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训需求特征的旅游业人才建设策略研究①

2015-07-12 07:21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於小慧
中国商论 2015年24期
关键词:人才建设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於小慧

基于培训需求特征的旅游业人才建设策略研究①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於小慧

摘 要:旅游业人才质量是关系到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培训则是提高旅游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我国旅游人才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来自旅游类院校、旅游企业等调研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剖析我国旅游业的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我国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的策略途径。

关键词:旅游培训 需求特性 人才建设

1 我国旅游人才建设概况

1.1 旅游人才队伍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旅游服务的行业。2011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数达到204万人,其中星级饭店的从业人数达154万人,旅行社从业人数达30万人,旅游景区从业人数达20万人。

旅游院校仍是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主力军。2011年,我国旅游院校共有2208所,其中高等院校(包括开设旅游专业的本科和高职院校)为1115所,中等职业院校为1093所。旅游专业在校生共计108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学生数达60万人,占旅游在校生总数的55.4%,中等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在校生为48万人。

1.2 旅游人才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2015年我国旅游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良好、规模适当、结构较为合理与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旅游人才队伍,旅游人才效能显著提高,旅游行业人才聚集能力显著提升,旅游人才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为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奠定人才基础。具体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人才规模明显扩大:到2015年,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1490万人,年均增速8.65%,比2010年增长51.38%。

(2)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到2015年,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占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提高。旅游人才全员培训率逐年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及职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3)人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人才发展的领导机制、协同行政和宏观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旅游人才开发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人才工作的政策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2 我国旅游业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本文研究的依据主要是通过向院校和行业发放问卷,获得第一手的素材,在2012年1~12月期间,共向设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投放了210份问卷,最后回收53份问卷,回收率为25.2%,有效问卷34份。向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和酒店)发放问卷213份,回收110份问卷,回收率为51.6%,有效问卷110份。有效问卷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区的旅游院校、旅行社和三星级到五星级的酒店,其中对旅游企业的问卷调研主要针对它们所接受的院校和培训机构。问卷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 旅游企业教育培训现状

旅游教育培训的供给应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应满足旅游企业的要求。为了客观地了解我国旅游企业对行业培训(主要是指来自企业外的非学历性质的培训)的需求,我们对全国部分地区的旅行社和酒店针对它们目前所接受的培训情况、培训效果、偏好的讲师风格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2.1.1 培训渠道单一化

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旅游企业的旅游教育培训主要还是依赖于自身的培训部门,可能是基于成本的考虑,委托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开展培训的企业比重并不高。在本课题的调研旅游企业中,绝大多数的旅游企业都由自己开展培训,仅有1.2%的企业委托其他机构培训的次数超过2次。

2.1.2 培训需求多元化

目前,旅游企业员工对岗位专业技能、行业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培训需求较高,而对职业道德与素养、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需求较低。这说明员工本身有及时与行业靠拢的愿望,并且对培训项目的需求更讲求实用性,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企业员工培训需求

2.2 旅游院校教育培训现状

2.2.1 实践型培训师资比例小

在调查的旅游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授课都是结合了本校教师、外聘教师、行业专家和旅游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本校教师的比重高达97.06%,外聘教师占到41.18%,培训机构讲师占到17.65%,行业专家占到67.75%,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占到20.94%。

2.2.2 自编培训教材比重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旅游院校在开展行业培训时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提供教材,提供教材的比例为52.94%。培训时所采用的教材主要包括自编教材、出版教材以及其他一些教材。其中,自编教材的比重较高,达到62.94%,使用市场上出版教材的比重为25.29%,其他教材的比重为11.76%。

2.2.3 特色培训项目设置少

根据问卷分析,旅游院校2012年开设的培训项目是以传统项目为主,但特色旅游培训项目的比例也逐渐增多,比例为34.44%,开设的特色旅游项目主要有:乡村旅游培训、农家乐特色服务培训、配合北京市旅游委进行京郊旅游带头人培训等[1]。

3 我国旅游业教育培训特点及存在问题

从上述的问卷数据分析以及本课题组所搜集的资料来看,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旅游人才开发的日益重视,我国旅游教育培训正不断得到推进。但是相对于我国旅游市场对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而言,我国旅游教育培训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3.1 我国旅游教育培训的特点

3.1.1 政府引导和推动力度逐步加强

各级旅游局对教育培训的重视,极大地推进了行业职业培训的开展。首先,在人才发展规划方面,之前的旅游业在“十五”、“十一五”规划人才的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我国的旅游人才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也正在推进过程中。

