查,筹集各类生产帮扶资金2989万元,帮助3195户计生家庭发展生产,推荐计生家庭成员到企业就业58963人次,帮助计生困难家庭子女3769人完成学业,为338名唇腭裂患儿免费实施整形修复手术。2012年以来,各地家庭服务中心共资助遭受自然灾害的计生家庭836户,发放救助金2365万元。

深化了社会协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体制。通过家庭服务中心这个平台,计生协找到了协同各方的共赢点,很好地协同了党委、政府,协同了社区、社会组织,协同了企事业单位,协同了广大群众。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以前的计生协工作也做过社会协同工作,但更多的是协同党委、政府部门、社区及有关事业单位,现在在协同市场、企业上有了新突破,真正拓展了计生协社会协同的范围和领域,为改进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可贵探索。(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遵义市计生服务中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人口计生法修法获通过明确实施三孩政策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濮阳县开展计生家庭精准扶贫摸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