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带给我们什么?

2015-07-16 10:19麦岚
齐鲁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便利店社区

麦岚

业内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零售业继续遭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百货店整体增速为9.6%,大型综超和超市增速7.8%,而便利店逆势增长。综合分析各项数据显示,中国便利店行业仍处二次扩张时期。

在济南,便利店行业同样处于快速扩张期。据了解,去年是济南市社区便利店的快速发展期,一年增加了100多家。这些便利店有哪些业态类型?在“互联网+”风口上,便利店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O2O?

济南便利店的O2O初体验

“你与朋友正在餐厅吃饭,兴致浓时发现酒不够了,拿出手机下订单,倍全总部将信息即时发送给就近的倍全便利店,店员立刻派送过去。价格肯定比酒店低很多,还不用再出来跑一趟。正在厨房做饭发现没米了,打开手机下订单,楼下的便利店立即响应送上门。”自去年3月份进军济南社区,倍全便利店在一年时间里开出38家门店,且许多社区开设2家便利店。倍全公司CEO吴少斌坦言倍全盯上的是“懒人经济”,目前便利店仍在高速扩张中,年内将达到100到150家。

在吴少斌看来,倍全不是一个简单的便利店,而是一个平台,是以电子商务的形态来整合便利店。产品质优、安全、便利、便宜是他们的主要竞争优势,社区居民花的钱和大超市比没有增加,却可以享受到更优的服务,如网上下订单,20分钟内配送到家。同时这个平台不只是倍全自己使用,还会整合其他商家,成为他们实现O2O营销的平台,提供收发快递、洗衣服、订鲜花蛋糕、酒急送等便利服务。

实际上,搭上“互联网+”快车、打出O2O招牌的便利店不在少数。位于南辛庄东街上一家夫妻便利店,通过加盟摇身变成“银湾O2O社区超市”。这是上海银湾物业集团在济南开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社区超市。其山东市场总经理周明杰说,他们主要是通过和物业公司合作,打造智慧社区,发展还是以加盟的方式为主。

据统计,济南市区当前便利超市有300多家,并且仍在继续扩张中。据了解,去年是济南市社区便利店的快速发展期,一年增加了100多家。这些便利店大体分为轻资产型便利店和重资产型便利店两种类型。前者是大多数本土便利店的选择,从事传统食品百货,是大超市的浓缩版;后者则为大多数外资便利店所选用,出售日配产品,例如快餐、牛奶等。

不仅外来品牌和小型便利店崭露头角,许多本土传统大型商超也盯准了社区商业的蛋糕。

2014年3月,济南市华联集团开始涉足便利店市场,启动了“华联鲜超”项目,在充分借鉴7-11等先进同行的基础上,仔细研究门店在品类设置、功能服务、商品组合等方面的最优方案,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和服务需求。8月29日,华联鲜超六里山店和钢城新苑店两家门店同时开业,其后白马山、阳光100、山大南路、海尔绿城等店开出数家。根据集团计划,年内“华联鲜超”便利店将开出10多家门店。

华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华联超市在省城已开业20多家,品牌认可度较高,对零售业也较为熟悉,做便利店具备天然优势。

便利店疯狂:

如何在市场中分羹

5月4日,记者在位于花园路富翔天地附近的顺丰嘿客看到,店铺内除了摆有几件会员专享的特价商品外,几乎看不到实物。墙上贴着数十张商品的照片,并配有价格。店内放置着一台平板电脑,供消费者浏览商品。店员柜台背后的墙上,是快递包裹柜。店内的桌子上、展柜格子里放着不少宣传单页。据店内导购员介绍,店内除了部分展品有现货,其他都需在嘿客商城上下单购买。顾客购买后可寄送到店里,在店里验货,不满意可当场退货。

家乐福、大润发等在黄金时代赚得盆满钵溢、也在当下感受到零售市场丝丝寒意的商超巨头,无不在便利店业态上做起了文章。相较于商超巨头的业务延伸与拓展,顺丰快递这样的跨界布局者显然更具侵略性。这些“非专业选手”开设的便利店,先不说效果如何,至少更有新时代便利店的属性。当老牌便利店还在按部就班地对原有门店和业务进行升级改造之时,这些“新手”直接实现了一步到位。

