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三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5-07-06 08:44罗秋锋俞湖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练习提问情境创设

罗秋锋 俞湖红

【摘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有效、高效教学,即提高教学效率,是老师们共同探究的重要课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巧妙提出问题,创新设计练习等教学环节,不断尝试与总结,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情境创设;提问;练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一直是老师们探究的重要课题,其方法途径很多.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通过巧设情境、巧提问题、巧做练习三个方面,并不断总结反思,有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一、巧设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积极思考和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识基础之上. 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每当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触及到新的知识时,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一时不能派上用场,于是就产生一种急于探究问题的症结而又无从下手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时,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分子相减,分母不变,然后,让学生试算,学生根据已有的计算经验(同分母分数相减)不能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了,于是创造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碰壁了,引发学生激烈的认知困惑,这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驱动学生不得不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唤起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提问题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 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问题的趣味性.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 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另外,课堂提问要具有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多变. 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 - 2 + 等于多少. 有一名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 +;另一名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 + . 在分析这两名学生做错的原因并更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 +或3 +,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 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 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巧做练习

新授课的练习设计要得体巧妙、新颖,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练习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与探究.

1. 要围绕教学的知识面设计层次清楚的复习题,为新课作好铺垫. 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某钢鐵厂一星期生产钢材2.8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让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后出示新课例题:“某钢铁厂一星期前3天生产钢材1.2万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0.4万吨. 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先让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再解答.

2. 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可分散难点. 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百分率,可以出示这样一题:“一个商店,同时出售了两件商品,现价都是50元,一件赚了20%,一件赔了20%,这个商店是赚还是赔?”通过实例计算,分析错误原因,得出正确结论.

3. 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分工. 例如,在讲“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通过不同的启发利用一题多解:“甲乙两地相距144千米,甲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小时,乙步行从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问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几小时后相遇?”让学生用基本解法列出144 ÷ 144 ÷ 8 + 144 ÷ 8 × 这个算式之后,可出如下启发题:(1)依据甲行驶的路程及其速度,乙应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应如何解答?(2)从工程问题角度考虑,根据总路程及甲乙的速度和甲乙各应行驶的路程及其对应速度,又应如何解答?

要精心设计好练习,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就一定会产生兴趣,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以练为主线,在练的基础上精讲重点、疑点、难点、关键等. 在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

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围绕巧设情境、巧提问题、巧做练习的基本要求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练习提问情境创设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初学钢琴的手指训练方法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瑜伽练习对产妇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综述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