3.1.2 培训规模日益扩大

“十五”之后,我国旅游行业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2005年培训的年均增长率为28.4%,其中2001年旅游业职工教育培训总量为135万人次,2005年则达到267万人次。2009年,全国旅游行业的培训总量达到了397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了近3倍。旅游培训规模的迅速扩大,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政府、企业对旅游培训的重视。

3.2 我国旅游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3.2.1 培训供需对接不紧密

虽然我国目前旅游教育培训的规模正逐步扩大,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其原因在于培训的供给与需求对接不紧密。这种培训供需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培训数量上的缺口和培训质量有待提高[2]。

培训数量上的缺口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旅游四大主体人才培训不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第二,行业紧缺人才培训不够。培训质量不足表现在培训效果不尽人意。而培训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培训主体虽然重视培训的投入与实施,但是并没有真正去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3.2.2 师资、教法、教材相对薄弱

由于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学科本身发展的相对不够成熟,我国旅游培训在师资、教法、教材等方面都相对薄弱。目前,我国旅游培训主要的主体力量来自于我国的旅游院校,尽管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一再强调师资力量的“双师化”,但由于院校教师受本身教学任务所限,很难及时跟踪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也没有机会去了解行业培训的真正需求,所以导致我国目前的旅游培训主体很难得到行业的认可。

3.2.3 培训评估流于形式

目前,旅游培训教育普遍存在对培训评估重视不足的问题,培训机构和院校对旅游企业的培训最后往往以一个形式主义的考核方式作为收尾,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规范化的培训闭环(如图2),也没有真正实现培训评估的意义。培训评估不到位,也就不能真实地了解培训效果、培训设计和培训实施是否合理,更不能了解培训投入的回报。同时,培训评估流于形式也会让培训客体缺乏对培训的重视,认为培训只是为了一纸证书。

图2 规范化培训闭环模型

4 我国旅游业教育培训策略

4.1 旅游教育培训的创新化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问题,旅游教育培训的创新化主要表现在建立特色培训基地、建立完善培训的课程研发机制以及建立面向行业的课程研发团队等。

首先,虽然目前旅游业业内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但是很多大型高端的行业培训项目仍然依托于院校。院校尽管建有各种各样的实训基地,可以满足校内教学的实训要求,但是很难真正实现与行业的对接。国内各院校应依托本身的专业学科优势,建立特色培训基地来开展行业培训。这就要求:第一,特色培训基地要坚持国际化和专业化;第二,高校专业院系开展行业培训;第三,高校要积极与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合作,建立有特色的行业培训基地,依托基地,与有关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行业培训合作机制,达到行业培训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其次,旅游行业培训中专业学科的多样性,决定了旅游行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行业培训课程的研发和设计,一方面要有对行业乃至国内外局势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又要有对行业各专业岗位微观层面有深厚的体认能力。建立和完善行业培训课程的研发、设计的专业化流程。

最后,因对旅游行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开发面对行业的培训课程研发团队。对行业培训课程研发团队的要求是,既要有极强的课程资源整合与掌控能力,又要能及时收集行业培训需求信息,快速反应,整合相关的行业培训的课程、师资资源,及时推出适应行业需要的特色培训项目。

4.2 旅游教育培训的外包化

传统的旅游教育培训方式是,培训机构或院校提供可以培训的菜单,由旅行企业来进行选择。新型的旅游教育培训的营销模式应该是以行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根本,由培训机构来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这样旅游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培训教育外包,实现企业培训的长效化。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就开始为它的会员企业单位提供企业组织理论和管理等方面的定制培训课程。我们也可以预见,这种方式也将被引入旅游教育培训中来,节约企业的培训管理成本,同时解决旅游培训供与需失衡的矛盾。

4.3 旅游教育培训的规范化

国际标准组织ISO于2001年1月颁布的ISO10015企业管理培训国际标准,从四个方面对企业管理培训进行了规范:一是对培训需求调研进行规范;二是对培训目标、设计与策划进行规范;三是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规范;四是对培训评估进行规范。目前,我国有的行业已经应用这个标准,规范行业培训。还有的行业通过引进国际公认的行业培训认证项目,推动行业人才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c)-183-04

基金项目:①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D/2013/03/089)。

猜你喜欢
人才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会计人才的建设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建设问题探讨
国防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展望
浅论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后的人才建设
浅析企业网络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路
激励机制在企业政工干部中的应用
浅析人才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