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美”与“爱”的悲歌——从当代视角重析宗璞的《红豆》

2015-07-12 07:08罗梨蕾河北师范大学0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宗璞红豆革命

罗梨蕾 (河北师范大学 050000)

《红豆》叙述了解放前夕参加革命活动的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爱情故事。一直以来,人们将《红豆》主题定位为革命战胜爱情,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但是,细读文本,却发现作者无意识的流露出对政治革命话语的背叛,小说字里行间饱含着人物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和内心挣扎的复杂性,淋漓尽致地呈现出真实的人性,展现着当时知识分子曲折的心路历程和被时代压制的欲望,“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同时,弥漫在小说中富有诗意的艺术特色震颤着读者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红豆》就是一曲“美”和“爱”的悲歌,优美的意境和悲剧的爱情,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有鉴于此,本文从艺术层面和思想层面出发,对《红豆》做出进一步的阐释。

一、 诗意盎然,清新纯美的艺术特色

纯美典雅、细腻婉约、清新含蓄,空灵深远,朴实中不失华丽,这是《红豆》语言的显著特色。宗璞曾经说过“郭绍虞光生总结为‘诚乃诗之本,雅为诗之品’。”“诚”和“雅”是作者在创作时遵循的两个字,在《红豆》中,正体现了作者的真性情,在语言上则表现为清新雅致。

色彩词的运用,也是《红豆》艺术特色之一,“色彩是视觉感受的敏感要素,抽取色彩表现事物,而且许多颜色合聚一处,这要几乎与中国诗的色彩处理,借助于阅读想象写出和谐或者造成对比”。文本中“白雪”“红豆”“黑丝绒盒子”“粉红色夹竹桃”“白里透红的脸”“象牙色的脸”等等色彩词的运用,蕴涵着不同的感情因素,作者这样的设计都是结合特定场景、气氛、人物设置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透露出作者对色彩差异的敏感和精细。

孙犁曾说过:“语言是发自作家内心的东西,有真情才能有真话。虚妄狂诞之言,出自辩者之口,不一定能感人;而发自肺腑之言,访纳言之,常常能使听者动容落泪。”《红豆》就是宗璞用真情实感写出的作品,让读者不禁落泪。

二、 艰难的选择与深情的眷恋

在文本中,有三条线索,分别是江玫与齐虹的感情、江玫与萧素的友情、江玫与父母的亲情,作者首先用细腻传神的笔触将江玫刻画成一个单纯,天真烂漫,纯洁善良的女性形象。性格温和得像小鸟儿,大学生活就是每天上课,读书和弹琴。江玫与齐虹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条道路上,虽然两人只是抬起头相互看了一眼,但彼此在心里都留下了印象,接着由弹琴作为契机,俩人开始了交流,文学和艺术是江玫和齐虹共同的爱好,也是他们浪漫爱情的基石,沉溺在文学和艺术的天堂里,让他们相互走得越来越近。虽然江玫身体力行的为革命事业奔波,但是在她心灵深处爱情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们的爱是那么深、那么热烈,但是最终俩人还是分手了。其实,江玫“后悔”了,她用自己的爱情去换革命事业,她真的不后悔吗?她是没有选择,时代和社会不允许她有一丝的反抗,她的灵魂深处并没有皈依于革命事业。虽然走上了革命岗位但她并没有忘记爱情,反而这份感情越加厚重了。

《红豆》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齐虹。在文本中,作者将齐虹塑造成反面人物,但细读文本,齐虹的冷漠、自私自利、残酷的性格都是通过萧素传达的。相反,在文本中却出现了与之性格相矛盾的地方,齐虹身上有着的是温文尔雅,迷人的外貌,高雅的修养,艺术家的气质。虽然齐虹与江玫也产生矛盾甚至阻止江玫与萧素接触、参加革命,但是这都出自齐虹对江玫深深的爱、对爱情的执着。对爱情痴迷的齐虹,连最后的放手也是一种爱。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是悲剧的,注定要打上时代和革命的烙印,阶级立场、人生信仰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

萧素在《红豆》中是一个正面角色,她积极乐观、善良高尚、勇敢正直,作者将她塑造成带领江玫走向革命的引路人,她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共产党。在萧素的带领和启发下,江玫逐渐融入到了集体中,萧素就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她,她们虽然是同学,但是彼此的关系更似亲人,当江玫的母亲生病需要钱时,萧素挺身而出,献血筹钱,但是,萧素在带领江玫走上革命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萧素劝阻江玫离开齐虹时,江玫却做出了反叛,可见,爱情深深地扎根在了江玫的心里。

而将江玫间接推向革命道路的是江玫的父母,江玫的父母是继萧素后的第二个革命引路人。衰弱的母亲和屈死的父亲,让江玫看清了自己所处的阶级,不得不重新审视与齐虹的这份爱情,亲情成为了江玫告别爱情踏上革命道路的触点。

三、 时代造就的悲歌

江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进行着心灵的搏斗,在徘徊挣扎中选择了革命,站在了友情与亲情的一边,虽然放弃了爱情,但是爱情在心灵深处成为了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伤痛,那句“我不后悔”淋漓尽致地将江玫内心无法诉说的无奈和苦楚表现了出来,成为了她终身的后悔。江玫生活在一个敏感的时代,阶级与革命话语扼杀了个人的欲望,扼杀了江玫与齐虹如痴如醉的爱情。爱情是美好、甜蜜的,追求爱情是符合人的欲望和本能的,但是在那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爱情成为了绝唱。

综上所述,宗璞的《红豆》突破了主流文学以宏大历史叙事为主的模式化写作,在诗意盎然、清新纯美的艺术特色的烘托下,淋漓尽致地将浪漫爱情刻画得凄美委婉。同时,在当时政治和革命话语的高压下,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面对人生道路选择时心灵的徘徊和挣扎,最终革命战胜了爱情。但是主人公在走上革命道路上时,仍然深情的眷恋着爱情,呈现出了当时难以突破的禁区——人性、人情,这是作品的可贵之处,却最终被时代扼杀了,《红豆》就是一曲充满“美”与“爱”的悲歌。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出版社,1999.

[2]施叔青《又古典又现代——与大陆女作家宗璞对话》[J],人民文学,1988(10).

[3]吴辰、宋军《知识分子的话语:宗璞小说研究综述》[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4]孙犁《宗璞<人的呐喊(代序)>》[A],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宗璞红豆革命
中国的出行革命
走进书里瞧一瞧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我与宗璞大姐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宗璞的“蓝天”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