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二黑结婚》中乡土文化翻译艺术

2015-06-16 01:03戎国玲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乡土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强国,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乡土文学也就应运而生。本篇论文对赵树理著名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进行研究,尝试分析乡土文学翻译问题,同时结合小说中相关人物的描写及对话,着重探究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化。

关键词:乡土;《小二黑结婚》; 翻译; 文化差异

一、《小二黑结婚》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灵感

(一)植根于乡土,在批判中出生

中国乡土文学,主要以小说的形式呈现,通过农村题材,是近代地方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中国乡土文学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在主题方面,这一时期描写的农民形象不再是纯粹的受压迫的对象,而是具有独立思想和反抗意识。

(二)突显地方习俗,展现进步思想

小说作者赵树理自幼对民俗文化的积累,使得他在创作乡土文学的时候更能表现出地方的民俗性。在刻画人物,叙述故事的时候,通常以一名本土农民直觉的感受和判断为基准,总是想农民之所想,写农村之实事。《小二黑结婚》以农村的忌讳和习俗开篇,进而引出父母包办婚姻,农村祭神信神等民俗性情节,结尾以移风易俗,打破陈规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反对农村陋习、倡导新事物的愿望。

二、中国乡土文学翻译探究——以《小二黑结婚》为例

(一)《小二黑结婚》中特色人物的刻画

《小二黑结婚》中花篇幅描写的人物不多,三仙姑这一形象尤为突出,小说中这样写道:“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从赵树理对三仙姑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会出现例如“老来俏”、“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这类地方俗语或者农村口语化的比喻,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增强对乡土历史文化和当地风俗习惯的了解,力求保持文学创作的原汁原味,并运用英文习惯进行适当的异译。

首先对于“老来俏”这一词,在当时农村借指衣着打扮如青年人的中老年人。在当时经济落后的农村,中老年人过于热衷于自己的装扮,往往会被视为铺张浪费,因此“老来俏”这一词一般是以贬义的形式出现的。这里“老来俏”可翻译为getting dressed in old age,与小说中三仙姑老了还要卖俏虚荣的丑态相对应。

内蒙西部地区有这样一个通俗说法“驴粪蛋表面光”,用于比喻事物的质量远没有其表象那么好。赵树理将三仙姑擦过粉的脸比作“下上了霜的驴粪蛋”,既有诙谐幽默的准确形容,又捎带有对这一人物的讽刺和批判。然而英语中没有那么具体贴切的直译,如果仍旧按照原文进行翻译,再稍加注释,外国读者也能大致从字面上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综上来看,关于三仙姑的这段特色人物描写,可以概括翻译为:Although she was almost forty-five, she still attempted to get dressed in old age. She always wore embroidered shoes and trousers with striped pants. Her head was becoming bald, covered with a black kerchief. The only pity was that powder failed to hide wrinkles on her face, which looked like a donkey's egg-shaped dropping,with a layer of frost.

(二)乡土文学翻译中人物对话

《小二黑结婚》中的说话方式相当具有乡土气息,避免过于咬文嚼字。这说明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乡村,由于文化的普及程度不高,因此往往会采用直接的叙述方式。例如,小芹因为把她娘反对结婚的事情告诉了小二黑,小二黑是如此回应道的:“不用理她!我打听过区上的同志,人家说只要男女本人愿意,就能到区上登记,别人谁也作不了主。”从句式及用词上来看,这句话没有过多要进行英文思维转换的地方,可以进行字句的直接性翻译,即:“Don't trust her! I heard from a comrade of the area, he said as long as we were ready to get married, we could register in the area so that nobody had the right to make a decision for us.

但是,小说中人物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也不是一味地直白了当。例如,二诸葛不同意小二黑与小芹婚姻的理由是这样的:第一小二黑是金命,小芹是火命,恐怕火克金;第二小芹生在十月,是个犯月;第三是三仙姑的名声不好。二诸葛是个纯朴忠厚的老实农民形象,但封建迷信思想已经深入到骨髓中,使得他一举一动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在翻译过程中,古人认为的“火命”是一种对命运属性的阐述,而不能理解为简单的生命,因此可以翻译为“the fire of fortune”。而小芹出生的月份是一个“犯月”,当地人通常认为每一生肖都会有携灾带难的月份,所以在翻译时,可以稍加变化为“taboo month”,这样的方式较贴近英文的用法,并可以添加适当注释。

参考文献:

[1]老舍, 沙博里.中国现代名家短篇小说选[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02.

[2]王力. 赵树理与中国40年代农村小说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3]王璐.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中国乡土文学的翻译[J] .语文学刊,2009 (7) .

作者简介:戎国玲,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翻译乡土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