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初探

2015-07-14 14:41李智
亚太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公差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李智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初探

李智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学生学习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学生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手段等几方面入手,进行优化教学的探索。

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优化手段;讲练结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符号代号多,图例应用多,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的特点,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理解能力、接受吸纳能力不够,影响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不易理解的问题,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对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们而言,无疑为教学过程增加了难度。为此,笔者现将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熟悉教材,制定计划

教材是教师教授课程内容的载体。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必须熟悉把控教材才能达到。由此制定详实、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反复研究,驾驭教材,把教材内容吃准吃透,烂熟于心。要把握课程体系,对教材的各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要求了如指掌。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适当调整。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的实训情况,调整教材的章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备课的前提是把控好教材的知识点,明确学生的需求。脱离学生的备课是没有成效的,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状况去备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给学生上课前,教师要事先了解班级中的每位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看图识图能力的好坏。良好的识图能力,是学好《极限配合》课程的敲门砖。在把握这些前提的基础上备课,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来调整教学的重点和进度,以及详略和拓展情况。对识图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可适当考虑加大深度和难度,对知识面作适当的拓展。对识图能力差的同学,学习内容要简单一些,首先要使其理解基本图形,能正确解读图上的有关公差标注,明白如何才能使得零、部件合格;基本的看图、视图能力具备后,再与公式结合,能进行常规计算,得到零件的最终尺寸。这样,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钻研课改,优化手段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平铺直叙地讲,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效果就会不断完善。其一、在复习提问、课堂导入、讲授内容、课堂练习、课后总结等环节中刻意的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后拿出解决方案,让学生寻找依据来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给出最终的评判。其二、对于重难点的教学,教师要善用寻找最快捷、最高效的方法,引领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如 “形位公差”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重要而又难理解的一章内容,概念、图形和标示符号比较集中,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不理解概念的意思和图形、标示符号表达的含义,单凭死记硬背,很难掌握和实施于实践。因此,掌握概念和图形符号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制作模型、加强认知。其三、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新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探讨、提问疑问,对学生独到、新颖、另辟蹊径的想法,教师要给以积极的鼓励,并适时提出肯定;对学生提出的“另类”问题,教师也要坦然面对,乐于引导。对于学生学习层次有差距的现实,要适时调整教学手段,注重因材施教,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和探索成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其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声像合一的优势,让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讲练结合,复习巩固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如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实践教学,既淡化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感,增添了课堂的学习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结合《极限配合》这门课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讲练结合,反复练习巩固的方式。即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因为看图识图、公式是基础,形位公差、标示符号理解是重点,所以在讲授完相应内容之后,应有针对性给学生设计练习题目和训练内容。并力争使学生在训练中实现重点把握,难点突破。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去加工一个工件,并要求符合图纸的各项技术要求。最终教师进行检测评价,并根据实际结果给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纠正在看图时的误解和操作中的失误。并在指导后要求再次强化练习,直到完全符合技术要求。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反复验证,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转化成生产力。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实践表明,我们唯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优化教学、勇于实践,才能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1]邹吉权.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黄丽娟.高职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探讨《科技信息》2010年第35期.

[3]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杨昌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李智(1977—),男,河南省荥阳市,大学本科,讲师,单位: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公差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公差原则的分析和形位公差的计算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