这就是眼下中国便利店市场的疯狂。从全球便利店市场上的大佬,到没有任何便利店经验的小弟,都惦记着在中国便利店市场吃一口肉,或者分一碗汤。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4)》显示,从2013年起,便利店业态开始逆势增长,进入二次扩张时期。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零售业继续遭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百货店整体增速为9.6%,大型综超和超市增速为7.8%,而便利店行业的主要代表企业的销售额增速则为18.2%,远高出其他业态。同时,新进业者以二三线城市为中心开始加速布局。

“各企业扎堆进入便利店领域是市场需要。重视社区、重视贴近消费者的终端是零售行业的趋势。”李维华指出,虽然中国便利店市场在数量和密度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便利店市场还没到饱和状态,也远远达不到成熟状态。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上海是我国便利店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平均每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但由于我国便利店渠道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从我国便利店的整体水平来看,饱和度仍旧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城市每5000人以上才拥有一家便利店,有的城市则达到2万甚至3万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

此外,以每百万人拥有便利店店铺数量统计,日本是388家,中国台湾地区是425家,中国城市平均为54家。与此同时,中国城市便利店单店平均销售水平也远远落后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

“时代在变,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变化,便利店从‘杂货店到‘杂货+快餐,再到‘杂货+快餐+社区服务的O2O模式,一定会是未来的主流模式,所以市场并没有所谓的饱和之说,关键还是企业如何在模式上寻求变革。”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表示,以广义的眼光看市场,饱和之说还遥远。

社区商业的资本布局

但与火热场面格格不入的是,赚到钱的寥寥无几。即便是贵为全球便利店市场老大的7-ELEVEn也要直面去年在华亏损的尴尬现实。

不久前,王府井百货公布了公司2014年财报。财报中显示,王府井持有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25%的股份,2014年内,此部分持股给王府井带来了259.1万元亏损。以此计算,柒-拾壹去年在华亏损额已达1036.4万元。

要知道,柒-拾壹至今仍保持着稳健的发展,不断改善着顾客体验,但即便如此,还是交出了在华亏损千万的成绩单。这不得不令人担忧行业整体现状。

济南本土也不乏亏损或倒闭的便利店。万泉超市是济南第一家实行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从1999年就开始24小时营业,最多时有十几家门店。之前在济南有4家店,在2013年年中全部关店。其后,万泉超市门店被佳合乐24小时连锁便利店接盘,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在济南已开设20多家连锁店,还参与过众筹等投融资活动,但最终在今年春节前全部关店。

“一边亏损一边扩张,还是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的。虽然品牌连锁店这种几率小一些,但还是会有这种几率。”特许经营连锁专家李维华表示,从某种程度来说,便利店也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不快速扩张,实现不了收益;全速扩张,不排除有输得更多的可能。

流通行业管理咨询专家龚胤全表示,早期的中国便利店行业并不是靠管理驱动来赚钱的,而是靠商业模式、靠大环境来取胜。但在未来,当大环境、国家政策、房租成本、人口红利等都不再成为便利店企业的利好情况下,便利店企业的核心只能是经济化管理、开源节流、小心谨慎应对顾客需求、精益求精等。“如果说之前的便利店是销售代理,即便利店是供应商的代言人或是销售渠道延伸的话,那么未来的便利店将会成为购买代理,即成为顾客利益的代言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便利店扩展势态下,资本大佬开始布局社区商业。

“在中国一些一二线城市,大家买一瓶酱油都要开车。”世茂集团副主席许世坛认为,这代表了社区商业背后海量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这类需求,以万科为首的大型开发商看到了:最近万科社区商业品牌“邻里家”在柒-拾壹那儿挖角近30名中高层管理者。以彩生活为代表的物业公司则将传统的物业公司通过互联网基因重组,将实体社区变成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

激烈竞争下,世茂集团最终将产品定位为资金占用少、可快速复制的小面积Mini Mall,据其内部测算,标准的Mini Mall面积在一两万平方米,投入金额控制在1亿元以内。

为了实现“小”,世茂会取消可被电商取代的经营性业态,如大型超市,也会取消与体验性消费无关的空间。另外,针对消费者的支出进行压缩,通过优化的动线设计和室内引导来减少消费者的体力支出,减少消费时长,此外,帮助减少消费成本,如停车和等候的成本等。

在世茂研策部研策副总监林戈看来,小型社区商业的竞争优势是减少整体商业的开发规模、开发周期和整体投资,“一个中小规模的商业,不再需要去辐射5公里甚至是10公里以外的客群,周边2公里的客群就足以支撑它的消费水平。”

猜你喜欢
便利店社区
便利店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3D打印社区
独一无二的日本便利店文化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无人便利店PK传统便利店: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