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启示:地震能预测到什么程度?

2015-07-16 10:15陈冰
齐鲁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滨河加德满都尼泊尔

陈冰

2013年4月20日晨的雅安地震之后,国家地震局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网上有人质疑地震局有无存在必要,“取消地震局”的呼声一时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几位民间地震预测者迅速蹿红,网友大量转发他们之前的预测帖,赞美高手在民间,借机挖苦国家地震局。

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又发生8.1级地震,这也是本世纪发生在陆地上的第五次8级以上大地震。加德满都古迹瞬间夷为平地,死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社会各界强力支援受灾地区的时候,尼泊尔地震早已预测到的说法又开始流传。其实,现阶段人类仍然不具备地震短期预报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共识,但这并不说明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地震预测到底达到了怎样一个程度?

尼泊尔地震,早有预料

今年2月25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撰文称,此前认为在西藏地区1505年的地震将压力释放,减少了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的地震风险,但新研究认为,压力并没有被释放,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几个世纪以来的平静只是一种错觉,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地震,给加德满都或新德里这样的城市带来巨大破坏。文章说,当地政府必须准备一场可能随时发生的大地震。

在3月4日出版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地》上,一篇由印度科研团队发表的论文预言,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有可能发生“大地震”。三位科学家表示,“这一断裂带与1255年和1344年的两次破坏性地震紧密相关。目前的研究表明,过去700年时间里,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的逆冲断层地质活动不是很活跃。考虑到已过去很长时间,这一地区很可能将发生大地震。”

环境学家则认为,逐渐增长的人口压力以及环境的恶化可能将增加大地震发生的风险。

事实上,过去十年中,有不少论文和科研都显示,尼泊尔当地喜马拉雅断裂带的压力在积聚,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在增加。

尼泊尔专家曾在2006年估计,尼泊尔如果再发生一次1934年那样的大地震,将会有4万人死亡,9.5万人受伤、600万人无家可归。

五年前,地质学家曾说,尼泊尔人口密集的首都加德满都发生大地震只是迟早问题。

加德满都人口高达250万,大部分住在随便搭盖的狭窄房屋,多数民众对危险了解不多,甚至毫无所悉。尼泊尔正位于数百万年两大板块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的边界上,地质学家相信尼泊尔可能会出现规模高达8级的强烈地震。

英国德伦大学危机与风险学教授佩特莱说,加德满都西部已经出现形成地震的进程,但是这个断层已经有好几百年没有地震过了,而地震之间的时间拉得越长地震强度越大。“从地质观点看来,的确非常危险。”

2012年,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尼泊尔官方的矿业与地理部的国家地震中心与法国和新加坡科研人员合作的论文提出,尼泊尔曾经在1255年时发生过巨大的地震,当时的地震令加德满都谷底三分之一的人口,包括当时的尼泊尔国王遇难。而600多年后,1934年尼泊尔再次发生地表断裂,其与1255年的8.2级地震有关系。

该研究称,这意味着1934年地震撕破了地表,板块之下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积聚的大量压力和能量可能会突然释放出来,可能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地表断裂。不过,以上这两次地震都是发生在加德满都东部,而这次地震发生在西部,相同点是可能都发生在主前断裂上。

无独有偶,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2014年12月15日发表文章,作者观察近年来青藏高原周边地震发生情况,并通过地壳分析,对喜马拉雅山脉发生特大地震提出了预警。

等待一场噩梦,给不出具体时间

科学家们心里非常清楚,一次预知会发生、但却不知道具体发生在何时的强震终会来袭。不过他们无能为力,只能和时间赛跑,尽力让这个国家在即将到来的强震中将损失降到最低。日前,一个有关地震的国际研讨会在加德满都召开。会议本意是研讨尼泊尔如何应对地震的威胁。然而,50位科学家还没开出“药方”,就地震了。

正如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地震学家詹姆斯·杰克森所说:“就像等待一场噩梦的降临,但无法给出具体时间,从物理和地质上分析,这场噩梦注定发生。”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灾难来得如此之快。

著名的科技网站果壳网上也有网友撰文指出:“可以说,加德满都的这次地震是在预料之中的,而且一些尼泊尔官员也对此忧心忡忡。”

据了解,加德满都位于一个峡谷内,平坦的地方方圆不到10公里。更为糟糕的是,这座城市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湖泊,下面是一些砾石、泥、砂质的沉积物,非常松散。当地震波从这里经过的时候,在松散的地方会变慢,造成翻倍的破坏。

由尼泊尔想到我们国家的唐山、汶川、玉树和雅安,正如一位地震专家所言,老天爷的脾气许多人都知道会“发作”,可何时发作却只能是猜测。“猜准了是成绩,猜不准很可能就是谎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曾告诉记者,民间许多人精神非常可嘉,利用自己的钱从事地震预测,但却很难做到更合理,更科不学。

