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2015-07-14 19:58王子昕
亚太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大学生

王子昕

摘  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他们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且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多种角色实习的机会,并为其解决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见的矛盾。非正式群体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价值观,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本文通过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内涵与特点的解读,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管理的启示,并从学生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学校管理

学校学生生活由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共同构成,这两类群体对学校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各类群体的群体规范是优化学校环境,维护学校安定团结,构成班风与校风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扩招不断加大,伴随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所以,在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更要抓紧学生群体的发展,特别是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一、非正式群体概念的解读

非正式群体最早源于梅奥的“霍桑试验”,并由他提出。而后,前苏联心理学家又对此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同一时间内,相同的劳动条件下,非正式群体不但可以合理有效的帮助正式群体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可以使组织更加团结一致,更有利于企业管理。因为,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价值和思想观念,情绪上互相依恋,若这一组织具备集体主义倾向,则更能促进组织内部团结,增加生产效率。学校的非正式群体是指,大学生因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相互吸引而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小团体。

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非正式群体因共同价值观而自发形成,这一群体一旦形成,在其沟通和心理活动上体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在外部行为方式和群体构造上也有其特殊性。所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不仅包含正式群体产生的一般原因,还包含由大学生心理和环境影响产生的特殊原因。这一非正式群体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自发形成,普遍存在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广大学生群体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需要等自发形成的。这一群体不需要上级批准,群体内部也没有约束性的规章制度,而是通过认可,相互交流而自愿结成的有共同价值观的群体。研究表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无处不在,他们的形成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具体地点约束,存在于任何一所高校的党团组织中,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非正式群体里的一员。这意味着,非正式群体无处不在,且很大一部分由正式群体产生。

(二)流动性强,成员不稳定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主要以情感为纽带,故情投意合则聚,话不投机则散。因此,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流动性强,成员不稳定等特征,主要表现在群体组成成员的不稳定与群体性质的变化两方面。一方面是群体组成成员的不稳定性。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大多由正式群体成员转变而来,正式群体的变化严重影响着非正式群体的成员构成。一个大学生可能是多个非正式群体的成员,这种多重身份的转变也使非正式群体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兴趣、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影响着群体的发展以及目标与性质的变化。

(三)心理协调水平高,有较强的民主性

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内部成员身份一致,群体内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并且意见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群体之间不会因各抒己见而伤感情。这一群体相互尊重,决策权由共同商议后决定。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互敬互爱,共同提高。每个成员的爱好都会被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协调每个成员的合作水平和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着每个成员的积极作用。

(四)较强的凝聚力和排外性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为满足心理需要而自发形成的,团体成员之间感情感密切,相互帮助,相互信赖。且群体中一般都存在一个具有讲义气,重感情等品质的“领袖人物”。这一“领袖人物”受其他同学的敬重和钦佩,其言行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影响着每个成员的一言一行。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成员彼此响应号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遇到外部的影响和刺激时,成员之间高度团结和“一致对外”,具有较强的排外性。

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不阻碍正式群体的发展,当他们的目标一致时,非正式群体将帮助和促进正式群体的发展,发挥其正向作用。因此,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融洽人际关系,提供广阔的交流环境和沟通渠道,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群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为成员提供一个施展兴趣爱好、畅所欲言的平台,满足每个成员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共同利益和心理需求。高校大学生都是各地的佼佼者,进入人才聚集的大学后,很容易被忽视,心理的自卑和失落感油然而生,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他们亟需找到相同爱好或共同心理需求的组织来安慰自己。因此,非正式群体就成为大学生因共同需求联络感情的聚集地。通过互相共同释放压力,共同实践,实现愿望。总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不但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精神需求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还可以促进每个成员的和谐发展。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大学生正式群体受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不能展示自己内心真实的一面。而非正式群体恰恰是展现自我最好的场所,反映学生真实的心理诉求和价值观,非正式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条件就是为了促进和满足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这一群体通常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有紧密的联系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群体,还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与和建设校园文化的直接方式,是学生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非正式群体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共同的不成文的规则制度,当与正式群体的目的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时,非正式群体将发挥其反向功能,这种反向功能会严重破坏校园的正常秩序,对正式群体的发展和和谐校园的构建产生以下消极作用:

1.分裂集体,影响正常工作秩序

高校大学生原本都是各地的佼佼者,进入新的环境,难免不适应,急于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形成自己的团体,但有时因一些敏感问题,狭隘的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采取共同行动与正式群体对抗,排斥和分裂正式群体,这种做法丧失了应有的原则,严重的阻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2.传播谣言,破坏团结

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直接接触传播和交换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学校信息的快速传达,但另一方面受成员感情好恶的严重影响,很容易使传播的信息失去真实性,甚至成为流言蜚语和无根据的信息。影响了群体的信任与团结。

四、借助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改进学校管理的措施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中,只有把握正确的管理原则,科学引导,强化管理,科学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正确利用非正式群体首先要正视它存在的必要性,其次要正确认识其两面性。正确看待这一群体存在的意义,只有正确看待它的存在,重视对它的研究,才能有效的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正确引导,才能防止消极作用的产生。

(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非正式群体的组成成分多种多样,每个群体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学校应该根据其形成与发展,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针对方法。对待积极上进型的非正式群体要大力支持,发挥其正向作用,促进其发展。对待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因势利导,有效合理地进行转化。对待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快速的分化瓦解。

(三)注意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有很高的威望和较强的说服力,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在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整个群体目标的形成,对群体的规范起决定性作用。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一般比正式群体的领导更具有号召力,受群体成员心理上的拥戴,他们的一言一行使成员心悦诚服。因此,合理利用和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有利于引导非正式群体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其积极作用。

五、小结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当前大学中的一个普遍形式,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采用有效的途径对其进行控制。进行合理的分析,积极的诱导,建设一支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主的非正式群体队伍,有助于新时期高校的建设和学生的管理。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强化非正式群体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利用非正式群体的正向作用,避免非正式群体的弊端,对于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有很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加强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正确对待、引导和转化他们是高校的建设、学校管理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