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7-06 06:11朱守权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朱守权

【摘要】 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开发学生思维,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从学生提问的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实践等方面阐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问题意识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善于在课堂上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的思路随着问题走.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善于解决问题,但是往往不会提出问题,其实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通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意味着思考和探究的深入,这是创新的前提,也是能力提高的需要.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敢问、善问、会问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交给孩子提问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鼓励学生随便的问就可以的,我们应该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不但勇于提问,而且善问会问,只有这样学生的问才有价值,才不会沦落为为了问而问. 有意义的问题对于课堂教学的推进和学生个人的成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1. 言传身教做好示范. 学习实际上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的提问也是如此,他们往往会模仿老师的提问方式,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提问上做好示范,这样在老师的熏陶下,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如何发问,学生的提问就超出了问题的表面化和肤浅化的倾向.

2. 把学生的疑问引向深处. 学生有疑而问,这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也并不是任何一点疑问就要发问,应该是在自己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发问,如果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问题,那就没有必要发问了. 这就告诉我们,问要问的深入、要问的有价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还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答案,这样我们给他解答,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会更深.

3. 老师要学会点拨和启发. 在学生有了问题之后,老师是不是直接给出解答呢?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应该在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点拨,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解答思路,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有所感悟. 也就是说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问题的解答.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的形成

1. 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应该说小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时这样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小军的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小军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 ”小军的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 ”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小军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

2. 利用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在矛盾的解决中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同样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旧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的知识之间会有一定的冲突,学生在这种冲突中,能够产生自己的思考,产生疑问. 同样,两名学生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也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见解,那么到底哪一个正确呢?我们利用他们这种有冲突的解题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思路,这对学生的思维的锻炼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法,比如老师故意设置错误的问题,设置错误的问题情境化,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错误,指出问题的所在,并进行解决. 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这样才能够形成有价值的问题.

三、通过学生实践,引导学生提問

1. 在实践中让学生形成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数学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形成小学数学的生活化.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要观察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引发他们的问题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 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喜欢活动,喜欢动手操作,我们应该结合这一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画出边长是1分米,也就是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看能分多少个. 同样的道理:想想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能分多少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这样通过手与脑并用,对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并得出结果.

3. 在开放性题库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思路,将知识迁移,策略拓展,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增强问题意识.

常言道,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又来源于问题. 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能力.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这是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基础,这是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基础.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