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在和未来
——电影《向日葵》解读

2015-07-12 07:08巫文广河南大学文学院475001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父子关系张扬高楼

巫文广 (河南大学 文学院 475001)

历史、现在和未来
——电影《向日葵》解读

巫文广 (河南大学 文学院 475001)

电影《向日葵》2005年一上映,便受到大众的欢迎,这成功的背后不乏其对现代社会父子主题的深刻挖掘和思考,但通过细心品味,我们就会在影片的诸多细节中发现父子主题之外的许多其它意义主题,可以说,电影《向日葵》父子主题的背后是对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承载与贯穿。

父子;向日葵;城市化

《向日葵》作为导演张扬2005年的一部新作,在宣传这部作品时,导演张扬打出了“献给我们的父亲”的题记。该影片在总体布局上以1976年、1987年和1999年三个年代作为断点,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北京一对普通父子在特殊年代里一路紧张但偶有温情的复杂关系,其延续了张扬在《洗澡》《昨天》等影片中所呈现的中国式的父子冲突与和解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向日葵》是一部典型的以父子关系为表现对象的家庭伦理片,但通过细心品味,我们就会在影片的诸多细节中发现父子主题之外的许多其它意义主题,可以说,《向日葵》是一部承载着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经典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的细节分析,以期从更多方面对《向日葵》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

一、永远向着太阳的“向日葵”

《向日葵》这部作品不仅用“向日葵”作为标题,而且在影片中不时把几株向日葵推到镜头的前沿,让它们自始至终穿插在影片中,可以说给了人们一种暗示和引导。向日葵,别名太阳花,其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向日葵花语为爱慕、光辉、高傲之意,仰慕、凝视着你。

导演张扬在作品中采用向日葵可以说有着深刻的用意,一方面,在20世纪50—70年代,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那火红的太阳,而全国人民就是那一株株的向日葵,全国人民(向日葵)始终向着中国共产党(太阳)生长,向日葵在那些特殊的年代里始终是光明伟大的象征,在那些特殊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向日葵作为图案的物品,向日葵可以说是那些时代的标志。导演张扬在新时期的作品中重新插入向日葵,显然是在提醒生活在新时期的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火红的岁月,不管是幸福的生活还是痛苦的磨难,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应时刻牢记历史,正如李世民所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过去,更指导着我们的未来。向日葵作为一种自然植物出现在影片中,显然能带给新世纪的人们以无尽的思考。另一方面,导演张扬在作品中突出向日葵显然是借用了它们代表着光明和未来的寓意,影片开始以张向阳的出生和院中几株向日葵盛开来预示贫穷落后的时代的结束和美好光明的未来生活的到来,对全国人民来说,他们进入了新的美好的生活,但张向阳却是个例外,在他看来,他结束了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而进入了父亲设计的牢笼之中。一二十年来,张向阳一直生活在父亲的管束和控制之中,而这期间向日葵也“隐身”了,直到影片最后,张向阳成为著名的艺术家,父亲不辞而别,张向阳抱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几株新的盛开的向日葵立在门口,可以说,导演在这时安排几株向日葵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父亲出走,把自由还给了儿子,并且张向阳事业上的成功和孩子的出生,这些都无不表示着张向阳美好生活的到来。

影片以孩子出生和向日葵盛开作为开始和结束,显然也符合道家“福祸轮回”和“相生相伴”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向日葵在影片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物象,而是影片必须借用和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和理想寄托,它们不仅代表着导演张扬个人的生活态度,更寄托着全中国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愿生活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太阳,永远绽放,永远光明和美好。今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跨越: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强盛,从保守到开放,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像那朵朵盛开的向日葵,其经历了风霜雨雪、严寒冰冻,但在太阳的照耀下,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永远指向太阳,向着光明的未来展现着自己无穷的力量。

二、城市化的反思

《向日葵》中设置十分明显的三个时间点:1976年、1987年和1999年,以此来显示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替和时代的变迁。导演张扬在作品中设置的三个时间点,一方面显示父子关系随着时间的前进而产生的相应的变化,从而突出影片的以父子关系为表现对象的家庭伦理主题,另一方面则反映了20世纪70、80和90年代中国内地的时代变迁给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导演张扬在影片中以大时代的变迁为背景,来呈现父子关系的变化;虽然父子关系紧张而鲜明、激烈而突出,但其依然不能掩盖大时代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震荡。一个个社会大事件如唐山大地震、毛主席逝世、“四人帮”倒台、沿海特区开放等等,这是关系历史事实、社会进步、人类生存的大事件,其对人们的冲击远大于父子关系的冲突;作者将其穿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流程中,从而在大社会与小家庭、大事件与小矛盾、大时代与小生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观照性。