孙士鋐曾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2008年退休后被返聘,目前主要从事软科学研究。他说雅安地震前,有专家预测的地震区域是陕、甘、青、疆,如此大的一个范围,没有办法做出决策。“有的爱好者预测成都发生地震,结果发生在雅安,会说预测得很准,就差几十公里,但按这样的意见决策,成都市民都搬出去,雅安市民却没有搬,结果雅安损失照样存在,成都损失也会出现。“全世界的地震预测预报都处于探索阶段,成功的预报很少很少,真正实现预报很困难。”

孙士鋐曾告诉一位航天部人士,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上五年航天知识,知道了航天卫星、导弹结构,毕业后就可以制造导弹、卫星。但同样的高材生,学上五年地球物理、地震预报,毕业后还是稀里糊涂,“因为现在整个地震领域都还是稀里糊涂的”,很难一下子准确预报出来,至于什么时候能够达到准确预报,还是一个未知数。

地球:从“静音”到“振动”

2014年,《科学大众》杂志刊登过一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的文章。文章指出,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强烈地震频频发生,特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南亚地震带,7级以上强震频繁发生。2010年1月13日, 海地7.3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9.0级特大地震……特别是2004年苏门答腊9.3级特大地震的发生,打破了全球范围内近50年来未发生过8.5级大地震的异常平静。2000年以来,全球大地震更加频繁,共发生6次8.0级以上地震——这标志着全球范围内已进入强烈地震活跃期。

从目前规律看,全球每年发生大概5万次左右的大小地震。平均起来,7级以上10—20次、8级以上1—2次。地球似乎由之前的“静音”状态调成了“振动”状态。面对频发的地震,人类似乎总是束手无策,很难预测到地震的发生。不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也曾有那么一两次摸准了“老天”的脾气,成功预测过地震的发生。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

之前,地震台记录到几个很小的地震,过了几天记录到了几十个小地震,又过了几天,记录到几百个小地震,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地震分布图上已数不清到底发生了多少次地震。在此情况下,辽宁省地震局向省委报告,由省委发出警报——海城即将发生地震。据估计,这次成功预报至少减少了10万人的伤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具有减灾实效的成功预报,也是全球预报强地震最成功的一次,更是第一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也是历史上预测成功的一次地震。帕克菲尔德处于美国西海岸圣安德列斯断层附近,这个镇很小,只有37个人,在有仪器记录以前,发生过3次6级以上地震,即1857年、1881年和1901年帕克菲尔德地震。而有仪器记录以来,也发生过3次6级以上地震,即1922年、1934年和1966年帕克菲尔德地震,平均每22年便有规律地发生一次帕克菲尔德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此建立了地震预测试验场,汇集了大量专家,并在靠近所预测的帕克菲尔德地震未来震中的地方,使用大地测量方法、应变仪、倾斜仪等前兆仪器,做长期、连续、精确的地壳应变测量,希望能记录下任何可能的前兆性滑移应变资料以验证理论。

多方观测之后,他们预报:即日起(1985年4月5日)至1993年之间,在帕克菲尔德地区,有超过90%的可能性,发生一次5.5—6级地震。

1990年过去了,地震没来。

1991年,没来。

1992年,没来。

1993年,时间窗口只剩最后一年,但地震还是没有来。

直到2004年9月28日。下午5点28分,地震无声无息地来了,6级。没有记录到任何可识别的前兆信息。不过科学家们考虑到预报地震的位置是对的,与之前发生的6次地震相比,地点一致,破裂也发生在同一断层上,震级也对,所以这次预报也算成功。

帕克菲尔德实验充分展示了地震的复杂性,现阶段,人类仍不具备地震短期预报的能力已成共识,但这并不说明地震不可预测。越过地平线,不停息地去“抚摸”强烈地震发生与发展的“脉搏”,我们应该坚信人类终将有能力把握“老天”的脾气。

■资讯

滨河商务中心火爆开盘,热销全城

本刊讯 4月30日,滨河商务中心盛大开盘,凤凰卫视当家美女主持沈星、乐坛组合水木年华激情助阵! 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济南滨湖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为民,济南泉州商会会长、山东苏闽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荣来先生致开盘启动仪式开幕词并发表重要讲话。滨河商务中心占据滨河新区核心位置,毗邻千载小清河,20万㎡商务巨舰起航,集5A写字楼、SOHO办公、Top系旗舰购物中心、商业街等为一体,以商会经济为核心先导,联动各界资源、力量,内在优惠政策驱动,势领滨河新区崛起。滨河商务中心自此开启了滨河新区全新生态商务时代!

猜你喜欢
滨河加德满都尼泊尔
加德满都谷地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看好了!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加德满都的风铃
尼泊尔系列
尼泊尔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