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构建乡村培训网络 打造农广培训品牌

2015-07-13 21:36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7期
关键词:泾川县培训基地农广校

甘肃省泾川县农广校在长期的农民培训工作中,以改变基层农民培训硬件环境为抓手,以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为核心,积极探索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建办乡村农民科技培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农民培训管理,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突出改善村级培训条件,健全三级办学体系

统一建设标准,努力实现“五个一”。泾川县遵循“统一标准、配套齐全、注重实用、服务农民”的原则,紧紧依托村委办公场所,开展村级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坚持“五个一”建设标准:即一间可容纳50~60人的固定教室;配备桌椅、黑板、电视、影碟机、音响、光盘等一批培训设施;通过培训规划,宣传标语,培训制度上墙等创设一个良好氛围;建立基地管理制度、日常运行办法等一套管理制度;建设一个实训基地,让农民就地就近接受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产业+基地,服务“一村一品”。泾川县近年逐步形成了果品、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村级农民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主导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优先在产业特色突出的村建办培训基地,促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在主导特色产业显明、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县农广校主持陆续建成了以苹果生产培训为重点的袁家城村、坡头村、太阳礅村、王寨村、康家村、樊家村、丰台村培训基地;以畜牧养殖培训为重点的党原乡丁寨村、太平乡何家村培训基地;以蔬菜栽培技术培训为重点的紫荆村、王家沟村、五里铺村、章村培训基地。

实训+基地,解决会说不会干。农民培训不仅要解决理论问题,更重要的在于解决实践操作问题。县农广校针对农民培训特点和培训基地的产业导向,加强对学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权属不变、长期租用、随时使用”的方式从附近群众手中取得果园或菜地的使用权,供学员参观实践,为学员提供从幼园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一套完整的苹果、蔬菜科学生产技术示范,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基地培训全过程。

发挥培训体系优势,扎实开展规范化专业化培训

建立技术人员基地包点责任制。县农广校研究制定了《泾川县农民科技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确定了每个基地由1名专业技术人员包点负责的管理机制。包点人员坚持定期深入基地,了解掌握全村产业发展状况、群众培训需求,确定科技示范户。年初制定基地培训计划,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培训,实行生产全过程跟踪服务,坚持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使基地成为扎根农村、长期活跃、富有活力的乡村文化传播平台。

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培养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巩固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泾川县农广校始终把加强专职教师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组建业务学习小组,根据全县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把专职教师分为蔬菜、果品两个业务知识学习小组,定任务目标,定制度措施,定奖惩办法,形成制度化学习机制。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开展教学岗位竞赛,教师在自己业务学习领域自选命题,制作课件,通过现场讲课,聘请行业内专业人员组成评议小组进行评分,促进专职教师讲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氛围。坚持在生产一线锻炼提高,农广校教师通过承担下乡蹲点任务,投身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蔬菜产业园区建设等工作,接地气、常参与、勤实践、提能力,从而改变了专职教师理论扎实实践不足的软肋,打造了一支贴近群众、熟悉生产的培训教师队伍。

不断强化培训组织管理。泾川县农广校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通过落实“三抓”措施,改进培训组织管理:一抓学员筛选。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年龄适中,产业有规模,学习有意愿的农民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不求人数众多,但求学者有心。二抓培训内容选题。紧紧把握果品、蔬菜、草畜三大产业,紧跟生产季节安排培训内容,让农民听得懂、用得上、有收获。充分体现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到与产业结合、与季节结合、与生产区域结合。严格要求授课教师编写讲义,充实授课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三抓培训班纪律。每期培训班确定两名职工跟踪管理,严明培训纪律,建立考勤制度,负责学员签到,发放培训书籍、资料,组织考试、考核。建立“一薄三册”培训资料管理制度,形成严肃认真、纪律良好、积极上进的培训氛围,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高金龙

猜你喜欢
泾川县培训基地农广校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