在影片中,导演张扬除了把更多的镜头投射在父子关系的展现上外,还对90年代以来北京城的城市现代化进程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影片中70、80年代的北京四合院整齐完整、方方块块的,邻里相互走动,谈话聊天,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就像一个大家族,其乐融融。转眼到了90年代,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的北京四合院被拆解的支离破碎,不远处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冷漠的矗立在那里,城市生活的喧嚣慢慢逼近习惯了大杂院生活的普通大众。城市化的进程已无法阻挡,普通而渺小的民众只有默默承受着传统生活和文化的割裂,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流浪的小猫,相对于大社会、大时代的变迁来说,我们普通百姓又何尝不是那些流浪的小猫,我们失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杂院,也就代表者我们失去了生存之根。另外影片还描述了父亲在断墙处喂猫的情境,当踩着脚下的一片片残砖废瓦发出破碎的声响时,父亲的心猛的一颤,这不仅是父亲心的破碎,更是传统生活的破裂,虽然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但其难以平息父亲内心的失落和愤慨,未来的生活一片迷茫。影片中对于华丽高大的楼房和陈旧的四合院的对比展现,显然想表达的是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北京四合院居民生活方式的冲击、变更以及由此而给人们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这其中包含着无尽的感慨和难以言说的无奈。当一座座高楼大厦取代了低矮四方的大杂院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改变,陌生感占据了人们的内心,高楼大厦把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拆解的支离破碎,住在同一座楼房里,楼上和楼下互不认识,对门和对门没说过话,这就是高楼里的人际关系。

影片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高楼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当那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就已经把未来的问题带了进来,只不过它需要等待时间和日常生活的验证,今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真正体会到了高楼文化带来的痛楚。可以说,一座座高楼把完整群居在大杂院中的人们切割成了许多小方块,然后一个一个地塞进不同的楼房、不同的楼层,把一个整体性关系打碎了又重新组合,难道还能完好如初吗?不可能,破镜不能重圆。城市现代化进程虽然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并且给人们带来了现代化的新生活,但却在精神和心理上伤害了一大批人,在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出现了裂缝,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兼顾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向日葵》中,父亲最终虽然没有住进现代化的楼层公寓,但我相信他不愿意搬进那陌生的现代化高楼,他宁可还住在那充满泥土气息的低矮的大杂院里,因为这里曾经可能生活着祖祖辈辈,生活着一群和蔼可亲的亲人们,这里保存着他的精神和生活之根。今天,即便是那些曾经被子女强搬进高楼里的人们,在高楼里生活久了,他们也难以忘记自己的生活之根,每到垂暮之年,他们就会从高楼里走出来,回到自己的原初的生活之地,这对他们来说是落叶归根。

火红的年代和贫穷落后的苦难岁月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不能“尝到甜头而忘了苦”,应时刻居安思危,时时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像那一株株的向日葵,不惧黑暗和寒冷,永远指向我们的大太阳——中国共产党,奋发图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人是社会的根本,是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但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的整体利益为代价,城市化虽是我们现在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化带来的诸多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兼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利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上文我们所分析的那样,《向日葵》是一部承载多种意义主题的作品,它在父子伦理亲情主题的包裹下,一层一层地向我们剥开,呈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与我们紧密相连的意义主题:如何看待历史问题、如何解决城市现代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等等。作为一部21世纪的经典作品,《向日葵》不仅关照自己身边的现实社会,更回到历史之中,将历史、现在与未来串联在一起,时空是绵延不断的,它不因任何特殊情况而中断或停止,它是客观的、大度的,它毫无保留地将一切发生过的都囊括在自己的身体里,时刻等着我们去挖掘、回味、思考。 总之,《向日葵》是一部拥有多元化话语主题的经典作品,其包括着更多更大的阐释空间,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欣赏、品味、思考。

[1]金鑫.张扬电影的父亲主题研究——以《向日葵》为个案[J].电影评介,2006(22).

[2]徐文松.有距离的握手——张扬《向日葵》印象[J].电影文学,2006(4).

[3]牛斐.阳光、青春和希望——张扬电影《向日葵》解读[J].电影评介,2006(24).

[4]张旭.小家庭.大时代——美术与电影在影片《向日葵》中的暗合[J].美术大观,2009(9).

[5]张鸿雁.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牛凤瑞等.中国城市发展 30年(1978-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巫文广(1989—),男,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父子关系张扬高楼
劈木头,盖高楼
高楼搬家
高楼万丈平地起
爱,无须张扬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魔高一丈 就要张扬 Ducati XDiavel
《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李娃传》中的两点质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