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成因看中西书画鉴定方法差异的形成

2015-07-12 07:08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10013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西书画成因

刘 昳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210013)

从文化成因看中西书画鉴定方法差异的形成

刘 昳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210013)

中西书画鉴定的方法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以经验论为主导,而西方则以认识论为探求的主要工具。中西书画鉴定方法的差异产生有其相应的文化成因,本文拟从文化成因的角度探究中西书画鉴定方法差异的形成。

书画鉴定;比较文化;美学原则

虽然已有论者站在美学原则的角度对中西书画鉴定方法差异的成因进行过论述,却仅仅止于此处,并未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阐释。因而本文将回归中西方文化的本底,对二者书画鉴定方法差异的成因进行初步探索。

一、从文化成因看——应对自然的不同结果

在目前所见的讨论中西方书画鉴定方法的著作中,论者们对二者的比较仅仅停留在美学原则上,而未做出更加深入的追问。笔者认为,对于书画鉴定这样一个方法论的成因的探究,停留在目前的层次尚显不足。艺术作为文化的子系统之一,其产生、成长及变化的根本原因,依旧应当回归与文化之中寻找答案。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对文化的定义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历史上关于文化概念的界说十分众多,不同的论者从词源、含义等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解释。在百科全书中,对于文化的定义多达200多种,并且文化的涵义作为一个开放的命题依旧被不断地扩充着。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对文化的定义作出一个十分确定不移的界说。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释文化,即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和不同的行为模式。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提出过“挑战—应战”论,简单说来即是:环境给予人类挑战,人类便要起而应战,与大自然进行对抗,如果能够应对这样的挑战并且最终获得成功,那么人类便可以继续在一方土地之上生存下去;若起而应战失败,要么迁徙至其它地方重新开始生活,要么覆灭于这片土地。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便是在这样的“挑战—应战”之中形成的分野。大自然给予欧洲大陆和东亚大陆不同的挑战,它的子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回应它的“考验”,最终形成了不同的行为模式,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中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发源于欧洲大陆,人们负陆面海,面对“海陆间隔”的地理环境,他们不得不去应对来自海洋的挑战。海洋以其波涛汹涌之势直逼欧洲大陆上的居民,人们不得不与其进行抗争,从而能够从海洋之中获得食物;他们也不得不通过海洋这一唯一的运输路径,将欧洲大陆肥沃的土地之上孕育出的农产品向外输出,从而换取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延续自己的生命。正是这种海洋文明的发端,让西方文化在形成之初就褪去了原始氏族社会宗法血缘的关系纽带,转而变成在商业文明之下孕育而成的契约关系,因此西方在文化形成之初便形成了我们前文所说的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传统。恰恰是这种主客对立的认识论传统,促使形成了西方重理性、讲推理的外延逻辑,使得西方后来的文化发展,选择傍科学之树而生,依科学之树而成长。我们不难想见,选择科学之树的西方在对待书画鉴定这个行为时也很难逃脱自然科学的影响,并始终为之左右。西方的鉴定家们运用科技的手段对书画进行断代、鉴别真伪,其实是西方文化传统的必然产物。

而中国文化则孕育于“内陆外海”的地理形势之上。中国所面对的大海是一望无际的,中国所处的这一整片大陆无私地给予人们丰富的营养,于是人们辛勤播种,它默默奉献,便产生了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这样一种农业文明的产生并没有使得原始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就此中断,相反,恰恰是因为这样一种人与土地相和合的农业文明让氏族血缘关系得以延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人与土地的关系则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这一点与西方对海洋的应战截然相反。因而中国文化在孕育之时便承袭“万物有灵”的思想,讲求天人合一,讲求思想的继承与延续,方才有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经验论的理论传统。恰恰是经验论的传统,左右了中国传统美学原则的发生与发展,而中国书画鉴定的方法也遵循着这一文化原则,使得中国的鉴定家们在进行书画鉴定时不由自主地依靠个人的文化积累,借鉴史书著录中的“白纸黑字”,来对书画的真伪、年代进行考量并做出判断。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西书画鉴定方法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形成之初便存在着潜在的可能性,两个文明在成长的过程中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向,因而中西方书画鉴定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成为了必然。

二、差异比较的意义——探寻对话的可能性

对中西书画鉴定方法成因的探微至此我们已得出了一个初步的、尚不完善的结论。这种探究的意义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样一个问题才是处于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我们所应当关注的。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或者说比较文化、比较艺术学的产生,并非刚刚发生的事件。一个事件既然得以发生并且持续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及存在的意义。

于我们而言,比较书画鉴定方法的意义在于探寻一种对话的可能性。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在前行的路上往往步履维艰。基于此,我们大约可以提出这样一句既陈旧又不失新意的疑问——我们是否能够将中西书画鉴定的方法结合起来,使中西方的不同研究方法与思路产生一种共振?

事实上,这样一种交流已经发生了。在今天对中国传统书画进行鉴定时,鉴定家们不再仅仅依靠目鉴与文献研究这些传统的鉴定方法,也同样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书画鉴定的方法在学理上已经跳出了只依靠艺术鉴定学和学术鉴定学的小圈子,走向了艺术鉴定学、学术鉴定学和技术鉴定学三者共振、对话的新领域。

这种转向的发生也是应对新的挑战的结果。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书画鉴定作为艺术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无法逃脱的在场者之一;而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书画作伪的新手段层出不穷,诸如日本二玄社的精致印刷品这类可以掩人耳目、以假乱真的现代仿品,也促使书画鉴定在保留传统方法的同时吸收新的营养。

三、结语

本文在探究中西书画鉴定成因差异时只选取了文化的某一侧面进行阐述,这并不意味着中西文化中的其它原因对书画鉴定的差异没有产生影响或影响不够重要,而是希望本文可以从一个具体的层面进行说明,免得全面论说却大而无当,使文章没有侧重。

我们还应当注意的是,任何文化事件的产生和成长并不是单一因素或某几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结果,而其中某一两个因素是其主导。因此,影响书画鉴定方法形成的其它因素(如中国传统理论的互文性等)也应当值得我们注意。

[1]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

[2]潘泽宏.《艺术文化学》.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12.

[3]丁亚平.《艺术文化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

[4]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4.

[5]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5.

[6]刘承华.《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3.

猜你喜欢
中西书画成因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工程款超付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小小书画廓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